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张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时间:2009-03-15
  • 点击:217
  • 来源:

    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5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富民、推进城镇化进程三大战略,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0.79亿元,增长11.2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44亿元,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9亿元,增长13%。财政收入完成6.55亿元,增长17.5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1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600元。主要工作成效是: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扎实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取消农牧业税7046万元,落实粮食直补资金2027万元,农民人均受益92元。围绕草畜、制种、果菜、轻工原料四大支柱产业,新建扩建农产品加工企业24家,产业化基地面积达到280万亩。新增养殖示范区25个,养殖业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劳务输出力度加大,全年输转劳动力31.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近9亿元。农村科技、信息和流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启动农村小康住宅建设示范点52个,新建小康住宅1.7万户。

    (二)工业经济速度质量同步提高。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重点工业项目28项,完成投资19.6亿元。张掖电厂一号机组建成发电,小孤山、二龙山、三道湾水电站、花草滩煤田、小柳沟钨钼矿采选、宏鑫锰铁冶炼等大项目建设进展良好;40个一般工业项目和技改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完成工业增加值25.3亿元,增长19.6%;实现利润3.4亿元,增长6.3%。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到位资金27亿元。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入驻企业达到899户。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新增私营企业266户,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

    (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复实施,五县县城和8个国列、省列重点小城镇建设规划修编全面完成。道路交通建设步伐加快,永昌—民乐、天城—合黎、高台县城—火车站、国道227线—飞机场公路建成通车,完成通乡、通村公路629公里。市、县区开工建设道路、供水、供热、排污等项目56项,完成投资7.8亿元。新增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污水处理、供水扩建项目基本完成。鸿宇商贸广场等一批商贸市场建成投入使用,馨宇丽都花园等住宅小区建成住宅房30万平方米。旅游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投资4.2亿元,完成黑河近期治理、日协贷款节水灌溉、大型灌区配套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城网、农网改造工程竣工投入使用。重点风沙区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顺利实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诚信张掖建设,表彰命名诚信示范单位36个,建成市级文明单位112个,国家级文明单位13个,“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创建水平不断提高。加强人才工作,创新用人机制,改善公务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引进和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科技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星火产业带建设稳步发展。全面推行“一费制”,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新建、改建校舍11.7万平方米,“两基”成果巩固提高;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增招高中学生4800多名,贫困学生就学难和上高中难的问题得到缓解。高考升学率连续四年达到80%以上,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全面启动了大佛寺、马蹄寺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成功举办了“特色文化大省张掖活动周”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艺术创作、文化市场日益繁荣。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乡镇卫生院上划县区管理基本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加强计划生育基础工作,全面完成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各项任务。民族宗教工作成效显著,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五)群众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新增就业9300多人,安置大中专毕业生2000余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帮扶救助,城镇居民低保金标准提高10%,农村五保户、特困户、优抚对象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妥善安排。扎实推进“四五”普法、依法治市、“平安张掖”建设进程,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坚持市级领导定期接访、挂牌督办等制度,妥善解决了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一些难点问题。加强安全生产、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劳动监察,强化物价监管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六)政府行政能力不断增强。依法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健全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府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充分协商协调,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开展咨询论证,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听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调整审批项目98项,累计减幅达67.5%。改进政绩评价体系,全面推行目标管理、领导班子和公务员年度考核相结合的“三位一体”考核制度。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政府工作抓落实年”活动,制定完善《政府工作规则》、《督查工作制度》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全面推行首问负责、承诺服务、限时办结等制度,有效地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和各项工作的落实。加强经营性土地、建筑市场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管理,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二、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2%,第二产业增长18%,第三产业增长13%。工业增加值增长2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00元,达到79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80元,达到3931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按照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的总体思路,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立足资源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坚持走大中小结合、“乔灌草”并茂的路子,全力推进工业强市进程,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一是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紧紧依托水能、矿产和农副产品资源,以“电煤钨铁种芋红”七大项目体系建设为主线,重点抓好张掖电厂、三道湾、二龙山、小孤山、东河湾二级、镜铁山三级水电站等续建新建项目,抓紧钨钼采选、锰铁冶炼等项目建设,加快花草滩、平山湖、长山子等煤田和东水泉煤矿的勘探开发进度,年内确保30个投资上千万元的重点工业项目建成20项,完成投资15亿元;30个一般工业项目当年全部建成投产,完成投资1.1亿元。二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把工业园区作为聚集项目和招商引资的平台,坚持突出特色、适度超前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准确定位园区产业特色、功能布局,加快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强化服务效能,提高园区对项目、资金的吸引力,使园区成为工业经济的增长极。三是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切实抓好设备更新、新产品研发、节能降耗工作。鼓励支持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增强初级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品结构升级。组织实施投资100万元以上的30个技术改造项目,进一步扩大冻干食品、番茄加工、新型建材、矿产冶炼等优势产品的生产规模。大力推广节水、节能、节材、节地等新技术,力争在节能降耗方面有明显进展。四是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抢抓国家政策性破产和金融企业以偿债比例回收贷款的有利时机,积极稳妥地推进山丹焦化厂、化工厂、张掖有色金属冶炼公司等企业的改制工作,促其轻装上阵,快速发展。

    (二)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坚持用工业文明的理念指导农业发展,用城乡统筹的思路谋划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一是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围绕草畜、制种、果菜、轻工原料四大支柱产业,坚持新建和改扩建并举,着力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重点抓好甘州2万吨沙棘酮、民乐2万吨高烹油等10个新上项目,甘州6000吨马铃薯全粉、临泽1.5万吨酒精生产线等10个改扩建项目,完成投资4.3亿元。围绕发展特色经济和壮大优势产业,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打造特色、绿色品牌,拓展基地规模。二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劳务经济。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举措,发动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常抓不懈。加强跟踪服务,拓展劳务基地,扩大成建制输出规模,力争劳务输出的规模和效益有一个大的提高。三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突出抓好农业科技、信息、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农产品流通、加工龙头企业建立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切实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依靠科技、信息、流通致富的本领。四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的思路,坚持把小康住宅建设与乡村道路、农网改造、人饮工程、新型能源和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确保完成1.5万户小康住宅建设任务。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六小”工程和扶贫开发等项目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加强道路、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作用大的项目。市区拓(改)建国道45线出城道路向北延伸段、南环路东段、张火公路等道路,形成东西连接高速公路和312线,南北贯通城市各主次干道的道路框架。加快市区集中供热管网工程建设,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加快五县县城和重点小城镇道路、供水、绿化、特色街区、公共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配套功能,提高要素聚集和辐射带动能力。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黑河应急治理工程下剩3.2亿元灌区节水改造,按照规划要求尽快开工建设,发挥效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实施进度,解决3.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黑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以水权制度改革为中心,大力推广农业、工业和生活各领域节水技术,建设高效的节水型社会。加快交通电力通讯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以通乡、通村油路建设为重点,完成全市公路网络建设试点规划,建成市区北出城口至火电厂等通乡、通村油路434公里。加快黑河330千伏输变电、山丹330千伏变电站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张掖750千伏输变电、高台330千伏变电站工程。抓好退耕还林、“三北”四期、日协风沙治理、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祁连山生态移民等项目建设,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

    (四)坚持统筹协调发展,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把重视科技、重视人才放到加快发展、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战略高度,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建立健全重视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的新机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坚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认真解决“一费制”后中小学公用经费不足等问题,确保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扩大“两免一补”政策覆盖面,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加大中小学危房改造、远程教育宽带网和职教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增强教育事业的发展后劲。大力发展卫生文化体育事业。深化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抓好山丹、甘州、高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鼓励发展民办医疗事业,认真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文物保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做好劳动保障和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总量,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建立完善公共卫生、社会安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依法加强对土地、水资源、森林、矿产、草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推动多种经济成份竞相发展。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招商引资责任制和激励机制。把招商引资与促进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企业改革结合起来,精心筹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放手放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高度,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摆到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全面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降低准入门槛,放宽经营领域,构建公平竞争平台。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巩固扩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成果,重点抓好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着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及关联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中心市场、专业市场和农副产品市场,加快发展资本、土地、技术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强化张掖商贸枢纽集散功能。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继续开展“营造环境抓项目促发展”工作,落实首问负责、承诺服务、限时办结等规章制度,强化挂牌保护、检查准入、“金卡”服务等政策措施,着力解决服务不到位、权力部门化、政策不兑现、办事效率低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机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六)重视做好财政金融工作,确保经济安全高效运行。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政策和市场需求,围绕当地资源优势,想方设法多上一些财源建设项目。用足用活财政、税收、金融等扶持政策,多渠道增加对财源建设项目的投入。督促建成工业项目达产达标,确保其税收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注重老企业的挖潜改造,提高创税增效能力。以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吸纳民间资金参与财源项目建设,增加财政收入。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管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强化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使财力更多地向重点项目、向“三农”、向公共服务倾斜,提高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建立金融工作协调机制,支持金融机构防范化解风险,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加强开发性金融合作基础工作,探索建立信用促进会和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密切银政、银企关系,抓好项目对接,努力增加金融机构对重点项目、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加强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贷款引进工作,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坚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民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把政府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维护权益等方面的作用,拓宽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决策责任制度,不断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水平。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完善村民自治、社区自治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全面推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健全完善各项制度,狠抓制度落实,提高各级、各部门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水平。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制和评议考核制,做到文明执法、公平执法、公正执法。维护社会稳定,全力打造“平安张掖”。从基层基础工作抓起,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加大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坚决查禁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强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疏导、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定祥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审核:安想忠  执笔:王 景 牛伟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