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庆阳】北石窟寺
  • 时间:2016-05-17
  • 点击:518
  • 来源:

  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南25千米处,蒲河和茹河交汇之东岸的覆锺山下,距市区25千米,海拔1083米。北石窟寺因与甘肃省平凉地区泾川县南石窟寺同时代开凿,南北辉映,直线相距45千米,故称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始造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和南石窟寺同为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创建。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相继增修,形成一处较大规模的石窟群,是丝路北道上的重要石窟。1961年以后,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多次对石窟进行勘察、测绘和清理,1986年编辑出版《庆阳北石窟寺》一书。北石窟寺自重新被发现以来,政府多次拨款进行加固和维修,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造像的进一步风化。在加强管理和保护的同时,展开了对北石窟寺的深入研究。1963年,成立了庆阳北石窟寺文物保管所。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陇东著名的旅游胜地。北石窟寺是甘肃四大石窟之一,包括寺沟主窟群及其北1.5千米处的楼底村一窟(简称北一号),其南1.5千米处的石道坡石窟、花鸨崖石窟、石崖东台石窟群等,南北延续3千米。现窟群面积为7500平方米,窟院面积为5000多平方米,现存窟龛296个,石雕造像2126身,碑碣8通,壁画96.7平方米,题记150方。主要精华石窟集中在寺沟主窟群,此处有283个窟龛,密布在高20米,南北长120米的黄砂岩崖体断面上。石窟雕造内容极其丰富,其千姿百态的石雕艺术,浓缩了陇东汉唐文化的精华,也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在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代表洞窟有北朝的165号、240号窟和盛唐时期的32号、222号、263号窟。特别是奚康生创建的165号洞窟,高达14米,深15.7米,宽21.7米,规模宏大,全国罕见。它以七佛为内容,造像宏伟精湛,庄严肃穆,不失北魏造像的光彩和魅力。伴之七佛而雕造的弥勒菩萨、骑像菩萨、手持日月的阿修罗都是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成功作品。除此而外,还有240号窟的北周造像,显示了淳朴厚重的风度。唐代窟最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建于武则天如意元年(公元692年)的32号窟,窟内的大小雕像面容丰腴,秀目含情,飘然欲动,姿态动人,堪称盛唐风格艺术精品,可以说唐代造像在艺术上达到了新的成就。另外,窟内还保存着隋、唐、宋、金、西夏、元等各代的题记150多则,是研究历史、书法的珍品,题记确切记载了石窟的开凿年代,为研究历代社会生活和发展变化,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文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