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临夏县困境儿童现状的调查及思考
  • 时间:2013-08-16
  • 点击:39
  • 来源: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弱势群体问题最易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如果不及时解决和妥善处理,就会使社会矛盾激化,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因此,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使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均衡发展,从而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据调查资料显示,全县孤儿554人、留守儿童10932 人、单亲留守儿童6679人、双亲留守儿童4278人、在押服刑人员家庭的儿童125  人、贫困家庭患重病的儿童225 人、罕见病儿童65 人、流动儿童  1104人。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困境儿童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家庭生活困难 

    困境儿童家庭生活普遍都比较困难。他们主要靠政府救济,有的由亲戚朋友接济,也有少部分由有关部门救济。在走访中我们看到,这些家庭的日常生活都是粗茶淡饭,有时连三餐温饱也成问题,缺乏正常、固定的生活来源是困扰这些家庭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据统计,临夏县单亲特困母亲家庭436户,有60%的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年人均收入600元以下,有的家庭至今仍用煤油灯照明,用稻草、山草做燃料。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县区,这些家庭的处境更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使许多孩子的生活、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有的甚至生存条件受到威胁。 

    (二)性格发展不够健全。 

    部分困境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亲和家庭教育,易在性格上出现偏差。有些孩子内向、胆小、自卑、孤僻、抑郁,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害怕被别人欺负。有些孩子自控能力差、好冲动、经常打架斗殴,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 

    (三)居住环境较差  

    处于困境的儿童居住环境差、生活质量低。大多数都居住在平房老房里,有的还住在出租屋。他们所住的房子普遍老旧、睡觉睡在土坑上,阴暗潮湿,卫生条件差,家中的日常用品、学习场所简陋,交通不便,基本上没有其他的室内陈设。 

    (四)存在失学现象 

    尽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困境儿童的教育高度重视,千方百计让他们上学,但是,由于经济、交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还有那些走一步算一步的子女,可能在小学毕业或初中毕业后就要辍学回家。  

    (五)出现心理问题 

    调查发现,部分困境儿童存在心理问题。如在押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由父母掌上“明珠”变为与亲人分离的孤独者,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其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留守儿童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够,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他们的社交空间狭小,社交能力低,不同程度呈现自控力差、自我评价过低、合作精神缺乏、心理承受力弱等问题。  

    二、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困境儿童成长。 

    应该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有关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活动,通过广泛宣传,倡导“爱护未成年人,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办实事”的公民意识,加强社会各界对困境儿童问题的关注。流浪未成年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特殊学生群体、闲散未成年人等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点群体,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群体,需要针对他们的生活实际,采取他们易于接受、便于参与、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育,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入心入脑,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二)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 

    困境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参与,齐抓共管。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公共卫生、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文体科技、市场净化、环境整治、劳动用工、经费保障等诸多领域,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逐步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困境儿童教育管理体系。妇联要充分发挥联系各界妇女的特殊作用,广泛开展各种关爱困境儿童活动,给予他们更具体的爱,组织留守母亲接受文化教育、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提高她们的素质,更好地承担起对留守子女的抚养和教育的责任;通过开展“手拉手”、“一帮一”、城乡帮扶等系列活动,为困境儿童办好事、办实事。文化部门要加大不良文化市场的专项整治力度,铲除毒害未成年人精神的“有毒”文化;司法部门要发挥法制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自护教育,依法维护困境儿童的合法权益,为困境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创新活动载体,促进就业是解决贫困的根本措施。 

    大部份困境儿童是由于家庭生活贫困导致,而教育是改变困境儿童未来命运的基础,是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关键,保障贫困儿童受教育权利是政府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们深入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尽心竭力为我县困境儿童排忧解难,但随着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助学工程的实施,助学工作何去何从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由于困境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关注他们的成长,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仅靠某一个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我们要让他们在学校能得到关爱,在家庭能享受到温暖,使这群特殊的孩子,不能因为特殊的家庭环境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真正成为对社会、对家庭有贡献、有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