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西和县以“乞巧”系列劳务品牌促进就业
  • 时间:2022-08-15
  • 点击:229
  • 来源:西和县政府办 

  西和县,位于如意状甘肃的云柄一端,在陇上江南之称的陇南市北部。这里四季分明,生态优美,是闻名遐迩的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地、“中国乞巧文化之乡”、“中国半夏之乡”。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秉承了先祖智慧勤劳、善良孝道的传统美德,在时代大潮的推动下,正在用自己的巧手创造着更美的城市、更美的家乡。西和县辖16镇4乡,384个村委会,10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总人口4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9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9.6%,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也是劳务输出大县。全县农村劳动力约22.14万人,年均输出劳动力达11万多人,创劳务收入25亿元以上。在劳务输出工作中,西和县注重劳务品牌建设,创建了“乞巧嫂、乞巧妹、乞巧汉子、乞巧驾驶员、乞巧之乡家政、仇池建筑工”劳务品牌。全县“乞巧”系列劳务品牌务工人数占年均务工总人数95%以上。下珠三角,进长三角,远战新疆、西藏、内蒙,全国各地都有西和“乞巧”儿女务工就业的身影。西和乞巧嫂,端庄大方、沉稳周到,她慧心巧思、勤快谦和。巧嫂子对家政、月嫂、护理;餐饮、药膳、营养师;美容美发、中医推拿、种植养殖等等劳务用工,样样擅长!乞巧嫂品牌于2016年10月7日注册,多年来累计向上海、北京、甘肃、浙江、江苏输出约5.5万人次,月均收入4000元以上。西和乞巧妹,秀外慧中、热心爽利、文化程度高。巧妹子对技工、美工、护工;营销员、服务员、保洁员;电脑照排、针织刺绣,精品包装等劳务用工,样样擅长。乞巧妹品牌于2015年9月14日注册,多年来累计向上海、北京、甘肃、浙江、江苏输出约6.1万人次,月均收入4000元左右。乞巧之乡家政品牌于2010年4月14日注册,多年来累计向上海、北京、甘肃、浙江、江苏输出约2万人次,月均收入4000元左右。西和乞巧汉子,勤劳憨厚、爱岗敬业、手艺好人品好。巧汉子们对保安、装修、维修;建筑工、泥瓦工、架子工;电焊工、钢筋工、模具工;管道疏通、物流快递、挖机驾驶、烹饪餐饮等劳务用工,样样擅长。乞巧汉子品牌于2016年10月7日注册,多年来累计向浙江、江苏、北京、上海、新疆出约6.1万人次,月均收入3500-8000元左右。乞巧驾驶员品牌于2015年9月14日注册,多年来累计向浙江、江苏、北京、上海、甘肃出约2万人次,月均收入4000元左右。仇池建筑工品牌于2010年3月28日注册,多年来累计向浙江、江苏、北京、上海、新疆出约4.8万人次,月均收入3500-8000元左右。从刚刚走出大山零散分散的“农民工”,到有组织有品牌有美誉的“新产业工人”,西和县的劳务输转工作在振兴劳务产业和满足市场需要的双重推动下,走出了文化传承、服务培训、基地培育、返乡创业、权益保障、政策托底的劳务品牌探索之路。
-----文化传承。悠久的优秀历史、民俗文化给予了西和劳务品牌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西和“乞巧”系列劳务品牌的成功注册,更体现了西和人巧在手、巧在心,巧在坚定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就业培训。由县人社部门负责,将各培训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按照“培训-输转-跟踪-服务”的思路,积极开展市场化品牌技能培训,加速供求双方的有效对接,形成政府牵头、部门负责、乡镇实施、社会参与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培训机制。培训地点就设在用工单位和农民家门口,使务农(务工)和技能培训“两不误”,实现技能和收入“两提高”,有效促进全县劳务输转规模不断壮大。
-----基地培育。西和县依托县劳务办、县驻新疆劳务工作站、乡镇劳务工作站、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劳务经纪人、劳务输转带头人,不断拓展建立西和“乞巧”订单式输转基地;大力推介打造品牌输出基地,寻求建立长期的劳务合作关系,扩大用工信息渠道。全县累计拓展各类劳务基地达22个,其中百人以上的劳务基地19个,千人以上的劳务基地3个,并采取“劳务公司+用工企业”模式,充分运用品牌化包装、市场化营销等手段,着力培育“乞巧”劳务品牌。
-------扶持创业。西和县一方面依托县内各经营实体,吸纳“乞巧”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全县共运营62家,吸纳劳动力1478人就业,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扶持、鼓励“乞巧”品牌劳动力外出务工和返回家乡创业,促进“打工潮”向“创业潮”的转变,开辟返乡人员创业的“绿色通道”。吸引更多的“乞巧”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权益保障。西和县充分发挥县劳务办、县驻疆劳务工作站、乡镇劳务工作站、劳务中介等机构的作用,在务工地相对集中的上海、杭州、北京等地建立驻外劳务工作站,由劳务输转带头人和诚信强、口碑好的务工人员负责西和“乞巧”品牌务工人员维权、法律咨询、务工信息收集的事宜,切实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政策托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西和县委、县政府建立“1334”防返贫机制,“十四五”期间,县财政每年筹集600万元,设立稳岗就业基金,对稳定吸纳、组织输转一定规模西和“乞巧”劳动力就业的劳务中介机构和县内企业、乡村就业工厂(乡村就业帮扶车间)、合作社等各类经营组织进行扶持奖励。
     “乞巧”劳务品牌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经受住了市场、疫情影响等多重考验,输转劳动力由过去的“数量型”向现在的“质量型”转化。仅2021年全县共开展各类培训农民工1万人次,这些掌握技能的乞巧品牌务工人员,平均收入要比一般的打工者高出30%以上。2021年全县务工人员就业达11.85万人,组织输转9.48万人,组织化输转率达80%。自西和县发展“乞巧”系列劳务品牌以来,在西和县人社局的推介下,西和“乞巧”劳务品牌务工人员凭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已成为青岛建海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青岛陇安劳务有限公司、青岛鑫广劳务有限公司等公司主要劳动力,累计吸纳200多人就业,人均工资6000元。劳动创造世界,巧手扮美人间。西和乞巧嫂、乞巧妹、乞巧汉子,带着陇原大地质朴勤劳、振兴乡村的美好向往,如一滴滴晶莹璀璨的露珠,在各个城市的黎明,闪耀着自己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