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奋进东风扬劲帆——甘谷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 时间:2021-07-12
  • 点击:0
  • 来源:甘谷县乡村振兴局

甘谷县是甘肃省人口和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64.25万,其中农村人口55.74万。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这里人多地少,山多川少,资源贫乏,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面对贫困,历届甘谷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想办法、谋出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谷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逐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坚持把产业发展与就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和长久之计,全力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难、用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积极探索、真帮实扶,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有序开展,贫困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13年—2020年,19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累计脱贫17.1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9.5%降为零。从此,甘谷县步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奔向小康的新征程。

  特色产业助增收  激活发展新动能

  6月的甘谷县六峰镇将军岭后山,郁郁葱葱,阳光充足,驱车沿着平坦的水泥路直达山顶,就到了甘谷县驼峰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名叫巩双海,是一位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2009年,在新疆打拼多年的巩双海回乡创业,他自筹资金200多万元,流转土地246亩,吸纳社员43户,入股土地258亩,带动贫困户107户462人,建立起集林果种植、养殖家禽及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农业合作社。

  “经过11年的经营和发展,累计投入了600多万元,现有林果面积504亩,栽植优质花椒8470株,花牛苹果19250株,还有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养的是散养土鸡和黑猪。”巩双海说,近几年,合作社努力打造农业产业示范园,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生产高端安全优质农产品,实现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富,则百姓富。然而,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之前,甘谷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产业发展基础弱、规模小、效益低。因为缺少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全县群众增收困难,深陷贫困。扶持发展富民产业,带领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成为摆在甘谷县委、县政府面前最迫切、最艰巨的责任和难题。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甘谷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治本之策,按照“主导产业整县推进、扩规模提水平,特色产业一村一品、保覆盖提效益”的思路,实施“4+2”农业产业振兴行动,发展“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和“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等“五小产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确保村村有产业、户户有主业、人人能增收,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进程,产业经营收入成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主渠道。

  走进安远镇大城村的“陇上椒”辣椒种苗培育示范基地,26座全钢架无立柱式大型辣椒育苗大棚“科技感”十足。基地不仅为周边大城、河湾等村的农村合作社开展专业的技术指导,还从去年开始选育培育种植了甘谷七寸红、九寸红等优良辣椒种苗520多万株,利用订单农业新模式,为周边的辣椒种植户“长足了精神”。

  “让甘谷特产发挥优势,打造本土农产品品牌,这里的种植户才能持续增收。”陇上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刘彦斌说,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电商”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一条产、供、销一体的市场营销系统。

  在脱贫攻坚战中,甘谷县共扶持发展这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467家、龙头企业65家、家庭农场160家,带动贫困群众2.6万户12万余人。每个贫困村都形成了1—3个主导产业,全面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全县40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额达938万元,195个贫困村村均达到2.95万元。2020年底,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21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8007.25元,均比2016年有大幅增长。

  就业扶贫拔穷根  幸福饭碗端得稳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之一。2018年5月,全省首个扶贫车间在甘谷创建,继而在甘肃大地迅速推广试行。针对部分留守群众既无致富技能、又无法外出务工、难以增收脱贫的实际问题,甘谷县把产业和就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鼓励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把生产车间和培训课堂延伸到贫困村,全力打造家门口的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端稳“幸福饭碗”。

  今年38岁的蒋小珍是甘谷县六峰镇六峰村农民,这几年因为照顾两个孩子不能出门打工,全家生活仅靠丈夫务工维持,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外出务工成了大问题。六峰村扶贫车间创办以来,蒋小珍报名参加培训学会了缝纫技能。“刚开始不熟练,出活慢,一个月能领1500多元工资。现在技术娴熟了,每个月能挣2500多元。”说起收入,蒋小珍满脸喜悦,“现在边照顾孩子边上班,收入稳定了,生活也有盼头了,人也有了精气神,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一间间在贫困村、人口聚居区、易地搬迁安置区建设起来的扶贫车间,满足了不同类型群众的实际需求,切实放大了脱贫带富效益。目前全县已建成运营扶贫车间90个,带动贫困群众就业1700多人。在扶贫车间务工的群众月平均工资2000元,年收入2万元以上。

  除此之外,甘谷县还探索推行招工、培训、输转、维权、引资“五位一体”培训输转模式,打造了甘肃省首个“劳务400云平台”,建立了以劳动力实名制登记数据库、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数据库、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数据库为主体,以驻外劳务工作站、各企业办事机构为补充的信息数据库,实现了用工企业与务工群众的精准对接。

  沃野千里织锦绣  村美民富幸福多

  走进甘谷县六峰镇六峰家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栋栋特色鲜明的高楼拔地而起,合理的布局,精巧的结构,完善的设施,使这里成为甘谷县实施易地搬迁助力脱贫攻坚的点睛之笔。“做梦也想不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自来水在家里使用方便,水冲式厕所干净卫生,和住在城市里一个样。”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淑梅说起自己的新家乐得合不拢嘴。

  “两不愁三保障”是脱贫攻坚的“聚焦点”,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着力点”。近年来,甘谷县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聚焦深度贫困村和特殊困难户,加大投入力度,补齐脱贫短板,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道路建设方面,累计建成通行政村水泥路1889公里,硬化砂化自然村道路1285公里,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000公里,实现了405个行政村硬化路全覆盖。

  ——安全饮水方面,建成8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启动实施引洮二期配套城乡供水工程,有效解决了5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通自来水农户比例达到93.53%,饮水安全农户比例达到100%。

  ——安全住房方面,累计改造农村危房2.27万户,其中贫困户危房8483户,农村C、D级危房完成“清零”;累计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30个,搬迁群众2660户13736人,实现了贫困群众应搬尽搬。

  ——人居环境方面,完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2.6万户,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87个、整洁村260个。

  ——教育保障方面,全县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5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医疗保障方面,建立起“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救助+政府兜底”健康扶贫体系,全面推行“一人一策”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报、门诊慢特病报销等特惠政策高效落实。

  ——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全面推进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逐步提高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补助标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低保家庭纳入建档立卡管理,16137名一、二类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实现了政策性兜底。贫困人口全部参加了基本医保和养老保险,安排扶贫专岗3342个,选聘生态护林员1100人,确保了特殊困难群体能够稳定脱贫。

  一串串数据催人奋进,一声声号角激情嘹亮……

  让困难群众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下。经过8年全力攻坚,甘谷县一批又一批扶贫干部奔赴扶贫一线,深入群众,夙夜在公,使出浑身解数,阻击攻坚“硬骨头”,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帮助贫困群众激发强大的内生动力,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甘谷县将坚持“四个不摘”,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坚持攻坚责任不减、工作力度不减、工作劲头不减,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旺盛的干劲,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确保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谷拼搏奋进!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