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20年1—8月甘肃省经济运行分析与下半年预测
  • 时间:2020-10-15
  • 点击:489
  • 来源:甘肃省经济研究院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总体部署,周密安排,果断采取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拓展存量创造增量,着力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全省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经济运行好于预期。

一、1—8月经济运行分析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省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全面下滑,随着二季度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各项举措的落实落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得到较快修复,8月份,全省生产需求继续回升,工业、投资加快增长,消费市场由降转升,经济运行持续稳定向好。

 

1:2019—2020年甘肃省GDP总值和增速图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采取超常规举措确保经济回稳向好

1-8月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省委省政府按照国家分区分级有序复工复产的要求,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对冲疫情影响政策举措,确保了经济回稳向好一是复工复产加速恢复,着力畅通经济循环。制定了《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55条有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提出8个专项实施方案,明确实施“八大行动”,特别是提振消费者信心,要求党政机关带头消费扶贫,倡导市县区“一把手”代言特色产品。二是抢抓国家债券政策机遇。围绕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城镇基础设施等领域,积极向国家争取申报专项债券项目,截至目前,已争取国家累计下达我省2020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614亿元,较2019年增加246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28亿元。随着国家政策资金的拨付使用,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开工建设,为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回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加快落实“扩存创增”工作方案。制定了《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力拓展存量创造增量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工作方案》《甘肃省关于大力支持省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1-7月份,全省新设立市场主体16.39万户,同比增长7.42%四是加快落实“六保”任务。制定了《“六保”工作方案》,提出了“六保”的工作对象、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工作要求和工作保障;出台了《甘肃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若干措施》,从拓宽就业渠道、完善支持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制定了《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六保”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工作。同时,着力加大《2020年省级领导干部包抓推进计划新开工省列重大项目表》《关于城市管理助力“地摊经济”增强城市活力的指导意见》《兰州海关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措施》等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五是加强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各级政府部门门户网站、手机报、手机APP、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等媒体加大政策措施宣传和推送力度,督促各地切实抓好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了各项措施尽快落实到位,为经济企稳向好提供了重要支撑。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全省多项重要经济指标实现由负转正。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4.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8%,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8个百分点,比全国(-1.6%)高3.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8%,增速比一季度提高8.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0.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42元,同比增长3.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2元,增长5.9%,比一季度加快2.2个百分点。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比全国(0.4%)高5.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增速比1—7月提高0.7个百分点,比全国(-0.3%)高6.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1%,增速比1—7月提高0.7个百分点,比全国(-8.6%)高2.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增幅比全国(3.5%)低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11.3亿元,增长5.6%,增速比1—6月提高1.9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

 

2:2019—2020年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图

(二)主要特点分析

在全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全省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前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应不断显现,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产业链协同日趋密切,正常秩序加速恢复。二季度以来,经济持续向合理增长区间靠拢。

1.供给端复工复产基本达产,规上工业由负转正

1-8月,全省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夏粮生产基本稳定,主要经济作物稳步增长,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夏粮播种面积1315.4万亩、收购粮食129.3万吨、马铃薯种植面积1030万亩,鲜薯产量1550万吨,马铃薯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三、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二。全省工业生产总体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比1—7月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1%、18.8%和19.3%,增速比1—7月分别提高1.8、0.7和3.1个百分点。8月份,全省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同比增长0.7%,连续三个月正增长。接待游客1.36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0亿元,全省旅游市场接待规模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的51.5%和48.9%。绿色发展稳步推进,全省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792.1亿元,同比增长1.7%比一季度回升4.9个百分点,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2个百分点。

2.需求端呈现投资领先消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表现强劲

在重大项目带动下,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表现强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增速比1—7月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增长4.6%,增速比1—7月提高1.0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0%,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2%,增速比1—7月提高3.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稳步增长,民间投资增长10.1%,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消费如期稳健修复,新业态快速增长,全省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30.6%,增速与1—7月持平。8月份,全省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同比增长0.7%,连续三个月正增长。重点商品销售回升明显。8月份,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7.9%,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全省进出口总值229.1亿元,同比下降6.8%,降幅比1—7月扩大0.1个百分点。

3.经济运行稳步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有力

1-8月,全省工业用电量较快增长发电量完成1170.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6%,其中,居民生活用电量为77.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9%;铁路货运量3860.3万吨,增长10.7%,公路货运量3.8亿吨,增长3.6%;8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上涨。同时,减税降费政策红利释放,1-81-7月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21.26亿元。财政11类民生支出2047.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其中,公共卫生、自然生态保护、农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就业补助、扶贫等支出分别增长38.9%、26.5%、25.9%、18.8%、15.0%和9.0%特别是今年9月,多部门联合举办甘肃省消费扶贫月活动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渠道相结合、设立消费扶贫专馆等多种方式,促进“甘味”农产品和优质特色扶贫产品销售。

(三)制约因素和不足

1.企业达产达标仍未常态化。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前期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企业基本完成行政性复产,但是市场性复产达产还没有完成。同时,存在有些行业复工复产可能成本更高的问题。7月底,全省规上工业、规上服务业、限上批零业、房地产开发等达到正常生产水平80%以上的企业占比依然没有达到预期

2.多因素制约重大项目如期开工。一是受减税降费及实体经济发展困难等因素的影响,投资能力受到削弱,造成资金短缺,影响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二是跨区域线性工程项目如铁路、公路等,征地拆迁时间跨度长,在推进实施中受各种复杂条件制约。三是部分重大项目专业性强、程序复杂,客观上造成前期工作周期相对较长。

3.就业和即期消费压力增大。省内部分地区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旅游、民航、酒店等生活服务由于疫情的存在受到一定的管控,还未完全复工复产,致使部分人员还暂不能返岗工作离职后处于失业状态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农民工群体就业压力增大,近期出现部分农民工返乡现象。虽然一些必选消费实现了V型反转,但居民预期未来收入减少,人们消费意愿下降,消费受抑制,反转幅度不大。居民更倾向于将更多的资金用来储蓄,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二、下半年经济形势研判

(一)全球经济增长恢复进程将更加曲折起伏

随着全球疫情蔓延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全球各国、各大机构对经济增速预测的各种观点也不断调整。总的趋势是,全球经济增长形势将比年初预期更加困难、更为复杂,经济增长的恢复进程将更加曲折起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表示:“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对2020年上半年的经济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比此前预期更大,预计经济复苏的进程将比之前预测的更加具有渐进性。”该组织的最新预测,2020年全球GDP将会收缩4.9%,相比此前作出的预测下降3%更为悲观。

(二)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全球疫情拐点未现,美国疫情反弹,国内防疫常态化将制约下半年经济回升幅度;但在疫情中心转向发展中国家、海外经济逐步修复、全球货币宽松空间不足背景下,疫情对市场情绪的影响有所弱化。下半年国内经济将继续向积极方面温和修复一是今年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财政赤字+新增专项债+特别国债三项合计比年增加3.6万亿。同时,作为“准财政”工具的政策性银行和城投平台也将在稳经济、扩内需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下半年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现。二是“纾困救急”和逆周期调节条件下,宽货币加码,宽信用打出组合拳,带动社融、信贷数据走高上半年信贷和社融数据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有时滞,其作用将在下半年充分现。三是从高频数据来看,8月制造业PMI为51,仍处于扩张区间,服务业复苏势头加快;发电耗煤等生产指标环比有所改善;铜、铝、螺纹钢等高频价格整体上行。这些高频指标均指向经济延续好转。

但是,疫情常态化影响下,下半年经济修复仍将面临很多困难,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是国内仍有局部疫情出现,很大程度上会抑制人员的流动,这将对服务业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南方洪灾对整体经济秩序带来较大冲击,全国层面生产、消费活动正常化过程仍在持续。同时,政策底线仍需关注调查失业率,7月份、8月份大学生毕业季可能使得调查失业率出现阶段性上行压力,触发宽松政策操作再次加码。二是综合目前经济形势与央行释放信息,下半年政策逆周期调节不会退出,但宽松力度较上半年有所收敛,尤其是4月份非常规宽松环境难以再现,央行将更倚重结构性工具,精准滴灌实体经济薄弱环节,但不排除下半年仍有降准、降息的可能三是通胀压力短期可控,但未来可能成为风险点。受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驱动,2020年上半年通胀压力持续回落。PPI持续走低,同时食品对CPI的影响趋弱,短期内通胀压力可控。

(三)我省经济发展形势危中有机

由于疫情的出现,今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保“六保”政策措施,我省应该积极抓住国家政策红利,同时,出台的一揽子积极有效政策措施,随着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落地,三季度生产生活秩序将加快恢复,有望达到正常水平。一是重点项目继续全面复工或投产,激活上下游产业链,拓展就业渠道,新批复项目陆续开工建设,迎来全年投资拉动黄金期。二是脱贫攻坚进入抽查检验阶段,东西部协作帮扶力度只增不减,劳务输转、阶段性“补短板”小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基层经济稳定趋势更加巩固。三是省内国内消费力稳步提升,内需激活有望构建省域经济小循环和跨省经济内循环。境外疫情持续蔓延,国内疫情还未完全控制。

但是,我省经济仍将面临下行压力。一是国际疫情不确定性,一带一路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等战略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对我省构建外向型经济产生阶段性影响。二是疫情导致预期不稳、防疫常态化制约经济活动、居民收入增速下滑、终端需求较弱,下半年居民消费信心和企业内生投资需求的回升力度仍将偏弱。三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由于企业由行政性复产转为市场型复产,市场需求不足,造成企业开工不足的情况,导致外出农民工出现回流,省内中小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再加上高校毕业生集中择业和城市隐性失业人口增多,全省就业压力有所增大。而社会就业不足容易诱发社会治安等事件,社会稳定风险逐步增大,需要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初步判断我省全年经济将呈现逐季回升的态势,下半年经济形势将保持稳步增长趋势,有望继续好转,住宿餐饮和批发零售等生活性服务业对经济回补形成积极贡献,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达到两位数,消费也会在三、四季度出现明显回补。

(四)主要指标预测

从需求方面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两新一重”为抓手,扩大有效投资传统基建投资也将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预计下半年基础设施投资能够实现快速增长;市场利率下行、房企融资成本下降,或可支撑房地产开发投资逐渐加快,由于房住不炒表明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放松,将制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升幅度,预计全年增长9%左右;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势头较好,由于我省出口型企业少,外需减弱对制造业影响较小,传统制造业投资加大,制造业投资高速增长将维持一段时间,预计全年保持在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随着疫情消退,生产生活回归正常之后,下半年消费的复苏可以期待,四季度消费有望实现正常水平。消费品种可能会有分化:日常用品、电子产品等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必需消费品复苏较快;与房地产、汽车产业链相关的消费逐渐改善;服务类消费复苏可能较慢。

从供给方面看,我国疫情能够很好的控制,中草药材及其制成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升,中草药材制成品的需求依然会持续,中医药产业将迎来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中药种植业有望实现快速增长,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有望实现5%左右的目标。工业增加值在经历年初的剧烈下降后,从三月份开始降幅逐月收窄,五月成功实现由负转正为3.6%,随着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有望达到5.5%左右,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3.5%左右。随着扩内需战略实施,出口转内销刚刚获得全方位的政策“套餐”支持,服务行业的复工复产也在加快推进,传统第三产业的恢复,以及新型服务业的快速增长,预计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有望达到4.2%。

总体判断,下半年经济增速将显著快于上半年,随着国家专项债券下发,以及前期政策红利释放,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将恢复到6%左右,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4%左右。

表:2020年前三季度年甘肃省主要指标预测表

数据

指标

2019

2020年一季度(实际)

2020年上半年(实际)

2020年下半年(预测)

增速

累计值

增速

累计值

增速

累计值

增速

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6.2

1908.3

-3.4

4101.9

1.5

9067

4.0

#第一产业(亿元)

5.8

142.9

2.0

289.7

5.8

1103

5

第二产业(亿元)

4.7

587.7

-7.1

1340.9

1.8

2956.8

3.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5.2

-

-4.4

-

4.6

-

5.5

第三产业(亿元)

7.2

1177.7

-1.7

2471.3

0.9

5007.2

4.2

2.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6.6

567

-9.1

2714.56

4

-

8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7.7

772

-13

-1627.2

-7.9

3700.3

0

4.外贸进出口(亿元)

-3.9

86.2

-2.6

170.2

-9.6

366.6

-3.5

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2.4

183.5

-16.6

402.9

-9.0

840

-1.2

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7.9

8616

1.9

15842

3.3

34586

7

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9.4

2746

3.7

4422

5.9

26410

8

8.CPI%

2.3

3.3

2.5

2.4

三、主要对策建议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对冲疫情影响政策措施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守住“六保”底线,加大“六稳”力度,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尽全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一)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强化促投资关键作用

紧紧抓住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机遇,着力抓存量、创增量、重谋划,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一是“两新一重”为抓手,尽快出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实施数字化产业链培育、5G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社会治理创新示范、新旧基建融合发展等十大工程,加大项目谋划力度,招引一批、孵化一批、策划一批,将新基建产业发展落到场景应用上。加快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有一定基础条件县(市)积极争取进入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对敦煌和榆中县应积极向上对接,落地一批政策、资金、项目,通过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公共服务、城市环境、产业配套等向高端化发展,实现短板补齐、提档升级。二以更大力度加快推进全省传统基础设施补短板。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联合相关省区规划建设沿黄高速铁路,联合青海建设兰州至西宁城市轨道交通;加快中川机场三期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抓住政策机遇,加快农村道路、城镇公共设施、农村燃气、农村电网改造、全省水网、冷链物流设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重大物资储备等投资项目建设。三是狠抓项目落地。坚持用好省级领导包抓机制,积极解决重点项目推进和落地过程中的困难,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加快已发行的债券拨付力度,发挥银政企对接平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解决项目融资难题。同时,对兰洽会新签约的项目,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满足入库形象进度,帮助完善入库要件,确保项目尽早入库如实上报投资,对真正有意落户甘肃的大企业,抓紧落实省领导包抓及四百机制任务分工。四是提升各类开发区承载能力。着眼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工程,推动关键环节国产替代,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供应链本土化,承接国内新的产业布局和产业转移。五是紧盯国家布局支撑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国防、军工、国家安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调整、社会发展等领域项目,力争国家在甘肃布局建设。

(二)全力落实扩内需战略,强化促消费支撑作用

紧抓三季度“黄金期”,激活消费源头活水,挖掘内需消费增长潜力,加快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全面提振消费信心,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一是积极探索线上服务新模式,激活消费新市场。培育壮大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加快推进实体商业线上线下融合,持续壮大便捷化线上办公、远程诊疗、融合化在线教育、微信商城等线上消费,大力发展居家型健康消费、线上线下互动消费,加快建设智慧商圈、新型消费商圈,拓展消费新增长点。二是大力推动实物消费提档升级。加快汽车消费转型升级,促进汽车更新消费,活跃二手车市场。加快家电产品创新迭代,引导消费者加快家电消费升级,探索家电消费新模式;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市复业,促进线下消费加速回补;因地制宜加大对地摊经济、夜市经济扶持力度三是全面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聚焦文化旅游、康养消费、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重点领域,培育消费热点。加快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利用甘肃地理海拔优势,打造“夏季凉都”品牌,发挥暑假及疫情防控风险的时机,建立旅游联盟,推出甘肃文化旅游产品惠民补贴促销活动,有效促进旅游、餐饮、文娱等领域消费回补,推动甘肃文旅市场率先复苏、全面振兴。全方位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开展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示范带动作用和地方政府引导作用,增加普惠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整合优化医疗资源和供应链,发展大健康产业,扩大健康服务消费。

(三)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基本盘

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决策部署,全力推动落实《保居民就业工作方案》,力争通过保就业实现稳就业,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一是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扩大基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等对高校毕业生的招聘规模;针对参保企业,实施稳岗补助、减缴和缓缴等综合措施,对全省企业分类落实阶段性免、减、缓、返社会保险费政策,助力企业稳岗减负。二是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有针对性地做好高校毕业生、贫困地区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千方百计为拓宽渠道、制定预案,确保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专项行动,稳定开扩就业市场,积极协调到省外就业的毕业生,加强与用人单位协调,向重点地区、重大项目工程、重点领域输送毕业生,实施万名未就业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和“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行动,组织开展“校企”专项行动,建好载体,搭好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成果与企业供应链和创新链精准对接。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积极落实支持务工就业各项奖补政策,加强对已输转人员跟踪服务,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就业,防止农民工回流;全面推广应用“电子培训券”和“务工二维码”,做实“一人一案”,精准培训、精准输转,确保有输转意愿人员及时转移就业,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城镇新增就业方面,加快兑现支持中小微企业各项优惠政策,全力做好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更好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加大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强化失业人员生活保障,力争实现全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三是督促全省各地各部门及时兑现有关增收政策,逐步提高业绩考核奖发放标准,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和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四)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断完善产业链“内循环”

抓住我国产业布局调整新机遇,有序做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准备,合理布局弥补我省轻工业领域空白短板一是强化各类开发区、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承载地,主动延伸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东部重要产业移出区技术优势,着力推进传统行业、中医药研发、高新技术、大数据产业、工业数字化改造等领域的经贸合作,有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二是依托天津等对口承接产业地区高新技术示范的优势,以产业对接协作和优势资源互补为重点,将我省的资源优势与产业移出区的技术优势及投资优势充分融合。三是加快出台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省区产能对接、互补、合作的专项行动方案,拓展我省区域发展的新空间,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紧盯疫情过后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依托我省中药种植面积大、药材种类丰富等资源优势,梳理形成种植—加工—物流—电商—服务特色产业链。五是合理布局食品工业,在制成品和半制成品产业上多做文章,迎合现代生活的步伐节奏。

(五)强化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持续抓好跟踪问效服务

一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精简审批环节和事项,压减审批时间,加强辅导服务,提高审批效能。二是督促各地切实抓好相关措施落实,适时开展专项督查检查和调研,通过省市县上下联动同频共振,推动涉及企业复工复产、“六保”及促消费扩内需“一揽子”支持措施落实见效。三是及时掌握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和取得的实效,畅通企业提出意见诉求的渠道,健全企业家意见处理和反馈机制,依法灵活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措施精准契合企业和群众需求。

 

 

课题组

陈世星  省经济研究院院长

崔跟山  省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省经济研究院宏观室主任、高级经济师

   省经济研究院宏观室助理研究员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