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13年酒泉市农户种植意向调查报告
  • 时间:2013-07-03
  • 点击:31
  • 来源:

为及早了解今年的农业生产动向,准确掌握全市各类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为各级领导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依据。近日,市统计局对七个县(市、区)的360户农户进行了种植意向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一、调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 360户农户计划种植各类农作物5543.58亩,比上年增加123.3亩,增长2.3%。从全市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来看,粮食、蔬菜、瓜类、经济作物制种和药材播种面积呈增长态势;棉花、油料和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较上年有所下降,总体呈现“五增三减”的种植格局。  

(一)粮食作物面积小幅增加。360户农户计划种植粮食作物1729.35亩,比去年增加56.15亩,增长3.4%。其中,夏粮种植面积794.59亩,增长2.8%,秋粮种植面积934.76亩,增长3.9%。分品种来看,小麦面积为695.99亩,增长1.6%,大麦面积为63.7亩,增长9.8%。玉米面积为846.84亩,增长4.9%。粮食面积增加的原因:一是惠农政策提振了农民的种粮信心。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行宏观调控,连续下发了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业和扶持粮食生产的惠农政策,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各级紧紧围绕中央精神,加强对农业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并制定有力措施,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使农民看到了种粮的希望,提振了农民的种粮信心;二是去年粮价上涨的利益因素激发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三是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提高了劳动效率,使得种粮比种经济作物更省工省时,有利于解放劳动力,有些准备外出打工的农户选择种植粮食;四是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玉米作为主要饲料用粮,近两年种植面积稳中有增。  

(二)蔬菜面积稳步增长。360户农户计划种植蔬菜412.58亩,比去年增加35.38亩,增长9.4%。蔬菜面积增长的原因:一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蔬菜价格稳中有升,种植效益相对较好,种植面积持续增加;二是洋葱种植面积大幅增长。去年洋葱价格一路走高,为葱农带来了较好的收益,极大地刺激了农户种植洋葱的积极性。今年,调查农户计划种植洋葱170.58亩,比上年增长37.7%;三是种植蔬菜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收益高、且不会明显受到时间、节气的控制,劳作自由度更大,销售和收益有保障,激发了菜农的种菜积极性。  

(三)瓜类面积大幅攀升。360户农户计划种植各类蜜瓜397.4亩,比去年增加142.8亩,增长56.1%。瓜类面积增幅最大的瓜州县,调查农户计划种植蜜瓜254.2,增长82.9%。这主要是因为去年瓜州县农户种植的哈蜜瓜价格高,销路好,给瓜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高收益,受到了瓜农的青睐,种植面积大幅攀升。  

(四)药材面积继续增加。360户农户计划种植各类药材495.81亩,比去年增加146.66亩,增长42%。其中,种植枸杞46.5亩,种植甘草404.31亩,比上年增加107.26亩,增长36.1%。药材面积大幅增加的原因:一是收购价格高,收益好,且种植不费工不费时,管理简单,经济收入可观;二是政府加大枸杞产业的政策引导的扶持力度,激发了农民种植枸杞的积极性。   

(五)经济作物制种面积继续调增。360户农户计划种植各类经济作物制种253亩,比上年增加59.7亩,增长30.9%。其中,蔬菜制种92.1亩,增长9.4%,瓜类制种48亩,增长7.4%,其他小经济作物制种57.8亩,增长27.3%。虽然蔬菜制种和其他作物制种投入大,但近年来增收平稳,农民仍然愿意种植,种植面积继续调增。  

(六)棉花种植面积再度下滑。360户农户计划种植棉花面积1248.55亩,比去年减少172.54亩,下降12.1%。棉花面积减少的原因:一是棉花作物亩均效益远远低于蔬菜、瓜果的亩均效益;二是棉花需求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大,目前国际经济复苏迹象不明朗,国内服装出口贸易减少,棉纺和服装业对皮棉的需求量下降;三是棉花生长期长,虫害多,投入成本大;四是棉花种植直接成本高、用工天数多、占地时间长、种植风险大等不利因素,制约了棉花播种面积的增加,即使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棉花种植的补贴和价格政策,但还是不能弥补棉农各项新增成本费用支出。  

(七)油料作物面积继续调减。360户农户计划种植油料430.49亩,比去年减少13.45亩,下降3.03%。其中,油菜籽11.5亩,下降22.3%,胡麻籽93.39亩,下降16.6%,葵花籽325.6亩,下降3.4%。油料面积下降主要是去年油料价格较低,收益不高,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面积继续下滑。  

(八)其它作物面积下降。360户农户计划种植其它作物566.5亩,比上年减少137.8亩,下降19.6%。其中,青饲料232.7亩,增长2.7%,孜然288.7亩,下降7.9%,黑瓜籽3.5亩,下降66.02%,加工蕃茄44.2亩,下降34.1%。孜然面积下降是因为近两年销路不畅,收益不好,黑瓜籽由于上年价格不高,部分收购大户瓜籽积压严重,且今年价格有继续走低的可能,种植面积有所下降。近年来,农村外出打工劳动力逐年增多,留存壮年劳力较少,而种植酱用番茄费工费力,缺少劳动力使得果实成熟期无法即时采摘,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  

二、农民的忧虑和期盼  

调查中,我们看到了农民种植热情高涨,种植业生产开局良好的喜人局面,也了解到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忧虑和期盼。  

(一)农资价格高位徘徊,不利于种植业生产良性发展,期盼农资价格质优价低。广大农民对党和政府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深表感激,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也很高,但面对持续上涨的农资价格,也流露出种种无奈和忧虑,特别是以减少投入来降低成本的做法令人担忧。大部分农户担心2013年的种植成本会再次上升,跟着向好的粮食价格“水涨船高”,因此,期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采取各种措施稳定农资价格,降低生产成本,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今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二)农业投入资金不足,期盼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信贷支农力度。不少农户反映目前农业生产最现实、最普遍的问题是缺乏资金投入。期盼金融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通过提高农户信用等级、提升信用贷款额度、放宽贷款抵押条件等方式,加大农户信贷投放力度。  

(三)农业信息不畅通,期盼有关部门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服务。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一是表现在农民不懂种子精播技术,造成用种浪费;二是化肥的施用数量和品种全凭经验,很少测土配方进行施肥。因此农民对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的需求增多,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农民期盼有更便捷的科技服务组织,能随时解决、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期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和农资市场、农产品供求等农业信息服务。  

(四)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期盼多方投入,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有的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防洪排涝能力减弱,保障能力下降,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 “瓶颈”。期盼各级政府能够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健全和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五)结构调整存在盲目性和趋同性,期盼各级政府加以引导。从农产品种植意向变化看,一方面不少农户的市场意识和效益观念有所增强,适应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农户面对市场的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在种植结构调整上无所适从,产生了盲目性和趋同性,一是跟风走,自己不了解市场,看别人种什么,盲目跟进;二是在种植结构调整中不愿有大的变化,害怕调错方向;三是农民种植结构仍较单一,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期盼各级政府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农业种植结构信息的引导,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技术示范等手段加强对农民种植结构调整的指导,引导农民向品种多样化、结构多元化转变。  

三、对策建议  

(一)继续加大农业扶持力度。要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稳定农业耕地面积。继续加大对农补贴标准或范围,以提高种植积极性;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适当提高保护价格;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扶持地方品牌,实现农户与企业双赢。  

(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农业部门要积极引进良种良法,加大对优势作物的品种更新。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多种高效的优质产品,大力推行定单农业,实行生产供销一体化,不断提高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合理引导农民的种植意向。通过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大对农户种植意向的引导,避免农户盲目跟风种植而造成损失。  

(四)提升科技含量建设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力得以大大提升,但相对来说,生产技术环节的科技含量仍显滞后。因此要着力加大对当前农业生产的科技投入,要加大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术。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员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运用体系的基础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效能。还要多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对农业生产进行全程跟踪式的技术帮扶,提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种植收益。  

(五)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价格监管。农资价格上涨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国家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减少了农民种植业收益,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三春”生产即将开始,有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规范农资市场,切实加强农资市场价格、质量、秩序的管理,遏制农资价格继续上涨的势头。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