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张掖市农村全面小康监测分析
  • 时间:2013-03-08
  • 点击:29
  • 来源:
     按照省局《关于开展2010年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测算工作的通知》精神,张掖市认真开展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测算工作,经省局评估反馈,2010年张掖市农村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为52.5%,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

    一、监测情况

  (一)农村全面小康的六个方面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综合实现程度20.3%,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程度45.22%;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实现程度-73.18%;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实现程度12.57%。

    2、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综合实现程度83.35%,其中,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和农村居民基尼系数3项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全面小康值,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实现程度16.76%。

    3、人口素质。人口素质综合实现程度34.09%,其中,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实现程度45.45%,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实现程度为31.25%。

    4、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实现程度82.24%,其中,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和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实现程度分别达到99.04%和91.88%,农民居住质量指数和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实现程度分别达到77.82%和60%。

    5、民主法制。民主法制综合实现程度达到100%,其中:农民对村政务公开满意度达到88%,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达到94.5%。

    6、资源和环境。资源和环境综合实现程度-1.78%,其中:常用耕地面积变动幅度实现程度100%,森林覆盖率实现程度-84%,万元农业GDP用水量实现程度-72.7%。

    (二)农村小康的十八项指标

    在评价农村全面小康的18项指标中,张掖市有6项指标已达到全面小康标准,有4项指标实现程度超过了50%,有5项指标实现程度位于0到50%之间,还有3项指标实现程度为负数。

    1、已达到全国农村小康标准的6项指标: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常用耕地面积变动幅度。

    2、实现程度超过50%的4项指标:恩格尔系数、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农村居住质量指数、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

    3、实现程度位于0到50%之间的5项指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4、实现程度为负数的3项指标: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森林覆盖率、万元农业GDP用水量。

    二、主要问题

    通过监测数据反映出,今后一定时期影响张掖市农村全面小康进程的指标主要集中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低、农村一产劳动力比重过高、农村社会保障程度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和资源环境问题严峻等五个方面。

    一是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大。在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18项指标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权重最高,达20%,是衡量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最重要的指标。近几年来,张掖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总量多年位居全省第四,但增速在全省基本处于末位,在河西五市中,与嘉峪关、酒泉、金昌的收入差距在逐年拉大。加之,受水、旱等自然灾害、农产品市场价格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在今后几年实现快速增长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

    二是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难。2010年张掖市第一产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60.98%,比2009年降低了1.62个百分点,但远高于农村全面小康35%的标准,是农村全面小康评价18个指标中扣分最多的一项。就张掖的实际情况而言,农村超过60%以上的人从事一产,说明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非农就业程度低,从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18.39%、实现程度12.57%也反映出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不多。

    三是农村养老保险水平低。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最能反映社会保障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张掖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肃南、临泽试点的基础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测算,2010年,张掖市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只有11.55%,实现程度16.76%,完成进度不理想,要达到全面小康60%的覆盖率,还有很大差距,要实现社会养老保险的金额能够保证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费用任重道远。

    四是农村人口素质低。2010年,张掖市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9年,仅相当于初中二年级的水平。而该项指标实现程度超过90%,才能达到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据此推算,农村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8年是张掖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平均受教育年限集中反映了人口的文化素质和智力水平,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基础条件差,制约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较高文化素质的毕业生和劳动力流向城市,影响了农村人口受教育年限的提高。

    五是资源环境相对脆弱。从监测情况看,资源环境问题是张掖市实现农村全面小康最突出的问题,综合实现程度在六大类指标中是唯一的负值。其中,森林覆盖率、万元农业GDP用水量远低于全面小康的标准,森林覆盖面积对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等功效弱,万元农业GDP用水量反映出农业用水效率和节约用水水平较低,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

    三、建议及对策

    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大市建设,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按照立足"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区域发展定位和建设"四市"的要求,着力推进以"生态、高效、节水、安全"为内容的现代农业大市建设。发挥"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典型示范引导带动作用,使区域特色产业和高产高效作物逐步向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方向迈进。积极推进粮经结构、种养结构、品种结构的调整,不断提高日光温室、玉米及蔬菜制种、葡萄等设施种植业的比重。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通过现代农业、产业调整等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村社会保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增加卫生事业经费,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济制度,让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 "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社会福利事业,为无劳动能力的农村居民提供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健全完善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快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建设。

  三是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继续加大支农资金对农村教育的倾斜力度,从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使九年制义务教育落到实处,争取高中教育。同时,逐步完善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提高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提高,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四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将更多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公共财政领域,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重点支持危旧房改造和新建、农田水利、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等建设。提倡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清洁能源、生活污水净化。积极推进改水、改厕和村内道路硬化,鼓励农民美化村庄环境,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环境。

    五是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力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耕地资源,使耕地面积稳中有增。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狠抓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引导农民积极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降低万元农业GDP用水量。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坚持退耕还林政策、加大林权改革力度,逐步提高森林资源总量和森林覆盖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