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力 工 业

 

【综述】  截止2001年底,全省发电量295.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6%;全社会用电量306.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4%;省公司售电量234.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9%。企业综合总收入91.35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63.25亿元,同比增长2.8%,多种产业总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12.4%;综合利润1.67亿元,其中主营业务6102万元,较预算增长20.84%,多种产业1.06亿元,同比增长60.83%;综合利税9.95亿元。主营业务资产保值增值率100.45%,投资收益率1.87%,资产负债率64.52%;电费回收率当年完成99.48%,旧欠回收6234万元,年末应收电热费余额控制在国电公司下达计划以内。供电煤耗408克/千瓦时,与计划持平;线损率6.72%,较计划降低0.03个百分点。年末职工总人数37049人,全员劳动生产率99111元/(人·年)。全民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100%。

【电力建设】  全年基建投资完成37.64亿元,其中电力大中型基建9.28亿元,城网建设改造14.75亿元,农网建设改造10.53亿元,小型基建1.41亿元。国家批准的发电项目65000万元,其中平凉电厂预算投资64000万元,全年投入资金6000万元;黄河上游水电公司预算安排投资1000万元,根据投资协议调整为900万元,年内全部投入。

电源建设。建成投产平凉电厂2号机组30万千瓦,3、4号机组开工建设;玉门风电厂一期工程投产;汉坪嘴水电站、小峡水电站开工建设;南部两江水电、洮河流域梯级开发;组建甘肃大唐链城发电有限公司,建设连城电厂二期工程。以“一水、三火、一气”(黑山峡、平凉、连城、张掖、燃气)为核心,积极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火电,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研究与建设。

电网建设。电网大中型基建项目全年建成330千伏线路30公里,变电容量30万千伏安;110千伏线路938公里,变电容量119.6万千伏安,超额完成年初预定任务。针对甘肃330千伏主网结构薄弱,配电建设滞后,河西缺电、河东窝电的现状,以强化330千伏主网架为目标,加快了330千伏定西输变电工程、河西Ⅱ回和天成输变电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330千伏平兰东双回、平眉双回以及330千伏和平变、眉岘变、陇西变改造,金昌变调相机等工程的建设投运。从优化网架整体布局出发,重新审视全省11个110千伏电网系统设计,确定投资规模和建设顺序,同时配合“西电东送“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规划做前期工作。

城、农网建设与改造。国家批准的电网建设项目466368万元。其中:平凉电厂送出预算安排投资28800万元,全年完成投资26800万元;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预算安排投资150300万元,全年完成投资109600万元;全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预算安排投资287268万元,全年完成投资202100万元。通过大规模建设与改造,进一步提高了城市供电可靠性,农村供电能力有较大改善,城乡配电网更加完善。12月1日,甘南玛曲县最后3个无电乡通电使甘肃省从此实现了乡乡通电。至2001年底,城网共新建改造110千伏变电站22座,线路22条,累计完成投资31亿元;第一批农网改造项目87个县10千伏及以下改造工程全面完工,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

【前期工作】  电力前期工作预算安排1490万元,年内全部完成投资。为充分发挥甘肃的水电存量优势和330千伏主网在西北网的核心区位优势,以输送优值调峰水电和水火互调的灵活吞吐为西电东送的切入点,细化“十五”规划计划,将全省用电增长速度由5.5%调整为6%,确保装机新增240万千瓦,电源电网总投资234亿元的总规模,现已获国电公司批准。国电公司主持审查的规划研究报告中确定了西电东送北通道建设的必要,送电规模1100万KW,出口在陕北、银南和兰州附近,为甘肃电力走向区域和全国电力市场打下基础。

电源前期。黑山峡小观音电站前期工作取得阶段成果,国家计委以计办投资(2001)1318号文委托中咨公司评估论证,要求2002年9月初成果参加评审;连城二期工程法人成立,可行性研究将于2002年一季度上报国家计委,三季度可获批复;张掖电厂项目建议书国家计委有关司局已会签;兰州燃气电厂已完成可行性研究设计审查;汉坪咀水电站已开工。

电网前期。完成18项较大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设计审查,其中酒泉卫星基地联网工程选址、可研评审已经国家计委批复,部分电源点减持股方案草拟和光纤工程引进设备合同谈判均已完成。

【电力生产】  2001年,电力生产指标及生产管理的各项任务完成较好,全省发电能力进一步增强,发电量有一定增长,通过实施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工程,提高了全网供电可靠性,用电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发电。2001年,省公司直属电厂发电量84.62亿千瓦时,较年度计划83亿千瓦时增加1.62亿千瓦时,完成年度计划的101.95%,同比下降10.40%。其中:水电发电量66.49亿千瓦时,完成年度计划67.70亿千瓦时的98.21%,同比下降13.2%;火电发电量18.13亿千瓦时,完成年度计划15.30亿千瓦时的118.47%,同比增长1.63%。发电设备等效可用系数完成91.26%,同比上升1.07%。机组强迫停用率完成0.7,同比减少0.91,主设备一类率100%。

购入电量169.28亿千瓦时,教育酸174.8亿千瓦时减少5.52亿千瓦时,完成预算的96.84%,同比增重了7.86%。其中构外省电量11.53亿千瓦时;构省内各独立公司、集资电厂及地方小水、火电电量157.75亿千瓦时。

用电。随着改革重组的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甘肃省用电市场的结构开始发生新的变化,但电力消费指数在市场调整中反应滞后。由于甘肃地处西部,居民用电水平不高,工业企业还没有完成结构调整,加之高耗能企业比重偏大,对优惠电价和减免电费的依赖性较大,对电力企业经营能力和电力建设的投融资能力产生制约作用。2001年省公司售电量234.09亿千瓦时,完成年度预算239.07亿千瓦时的97.91%,减少4.98亿千瓦时,省内售电量同比增长1.99%。

【电业管理】  2001年,省公司首次与各基层单位签订了资产经营责任书,围绕经营目标,推行逐级包保资产经营责任制,强化各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效益意识,使经营过程初步得到了有效控制。通过开展经济分析活动,增强了预见性和控制力。根据国家电力公司的“三项责任制”考核办法修订出《甘肃省电力公司“三项责任制”综合考评办法》并具体实施,制定《甘肃省电力公司创建中国一流电力公司规划》以统领各基层企业创一流工作。年内兰州供电局通过了国家电力公司一流供电企业验收,天水供电局也达到了省公司一流供电企业标准,通过了验收。按照省公司达标考核标准和动态考核办法,完成了13个国家电力公司级和16个省公司级达标单位的年度工作复查,还对11个基层单位的安全、文明生产达标工作进行了动态考核。

安全生产。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明确提出各级党委要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逐步健全了包括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安全监督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体系和民主监督体系在内的大安全机制,进一步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经过努力,广大干部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明显提高,初步扭转了安全生产隐患较多、事故频发的被动局面。在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包括生产、调度、基建以及两网改造在内的大安全机制,进一步落实了各级人员的责任;开展危险点分析和预控工作,提高了在控能力;集中资金,改造部分老旧设备,提高了设备的健康运行水平;开展“严管理、反违章、保安全”活动,遏制了各种违章现象;进行安全性评价和安全互查活动,较为全面地摸清了电网和设备状况,使安全管理向超前控制、预防为主转变;对农电、多种产业等非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提出新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各个层面的安全管理工作。

经营工作。2001年,经营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提高理财能力,严格财经制度,严肃财经纪律,进一步强化以省公司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制,推进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强化了预算指标的刚性和约束力;严格控制现金收支,扭转了资金分散切块的局面;健全机构,分解指标,落实责任,推进增收节支工作。同口径比较,所属单位总体可控成本同比下降22%,公司本部可控费用实际较上年下降1300万元。加强了对财会人员的教育和考核力度。初步扭转了公司内部资金监控单薄、制约乏力的现象。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公司党组确定了多种产业“清理、整顿、规范、发展”的八字方针,注重多种产业的清理、整顿、规范工作,关停并转了一批管理不善、亏损严重的实体;积极开展公司系统主业和多种产业对外投资、借款、担保清理工作,回收了一部分资金;加强了多种产业的统一管理和结构调整。

【企业改革】  公司以政企分开、农电管理体制改革、主辅分离、加快多种产业发展为重点,强化人、财、物资源的集中管理和优化配置,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有效推进了公司改革、改制步伐。

省公司实现了政企分开,电力管理职能移交省经贸委,电力行业管理职能移交行业协会,步入实质性企业化运作阶段。公司所属11个供电单位已按分公司模式运作,具备了政企分开的条件。临夏、甘南两州电力体制改革顺利完成,高台、临泽、民勤农电企业股份制改造基本完成,全省乡镇电管站改制基本完成。与此同时,完成了调度本部化,微调了本部部室管理职能。调整了物资采购供应体制。公司本部后勤服务系统改制并组建了明珠物业公司。组建了电力科技园,成立了中外合资瑞华电器有限公司。机制创新有所突破。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成立了社区医疗机构;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研究出台电价方案,并根据甘肃省实际,提出电价“小步走出去”的积极意见。实行企业用工制度改革,推行新员工管理办法;实行经营绩效考评;调整职工工资结构;着手进行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多种经营】  根据省公司“优化核心产业与发展多种产业并举的思路,围绕多经集团公司改制,清理整顿,规范发展,队伍建设四项重点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绩效。经过2001年的积极努力,甘肃电力明珠集团有限公司已于近期挂牌运营。年内实现多种经营总收入28.1亿元,利润10615万元,资产总额48.4亿元,安置全民职工12712人,多种产业在册人员3278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