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21年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 时间:2021-03-07
  • 点击:158
  • 来源:甘肃省经济研究院


2020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省济运行总体呈现出稳定恢复、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投资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取得了比较亮眼的成绩,呈现出逐月逐季回升向好的态势。2021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加快基础设施、制造业新基建等重点领域投资,确保投资平稳发展。

一、固定资产投资概况

(一)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

2020年投资受疫情影响,一度出现负增长,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后,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开工,积压的投资需求释放,延迟的投资项目集中开工,对稳定投资增长形成有效支撑。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呈现稳中向上增长态势,1-2月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11.5%,5月份由负转正以来逐月加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比增长7.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前高后低,基础设施、畜牧业等领域投资增势较好,分别增长12.2%和1.2倍。重大项目支撑明显,亿元及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增长21.9%,拉动全省投资增长10.2个百分点。投资先行指标持续向好,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到位资金和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分别增长20.2%和9.5%。全建设项目投资3771.89亿元,增长5.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7.1%;房地产开发投资 4231.38亿元,增长4.9%,占52.8%(图1)。

(二)三大领域投资继续改善

2020年,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成为后疫情时期稳定投资引擎的主动力。房地产投资恢复最快,基建投资略逊,制造业恢复相对缓慢。

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6%,降幅比1-10月扩大0.1个百分点。从市州投资情况来看,兰州市、金昌市、白银市、平凉市、酒泉市5个市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同比增长之势。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长3.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3.2%。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持续较快增长。

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2020年,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0.9%。其中,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16.0%,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8.6%,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4.5%,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8%。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了交通运输、农林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为稳投资、稳增长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20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7.0%。其中,住宅投资增长7.6%,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增长8.1%,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1.2%。

(三)重大项目建设实施顺利

2020年,围绕确保实现全年投资目标,每季度开展重大项目集中调度,对进展缓慢的续建项目和未开工的计划新开工项目“点对点”逐个协调推进,实施了“三个清单”,并在原有省列重大项目领导包抓的基础上,推进“百个重大项目党政领导包抓推进工作机制”等“四百机制”,在省级领导和市州主要领导包抓项目带动下,重大项目进展明显加快。全省实施亿元及以上重大项目1573个,比去年同期多124个,其中新开工省列重大项目56个,较年计划增加6个,158个省列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54亿元,较2019年增长372亿元,增幅27%。交通方面,银川至西安铁路建成通车。中川机场三期扩建、西宁经合作至成都铁路开工建设,中卫至兰州铁路、兰州至张掖三四线中川至武威段等项目加快推进;建成景泰至中川机场、柳园至敦煌高速公路,平凉至天水、甜水堡至永和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116亿元。农林水利方面,仅中央预算内投资就安排34.56亿元,重点推进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引洮供水二期、古浪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黄花滩调蓄供水等农林水利项目实施。社会事业方面,省妇女儿童医疗综合体、甘肃简牍博物馆、七里河体育场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能源方面,吐鲁矿区总体规划获国家批复;酒湖直流工程配套100万千瓦风电、5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加快建设;核桃峪、红沙岗二号井、赤城3个煤矿已进入 联合试运转阶段。

(四)落实好对冲政策措施稳投资

2020年,为应对疫情对投资工作的影响,省发展改革委先后报请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支持省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若干措施》《关于切实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措施》《关于“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持续做好稳投资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冲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对推动全省投资恢复性增长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保障。2020年我省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80.8亿元,较2019年增加20.7亿元,增加幅度为历年之最。2020年我省争取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614亿元,撬动了数千亿元的社会投资。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暨百名行长联千家企业推进行动,与在甘金融机构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组织20家银行同208户企业签约金额2430亿元。投资到位资金比上年增长20.2%,资金充裕为投资逐步回升提供了重要保障。2020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9.5%,增速比上年加快10.8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的较快增长将为2021年投资增长带来较好支撑。这些资金的拨付使用,有力保障了一批重点领域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市场投资意愿进一步增强

2020年,甘肃省新增意向投资增速呈现逐月稳定高速上升的态势。新增意向投资项目投资总额为34750.59亿元,同比增109.62%,新增意向投资项目数为27308项,同比增长85.54%。基础设施业、制造业、房地产业三大行业新增意向投资额为14521.82亿元,占新增意向投资项目投资总额的41.79%。全省新增投资总额中三大板块占比情况为:制造业占比7.97%,房地产业占比12.10%,基础设施业占比21.72%。2019年相比,受疫情影响,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促投资的政策,加大专项债投放力度,加强基础设施补短板,基础设施业占比提高了10.88百分点;在明确的“房住不炒”基调面前,房地产“三条红线”和银行贷款收紧的情况下,房地产申报项目投资额下降明显,占比下降了5.76个百分点,但整体仍保持较高位运行。全省新增意向投资额中新基建投资额为1319.57亿元近年来基建投资处于低位新增意向投资项目数、投资额同比变化情况如图1。

 

二、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项目开工不足。从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看,去年年初下达中央预算资金的项目,由于一些地方拆迁安置、建设用地、规划手续等环节工作迟缓滞后,年底都未能开工建设,形成了沉淀资金。二是前期工作深度不足。一些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论证不充分,规划选址、环境影响、资金筹措、建设条件等研究不深入,致使投资计划下达后项目无法实施。三是服务环境质量不足。一些项目长期圈而不建、土地闲置,没有产生应有效益;有的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跟踪督促不经常、动态管理不到位,“四重四轻”现象依然存在,未批先建、验收迟缓、用途改变等问题不容忽视。四是沟通衔接不足。从项目申报情况看,对各专项申报要求掌握不深不细,直接导致各地储备的项目,部分不符合申报条件,直接影响全省争取中央投资的规模。五是项目调度时效性不足。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调度信息更新不及时。

三、2021年我省省固定资产投资形势的判断

(一)投资环境分析

从国际来看,2021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经济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存在不确定性。今年一季度全球经济很难实现正增长,能控制住疫情、不让经济继续下滑就已经很难得了。另外,去年以来全球货币放水、负利率等,都会带来一些冲击。从国内来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决定了战略转型和战略替换将是2021年经济运行的核心主题,我国经济将保持复苏态势,疫情反复还有一些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其他地区产生一些影响。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宏观政策仍保持稳定与连续。财政政策逐步退出非常规刺激政策,同时强调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的支出强度”。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M2、社会融资规模同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风险的关系。从全省看,进入新发展阶段,我省面临的机遇多年少有、十分难得。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继续落实好专项债券按相应比例用作重大项目资本金政策,并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在建项目和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更加突出集中力量办大事、难事、急事,优先保障在建项目,坚决避免形成“半拉子”工程;盘活存量资产,回收筹集的资金用于新的补短板项目建设,形成“资金—资产(资本)—资金”的良性循环。

(二)投资形势分析

2021年,全省经济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进一步好转,“六稳”“六保”纾困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的前提下,有望延续当前恢复性增长态势。生产总值增速预计将达到7%左右投资作为主要引擎,增长速度有望达到8%左右,三大投资领域增速升降互见制造业投资有望接棒成为新的发力点。

基础设施业投资托底的边际效应减弱,投资增速难上新台阶,但仍将保持中高速度增长。2021年,基建投资将呈现两个新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新基建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并重点支持: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流、物联网等。第二个变化,“公共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将成为基建投资的新支撑。根据2020年基础设施新增意向项目投资额增长1.45倍,特别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比70.6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27.80%,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储备充足,将有力地支撑基建投资快速增长,以基建项目落地周期1年左右判断,2021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继续保持10%以上

制造业投资增幅将出现向好势头。随着中央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融资环境将大幅改善;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分别排在了今年重点任务的前两位,也表明了制造业在2021年的重要地位,高技术产业获得的投资要远高于传统制造业。2020年制造业新增意向投资项目数是2196项,同比增长39.42%,新增意向投资总额2768.58亿元,同比增长102.14%,高技术产业新增意向投资增长快速2021甘肃将积极对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拓展和增强产业链,十大生态产业带动性工程加快实施,制造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势头。

房地产业投资增速小幅回落。2020年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增速在扩大,但单月同比增速已经拐头向下,新开工累计同比增速也出现拐头迹象,竣工面积累计同比降幅收窄显著趋缓;“房住不炒”基调明确,以及地产企业融资管理“三条红线”不放松,都决定了房地产投资增速难再突破,同时,“因城施策”调控灵活,因此不至于对地产投资产生断崖式下滑影响,进而不会对增长造成过多的负面冲击。以房地产项目落地周期3个月左右判断,2021年全省房地产投资增幅可能小幅回落。

四、保持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积极构建“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在新的形势下,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固定资产投资对全经济稳增长的作用将更加突出,要坚持远近结合,抓好全年重点工作的推进落实,积极营造各类投资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确保全固定资产投资继续稳步增长。

(一)聚焦重大项目带动投资质量效益双提升

要积极对接国家投资方向,把握投资政策指,千方百计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实施和落地工作,实施项目动态调整,补齐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实现经济运行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1.做好2021年专项债券项目工作。继续落实好上年国家和省系列政策措施中稳投资的相关举措,充分发挥中央政府投资逆周期调节功能,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围绕2021年国家投资方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积极申报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水安全保障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设施、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民族区域协调发展等28个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围绕中央投资重点,加强与产业政策、“十四五”规划对接,继续抓紧谋划和申报一批既带动当前投资增长、又利于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根据项目合理工期和年度资金需求提出2021专项债券额度,同时注重防范专项债出现风险,避免申报债券超出年度建设需求,导致资金闲置,确保专项债券用途和规模合规。

2.全面落实“三个清单”继续把“三个清单”作为今年促投资的总抓手,进一步靠实省、市、县及项目单位包抓领导责任,按月调度、按季考核,分级抓好落实,实时掌握项目进展、投资完成等情况,及时化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尽快编制完成2021年省列重大项目、重点投资项目、重大前期项目等三个清单,将为全省投资稳定增长提供可持续的动力

3.充分利用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机制,开通审批绿色通道,采取“不见面审批”等多种形式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工作流程,推动重大项目尽早获批。发挥重大项目动态调整机制作用,及时调整补充重大项目库,不断提高重大项目储备的制度化、常态化、信息化水平,形成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机制。加大协调服务力度,竭尽全力推动重大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重点产业项目、疫情防治和公共卫生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开工复工复投。发挥好政府投资支撑作用、重点项目投资对冲作用,确保重大项目支撑经济平稳增长。

(二)聚焦重点产业投资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1.加大新经济投资力度。疫情过后健康消费和网络消费将成为主流形态,精准把握人们消费和卫生习惯变化,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变化对供给侧投资的影响,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优化调整供给投资结构,以调高、调优、调绿、调强为导向,加大卫生防护装备、生物健康以及民生健康领域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支持智能无人服务、智能生产领域发展,加快推进“互联网+服务业”和“互联网+生产”,谋划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全力培育新经济。

2.推进制造业投资“三化”改造。巩固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引导金融机构对先进制造业投资政策倾斜,持续开展“千企技改升级”行动,推动石化、有色、建材、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升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力度;加大重点企业开展节能循环和清洁生产改造工作,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品、工艺、技术和装备,提升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镍钴、炭素、新型建材,共同打造锂电新能源、炭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增强先进技术装备研制能力,加大创新研发投资,围绕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组织重点领域质量攻关,突破关键共性环节,推动由甘肃制造”向“甘肃创造”的转变。

3.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等新业态。依托我省已经布局建成的大数据中心以及相关设备基础,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加快5G网络布局、提升数字产业化水平,着力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和甘肃“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争取2021年在“5G+”“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取得新突破。重点围绕新基建、数字经济,招引或布局一批相关硬件制造企业、软件技术开发企业、大数据应用企业,不断强化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着力打造千亿级数字智能产业链。

(三)聚焦“两新一重”扩大有效投资

1.加大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力争建成平凉至天水、通渭至定西、张掖至肃南等高速公路5个县(市)通高速公路,建成国省干线及旅游公路。启动“环兰”骨干通道、省际出口路及河西走廊、兰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重点区域路网完善工程。抓好中卫至兰州、兰张三四线兰武段、西宁至成都甘肃段、兰州至合作、中川机场环线、天水至陇南等铁路续建项目,力争开工建设中卫经平凉至庆阳铁路。加快推进中川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实施嘉峪关机场改扩建项目,争取临夏机场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平凉机场前期工作。谋划打造我省南向水上通道。

2.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一批骨干水网、民生水利、水生态保护和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加快推进引洮二期配套城乡供水、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等重点工程建设。力争白龙江引水、引哈济党等工程前期工作取得实质进展积极做好陇南国家油橄榄基地供水、引大入秦延伸增效、黄河干流防洪二期等工程前期工作。

3.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资。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重点实施引调水工程和水源地建设项目,解决我省总体缺水、区域和时空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加快推进骨干水网、民生水利、水生态保护和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加快引洮二期骨干、古浪县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黄花滩调蓄供水工程建设;力争白龙江引水工程前期,引哈济党工程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大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开工建设靖远县刘川灌区、凉州区永昌灌区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4.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实施路、水、电、气、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打造乡村建设示范村500个。有序开展农村燃气建设工作。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善乡村垃圾收运体系,因地制宜建设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改建新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50万座以上。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5.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榆中、敦煌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城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停车场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系统,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强化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快补齐租赁住房短板。继续落实“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统筹灾后重建和生态搬迁,加快陇南等地暴洪灾害住房重建和避让搬迁。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提升公共设施服务能力。

(四)聚焦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1.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混改质量,发挥混改效能,消除所有制歧视,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促进形成更加便利可靠的营商环境。依法保护各类产权,打破制约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2.全力促进民间投资。改善营商环境上发力,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大力推广“不来即享”机制和做法,确保惠企政策一体落实,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科教文卫、高新产业等投资领域。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民间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民间投资领域健康快速发展。建立吸引民间投资重点领域项目库和PPP项目信息监测服务平台,健全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研究并推动成立民间投资基金等,撬动民间资本投入基础设施、民生、扶贫补短板等重大项目,力促民间投资稳定增长。

3.创新投融资机制。依托“甘肃信易贷”搭建全省融资平台,开创新的投融资模式,将政府投资和社会融资有机结合,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加大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探索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盘活存量资产,扩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吸引更专业的市场机构参与运营管理。

作者:张  帆,省经济研究院宏观室主任、高级经济师

靳 娟,省经济研究院宏观室高级经济师

杨 永,省经济研究院宏观室助理研究员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