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脱贫领头雁 敢为致富带头人
日期:2018-06-21  来源:

笔直宽敞的通村道路,拨地而起的移民大楼,整齐划一的产业园区,荡漾激情的冰雪世界,……到过小河村的人都会由衷地赞叹,“这里的百姓真有福气”;到小河村指导工作的领导都高度肯定:“这是脱贫致富的新农村”。小河村群众说得最多、夸得最多的是他们的好书记张军。

曾几何时,这里群众“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村里大多数住房都是土木结构,水路不通,全村没有主导产业,贫困面达到38%。为了能让全村老百姓尽快脱贫致富,早日过上小康生活,他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千方百计寻找致富门路,一门心思带领群众发展日光温室红提葡萄产业,脚踏实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在他的带领下,小河村面貌日新月异,逐步实现了群众梦寐以求的致富愿望。

心存公正,精准识别对象

“当好书记,必须要有一颗公平公正的心”张军经常说。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在扶贫攻坚路上如何精准识别扶贫户,如何将群众矛盾及时化解是检验党支部书记是否合格的标准。为了精准识别扶贫对象, 张军严格按照规定的评议程序(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进行评议,他带头逐户摸底调查,全面掌握农户的准确信息,在详细了解村民生产生活现状的基础上,逐组召开了村民小组会议提议审核,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商议票决,最后确定贫困户,并张榜公示进行全程监督,然后报镇政府、区扶贫办审核,确保公平、公正、公开。村民朱早学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张军确定贫困户的过程:“将所有村民的名字列在一张纸上,大家投票划‘正’字,然后采取顺排倒取的办法确定贫困户……”。评定后,他同时加强对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定期检测评估,及时审核调整,准确反映脱贫情况,并积极引导各类扶贫资源精准到人到户,做到了底子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群众普遍反映,以前谁家是贫困户,村民没有太多的话语权,现在不同了,村民成了裁判员和监督员。

因地制宜,明确产业导向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扶贫攻坚行动实施以来,针对小河村贫困面大、脱贫任务重的实际,张军积极召集村“两委”、党员、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研究精准脱贫的好办法。他们借鉴邻村傍山建棚的成功经验,依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无霜期短等发展红提葡萄“黄金区域”的优势,决定把小河村打造成祁连山雪水浇灌的绿色有机无公害日光温室红提葡萄种植基地,解决多年来困扰全村产业发展的瓶颈,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为了解决“有产品无产业、有特色无规模,群众增收后劲不足”的问题,村党支部坚持坚持高起点规划,打破组别界限,规划建设占地面积320亩的日光温室红提葡萄示范园区。

园区建设之初,大多数群众持观望态度,既有着迫切发展的愿望,又有怕担风险的顾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看支书”。面对这样的局面,必须有人示范带动才能打破僵局。作为支部书记,他义无反顾做带头新建了两座日光温室。他的示范引领,让观望的群众吃上了“定心丸”,村党支部因势利导、顺水推舟,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引导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发展日光温室产业。干部群众通过实地观摩考察,见识多了、思想活了、胆子大了,一个个争先恐后搭建日光温室,在全村掀起了搭建日光温室的热潮。2015年新建日光温室85座212亩。

用活政策,增强造血功能

须趁东风紧,借力好扬帆。近年来,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抢抓双联富民和精准扶贫的政策机遇,极大地推动了全村日光温室产业快速发展。实施财政扶贫、“一事一议”、村级活动场所达标工程等建设项目8个,修建浆砌渠0.4公里,U型渠0.9公里公里,铺设管灌2.7公里,架设变压器2台,硬化园区道路3.2公里,提高了园区建设水平。争取贫困人口精准扶贫市级补助资金27.7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375万元。通过签订协议、委托经营、区别认领、入股分红等形式,发挥补助资金的乘数效应。采取贫困户自主建棚和入股合作社建棚两种方式推动产业扶贫,对发展产业信心足、愿望强烈的贫困户,靠经营日光温室脱贫致富;对仍存思想顾虑的贫困户,将其补助资金入股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租赁费、园区务工收入、精准贷款股份收益、补助资金入股分红等多种渠道来增加收入,实现了“让扶贫资金活起来、富民产业强起来、群众钱包鼓起来”的目标。贫困户自主搭建日光温室31座,引进清泉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日光温室54座。

主动作为,强化服务意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党支部书记,他深知,要想使本村的各项工作推得开、走得快、有实效,就必须有一个坚强团结的战斗集体作支撑。他始终把建好班子、带好队伍、完善机制作为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全力推行“五议五公开”工作法,村级重大事务全部走民主决策程序。建立健全财务监管制度,每笔资金的支出,都通过监委会主任签字同意,确保财务运行规范、公开、透明。园区建设时期,他整合双联干部、包村干部等帮扶工作力量组建了2支队伍:由驻村工作队员、村组干部和建棚农户代表组成的园区建设管理队,全程参与、监督园区建设;由专家教授、农民技术员和“土专家”组成技术指导服务队,田间授课、蹲点服务、包棚指导。同时,经常邀请甘农大常永义教授指导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打造特色优势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种植效益。

为了方便群众办事,张军在新建成的村级办公阵地设立了便民服务室,规范了相关制度,带头值班坐班,避免了群众有事找不到村干部、盖不上章子等情况的发生,便利了群众,提升了服务水平。

立足优势,实施旅游扶贫

依托当地自然景观、滑雪资源,小河村引进武威雪域春旅游开发文化公司,修建了“武威塔儿湾祁连冰雪嘉年华滑雪”,打造集滑雪、滑草、团队活动、拓展训练等为一体的武威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户外休闲滑雪运动基地。滑雪场规划了滑雪赛道、成人素质拓展训练基地、滑冰场、真人CS野战基地、跑马场、儿童乐园、雪地冲浪区十多个娱乐项目。旅游扶贫之路,不仅填补了武威冬季旅游的空白,满足武威及周边城市广大滑雪爱好者和广大游客的娱乐需求,同时为就近的100多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

换届中,连选连任的张军为小河村的小康之路已经描绘了的蓝图。今年,规划在园区再扩建80座日光温室,继续做大做强红提葡萄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让日光温室红提葡萄产业成为精准扶贫的“主战场”和精准脱贫的“富民路”。同时规划将七、八、九组土地集体流转,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实施精准扶贫异地搬迁项目,在小河村八、九组修建300套公租房,改善我村村民住房条件。小河村的老百姓坚信,在张军书记的带领下,他们一定能脱贫,他们的生活一定会像红提葡萄一样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