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11年环境保护工作
  • 时间:2012-07-06
  • 点击:340
  • 来源:

2010年,全省环保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环保部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和环保中心任务,坚持“以环境保护为手段优化经济社会发展,以污染减排为抓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整体环保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污染减排,努力改善环境质量,切实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大力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及时开展特大自然灾害环境应急工作,全面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2010年工作情况

(一)突出工作重点,全面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强化“十一五”减排收尾工作,省政府相继印发了一系列污染减排工作文件,组织召开了全省污染减排工作调度会议,对重点项目实行了预警警示。落实目标任务,将污染减排重点工作列入省政府与各市州签订的环保工作目标责任书予以保障,坚持月调度、季督查,并由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进展情况。部门联动做好污染减排工作,会同省监察厅对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7家污水处理厂实施了省级挂牌督办;会同甘肃电监办等部门每月对全省已脱硫火电企业分机组脱硫设施投运率及综合脱硫效率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作为脱硫电价核拨和火电企业发电调度的重要依据。强化过程监管,督促重点减排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全省已建成脱硫设施的现役燃煤机组和新建机组1293.6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90.1%,居全国领先水平。对各市州“三大体系”建设进展情况和污染减排预警项目整改情况进行督查,率先在西北地区启动并完成火电企业脱硫设施旁路烟气挡板铅封工作。各市州也把污染减排作为调整当地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三大减排”措施,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经环保部核定,全省2010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6.76万吨,比2009年下降0.36%,比2005年下降8.05%;二氧化硫排放量55.18万吨,比2009年上升10.29%,比2005年下降1.99%,全面完成了我省“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

(二)优化经济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全力推进全省经济良性发展。建立健全科学的环评审批服务体系,完善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规定,制定了甘肃省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主动做好服务,开通重大项目审批“快车道”,加大重点项目协调推进力度。2010年,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共审批建设项目3000多个,总投资约900亿元。

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规划环评力度,对全省36个省级和省级以上开发区和城镇总体规划及供热、给排水、交通、供电等专项规划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促进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和资源环境优化配置。在电解铝行业实施大型预焙槽电解铝技改工程,在水泥行业通过大力支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置换落后的机立窑生产线,降低了能耗水平,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做到了“增产减污”。加强了马铃薯、麦芽等行业的环境管理工作,对全省单纯扩大产能的低水平马铃薯、麦芽、草食畜加工、中药材等行业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暂缓审批,对全省1万吨以下淀粉生产线予以关停。

(三)加强污染防治,不断改善重点流域区域环境质量。加强大气污染防治。通过实施集中供热、清洁能源改造、火电企业脱硫、加强环境监管等综合措施,重点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省14个城市中,有10个城市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占到了71%;4个国家两控区城市二氧化硫污染有所减轻,兰州、白银、张掖二氧化硫年均值达到二级标准,金昌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三级标准。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推进实施《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加强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组织实施了全省环保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因子评估,14个市州、72个县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完成了划分与调整。黄河兰州段、白银段水质逐步改善,黄河甘肃段水质稳定达到功能区要求。全省监测的26条河流(段)中,有17条河段按功能区达标,占监测河流(段)总数的65%

(四)强化环境监管,确保环境安全。

环境监管和监测能力不断增强。全省已建成省级和13个市(州)级环境监控中心,实现了省市联网运行。安装在线监控系统230台(套),对102家企业实施了监控;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已具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09项全分析能力。

核与辐射环境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对中核四零四有限公司、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中低放固体废物西北处置场等单位核设施以及9家一类放射源使用单位进行了监督性检查和监测,对重点市州已取缔、关闭、淘汰、破产、倒闭单位的放射源进行了专项检查,开展了伴生放射性矿的环境管理,加大了对超高压线路等电磁辐射设施的执法检查,核与辐射群众信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环保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督促各地对环境违法问题进行整改,责成兰州市依法取缔一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采砂点,督促安定区污水处理厂、大唐甘谷发电厂等14家企业限期整改存在的环境问题。及时查处了国家和省政府领导批示的安多水泥厂、临夏州东乡县硅铁企业、方大碳素集团、榆中县高崖水泥厂等污染问题。2010年,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33698人次,检查企业11369家次,立案查处165件,结案165件,严肃查处了环境违法行为,保障了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五)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动重点项目落实。把加快项目建设作为推进环保工作的重点来抓,认真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省环保发展全局、有效改善环境质量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政策支持。按照实施一批、申报一批、谋划一批的原则,全年落实了中央和省级污染减排、重金属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县级环境监察监测标准化建设、基层环境监测和执法基础能力建设、舟曲灾后应急设备补助等项目专项资金5.3亿元,对2011年重点项目中央资金申报工作做出了安排,并预计储备“十二五”重点项目2217项,规划投资2311亿元。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在第一时间赴环保部就出台支持我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政策进行汇报,并于<?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126日由环保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甘肃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支持力度大、含金量高、操作性强,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六)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应对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害发生后,我厅立即启动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施24小时领导带班值守制度,厅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全面开展应急监测和环境隐患排查,及时向省抢险救灾指挥部和环保部上报70多期环境监测快报、7000余个监测数据,对迭部县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情况、两河口企业受灾情况和14家采矿、水电等企业环境安全进行了多次排查。以书面形式向省应急指挥部提交了一系列建议,为统筹解决灾后环境问题提供了依据。积极筹措资金、物资支援灾区抢险救灾,支出抢险救灾资金67万元。在重大灾难面前,做到了“快响应、快报告、快处置”,有效防止次生环境灾害的发生。

(七)加大资金投入,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逐步深化。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争取国家支持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资金545万元。开展了辖区内自然保护区建设及资源开发项目环保专项执法检查。组织编制了《甘肃省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报告》。完成了安西、敦煌阳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交接工作。大力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各地着力推进“清洁水源、清洁能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的环境友好型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开展“三同步”的农村环境保障制度建设,健全“三统筹”的农村环境保护机制,“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措施得到深入落实。2010年争取到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5个,资金2110万元。全省已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生态村6个,省级生态乡镇9个、生态村13个。

(八)提前谋划,“十二五”环保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提出了规划编制初步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印发了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开展了污染减排、重金属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储备项目2217项,规划投资2311亿元。全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和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规划等专项规划已完成初稿,待进一步完善后报批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一上修改稿)已上报环保部。

(九)健全制度,作风建设年和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安排,将“作风建设年”和“创先争优”活动融入优化经济发展、融入污染减排、融入队伍建设、融入制度建设,在环保系统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扎实组织开展了集中核查、公开承诺、领导点评工作,形成了单位创先进、人人争优秀的良好局面。全厅共新建制度38项,修订完善制度27项,制定工作流程28项。厅系统18个党组织、厅机关所有党员和直属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全部完成公开承诺。厅系统各级党组织共做出承诺91项,广大党员承诺652项。两项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力推动了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厅系统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二、“十二五”全省环保工作思路及2011年工作安排

“十二五”时期,国家对环境保护的理念进一步提升,省上跨越式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社会对保护环境权益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全省环保部门将全面贯彻党中央和省委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和环保部《关于进一步推进甘肃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部署和措施,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要求,坚持“以环境保护为手段优化经济社会发展,以污染减排为抓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整体工作思路,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化解环境风险和确保环境安全为着眼点,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加大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力度,严格环境执法监督,全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抓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具有甘肃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努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在碧水蓝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全省环保工作将主要抓好十个方面的内容,确保“十二五”开好局和起好步。

(一)切实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上支持甘肃环保工作发展的政策。深入学习领会《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推进甘肃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制订落实方案,分解工作任务,签订责任书。按照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约束激励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健全落实经济社会发展与环保综合决策、环保优先经济发展、总量控制和污染减排、政府环保绩效评价和责任考核与奖惩等九大机制,全力推动全省环保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快启动“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完成“十一五”规划终期评估,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环保规划以及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重金属污染防治等专项规划,并确定一批关系全省环境保护发展全局、有效改善环境质量的重大环境保护项目。

(三)突出抓好污染减排开局工作。全面完成2010年全省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科学确定“十二五”减排基数,分解污染减排目标和重点任务,签订“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落实污染减排责任。及时下达2011年全省污染减排计划,加大对重点减排项目的督查力度。督促在建和已落实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尽快建成投运,不断提高已建成脱硫设施火电企业的综合脱硫效率,突出抓好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二氧化硫深度治理和重点企业废水治理工程,全面启动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脱硝工程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养殖小区、机动车污染减排工作。

(四)充分发挥环境管理的综合作用。加快推进水电开发、开发区、工业园区等重点领域规划环评,加强对产业布局、结构和规模的统筹。制订符合省情的建设项目准入条件,坚持规划环评先行,优化项目布局,明确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要求。对水电行业建设项目,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的原则,把好环评关。

(五)继续强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开展黄河甘肃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评估,认真做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和重点项目的实施工作,确保全省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采取综合措施,切实改善全省大气环境质量。抢抓兰州市列入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试点城市契机,制定实施《兰州市空气质量达标整治方案》。完善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不断提升城市环境管理水平。

(六)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加强对核技术应用单位和电磁辐射类项目的日常监督检查,强化辐射环境监测管理,严格执行放射性同位素转人、转出的审批和备案制度,加强对核物质和放射性物品运输的安全监管。督促各地做好放射源的安全收贮,组织相关市州开展放射性废物(废源)运输过程的事故应急演练,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七)积极推进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完成全省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编制《甘肃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认真开展全省各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审查,启动我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工作,加强安西和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扎实推进我省农村环境保护试点示范工作,加大灾后恢复重建和“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监管力度。

(八)深入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坚持和完善环保目标责任制,制订和完善严格、科学的责任书考核办法。指导各地将责任书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区)、部门和企业,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责任到位、目标到位、措施到位。

(九)不断提高环保基础工作水平。积极推进环境立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开展全省环境发展重大问题及应对策略的研究,着力推进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和排污权交易。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执行情况和污染减排监测体系考核,积极推进全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和标准化建站工作,加强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系统队伍建设和人员培养。通过参与国家重点科研课题实践与研究,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科研能力和水平。鼓励我省环保企业多渠道引进利用外资项目,提升全省环境保护产业水平。加强全省环境保护系统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国际交流,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十)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切实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纳入到各级环保部门年度重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机关党建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工作,进一步规范对人、财、物、事等方面的管理,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的实效性。

颉喜东  闫进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