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民族风”俄罗斯展魅力——甘肃省民族歌舞团赴俄罗斯新西伯利亚演出特写
  • 时间:2025-11-11
  •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颖

  为展示甘肃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受俄罗斯国家自治文化机构西伯利亚音乐会邀请,10月31日至11月1日,甘肃省民族歌舞团在新西伯利亚开展了两场文艺演出,并与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师生进行了座谈交流。

  此次演出是第二届全俄传统声乐、舞蹈艺术与戏剧表演音乐节“魅力之地——西伯利亚”的其中一项活动。在俄期间,甘肃省民族歌舞团的演员们以饱满的热情、高超的技艺,呈现了两场精彩的演出,让俄罗斯观众深入感受甘肃文化的独特魅力。

  “看到来自家乡的演出很感动”

  10月31日晚,新西伯利亚的风中带着寒气。演出开始前,不少观众站在剧场门口,在甘肃省民族歌舞团的演出海报前拍照留影。其中既有俄罗斯观众,也有不少熟悉的中国面孔。

  “我们都是中国留学生,得知来自中国的表演院团要来俄罗斯演出,就和同学一起过来看。”新西伯利亚格林卡音乐学院留学生金睿军告诉记者,他是甘肃平凉人,看到家乡的演员们来俄罗斯演出,既开心又感动。

  演出在开场舞《花开中华大家园》中拉开帷幕,演员们身穿不同民族的传统服饰,踏着欢快的节拍热烈起舞,象征着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如绽放的鲜花般多姿多彩。随后,男声独唱《丝路情》《贝加尔湖畔》分别展现了具有丝路风情和俄罗斯特色的音乐魅力。

  随着舞蹈《伎乐飞天》《裕固婚礼》《姑娘追》,男声独唱《阿尔泰苍狼》《“花儿”串烧》,以及宝勒戈乐队奏唱的《幸福的牧马人》、东嘎组合奏唱的《吉祥欢歌》等节目一一上演,现场气氛逐渐被推向高潮。观众们在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中认识了马头琴等民族乐器,了解了裕固族的风俗习惯,感受了西北“花儿”的悠扬旋律。

  演出结束后,主办方为演出团队送上鲜花制作的花篮,演员和工作人员向现场观众鞠躬致谢,掌声经久不息。

  这样的热情一直延续到几个小时后,记者收到金睿军发来的消息:“看到舞台上的演员们,感觉像回到家一样。你们特别棒,留学生们也特别感动。”

  “希望去中国走走看看”

  第二场演出在新西伯利亚学者之家进行。演出现场,记者看到许多观众身穿正装、妆容精致,足以看出对此次演出的重视和期待。

  这场演出中,演员们依然精神饱满,与观众的交流互动也更多。无论是演员带动观众跟随节奏拍手,还是观众自发的喝彩,都让大家的笑容越来越灿烂,心也越来越贴近。

  中场休息时,记者采访了几位俄罗斯观众。很巧,采访的第一位观众谢尔盖曾经去过甘肃。

  “我去过甘肃兰州,看过黄河,对那里的印象非常好。”谢尔盖说,他所在的学校与兰州的学校有很多学术方面的合作交流,这次也是从学校得知此次演出的消息,看了节目很开心,也感到十分亲切。

  第二位观众娜塔莉娅则是中国文化的一名爱好者,她在当地的网站上看到了演出消息。“我非常喜欢、向往中国文化,欣赏这次演出就是感受中国文化的一次很好的机会。”娜塔莉娅希望以后可以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

  叶尔维亚则带着自己所在公益组织的成员一起来观看演出,欢快的歌曲、优美的舞蹈让她笑得合不拢嘴,她说很开心有机会感受甘肃的特色文化。

  演出期间,中俄双方工作人员深度交流、精诚合作,台前台后紧密配合。在第一场演出中,俄方文艺院团也表演了特色舞蹈节目,共同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盛宴。

  “受邀参加此次活动是推动甘肃民族文化‘走出去’、深化中俄两国在文化艺术领域深度合作、增进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契机。”甘肃省民族歌舞团团长秦图瓦加表示,作为活跃在陇原大地上的“文艺轻骑兵”,甘肃省民族歌舞团将立足职能定位、发挥特色优势,创作出更多体现甘肃特色、反映民族文化的艺术精品,讲好甘肃好故事、传播甘肃好声音、展示甘肃好形象。

  “期待更多领域的合作交流”

  11月1日上午,甘肃省民族歌舞团一行前往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与学院师生座谈交流,并为师生们带去精彩的表演。

  活动现场,记者看到观众中既有中国留学生,也有热爱中国文化的俄罗斯师生。大家围绕对俄罗斯的印象、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以及国家间文化交流、进一步合作等主题展开讨论。

  “我们的队伍中有汉族、回族、藏族、蒙古族、保安族、裕固族等各民族的演员,节目内容也体现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元素,比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裕固族的婚礼、藏族的歌舞等。”甘肃省民族歌舞团演员马忠伟向现场观众分享了本次演出的亮点所在。

  甘肃省民族歌舞团的声器乐演员双龙是蒙古族,他与队友合作的《幸福的牧马人》在两场演出中备受俄罗斯观众喜爱。“陇原音乐就像各民族共同培育的绚丽花朵,通过高亢的‘花儿’、悠扬的马头琴声等不同旋律,表达各族群众的共同心声。”双龙说,甘肃深厚的文化底蕴、灿烂的民族文化,就是音乐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

  此次演出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家也期待更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对此,秦图瓦加表示,甘肃省民族歌舞团将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机遇,积极争取参与更多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为文化强省建设添砖加瓦。

  2024—2025年是“中俄文化年”。在这一背景下,甘肃省民族歌舞团赴俄罗斯演出,让具有甘肃特色的文艺作品引发了两国民众的情感共鸣。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此次演出正如一条纽带,让两国人文交流熠熠生辉,让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更加深厚。

  记者手记

  文化为桥 友谊长青

  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采访的几天里,我们多次坐车经过一条宽阔的河流。甘肃省民族歌舞团的演员们说,这条河好像黄河。

  打开地图,得知这条河是俄罗斯第三大河——鄂毕河。

  甘肃和新西伯利亚远隔千里,却因为一条河流让人产生亲切之感。

  这份亲切,不仅来源于风景的相似,更来源于人的温情。

  第一天演出开始前,记者在剧场外看到了正在和演出海报合影的几名中国留学生。其中一名来自甘肃的留学生在拍照时,还特意指着海报中俄文的“甘肃”二字对同学说,“要把家乡的名字露出来”。

  演出结束后,一名留学生发来信息:“看到舞台上的演员们,感觉像回到家一样。”

  两场演出,给当地的中国留学生带去亲切和感动,也让本地观众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并就此与甘肃产生联结。

  演出间隙,我们遇到了去过兰州、对甘肃印象深刻的谢尔盖,遇到了因为向往中国文化而特地来看演出的娜塔莉娅,遇到了热情邀请演员们去家里吃饭的一对夫妻,遇到了一拨又一拨和演员合影的观众……语言虽然不通,但大家的心在彼此的笑容和握手、拥抱这样的温暖互动中更加贴近。

  文化因多元而灿烂,亦因交流而繁盛。当两种不同的文化相遇、对话,不仅会让世界文明百花园更加姹紫嫣红、生机盎然,更会让两片土地上的人们相交相知、友谊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