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时间:2013-05-09
  • 点击:202
  • 来源:
   今年以来,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着眼于文化大省建设,不断创新观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在基础项目建设、文化精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一、发展现状

 

    根据2011年甘肃省文化产业统计结果显示:2011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62.03亿元(含个体户、无财务数据和产业活动单位数据),较上年增长19.1%,占甘肃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24%。甘肃省现有文化产业机构3887家,从业人员9.65万人,资产为259.51亿元。

 

   从绝对量来看,2011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06年的30.74亿元增加了31.29亿元,增长了1.02倍;从增长幅度来看,2006年——2011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9.40%、17.53%、12.26%、12.20%、14.44%、19.11%,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幅度总体上呈逐年加快的趋势;从平均增长速度来看,2006——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5.07%。


    (一)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效益明显提高

 

    从2011年甘肃省文化产业统计数据看:甘肃省文化及相关产业有从业人员9.65万人,实现增加值52.99亿元(不含个体户、无财务数据和产业活动单位数据),较2010年增加了8.40亿元,增长了18.83%。其中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即核心层及外围层的各行业有从业人员6.78万人, 实现增加值42.4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24%、12.62%。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即相关层各行业的从业人员2011年从业人员为2.87万人,实现增加值10.5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69%、52.91%(表1)。

 

表1              2011年甘肃省文化产业主要指标

文化产业分类

增加值

从业人员

绝对数

(万元)

占文化产业比重

%

绝对数

(人)

占文化产业比重(%

 

529985.03

100

96500

100

核心层小计

297869.87

56.20

1371

49.23

一、新闻服务

4169.87

0.79

808

0.84

二、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

101672.92

19.18

20490

21.23

三、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110011.39

20.76

11255

11.66

四、文化艺术服务

82015.69

15.48

14956

15.5

外围层小计

126947.08

23.95

20313

21.05

五、网络文化服务

33340.78

6.29

2373

2.46

六、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76626.48

14.46

14940

15.48

七、 其他文化服务

16979.82

3.20

3000

3.11

相关层小计

105168.08

19.84

28678

29.72

八 、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  文化产品的生产

46732.99

8.82

21047

21.81

九、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  文化产品的销售

58435.09

11.02

7631

7.91

  

    (二)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但核心层的主导地位不变

 

    从文化产业组成的三个层次看:2011年核心层实现增加值29.79亿元,占甘肃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6.20%;外围层实现增加值12.69亿元,占甘肃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3.95%;相关层实现增加值10.52亿元,占甘肃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9.84%,与2010年相比,核心层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了4.11个百分点;外围层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降低了8.52个百分点;相关层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了4.4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结构比重出现较为明显变化,但核心层的主导地位仍未变。

 

    (三)重点行业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

 

    从行业划分看,在文化及相关产业中,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各行业的机构有2911个,从业人员6.78万人,实现增加值42.48亿元。其中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实现的增加值分别占“文化服务”增加值的25.90%、23.93%、19.31%和18.04%;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各行业有机构976个,从业人员2.87万人,实现增加值10.52亿元。其中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的“相关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4.67亿元,占“相关文化服务”增加值的44.4%,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的“相关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5.85亿元,占“相关文化服务”增加值的55.6%。

 

    上述发展情况表明在文化及相关产业中,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这个核心层占据了发展的主体地位,这符合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长远趋势。同时也进一步表明甘肃省文化产业中的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及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的“相关文化服务”的发展实力日益增强,对甘肃省文化产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主导作用日益突出。

 

    (四)文化产业分布高度集中,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由于经济发展和资源分布上的差异,文化产业发展在区域之间都有很大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甘肃省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情况从区域发展情况看,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距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其中兰州市、酒泉市、天水市、庆阳市、平凉市、张掖市的发展情况较好,这也反映出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当地的文化底蕴和发展理念等有着较强的高度依存关系(表2)。

 

 表2     十四个市、州2011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表

  

从业人员

(人)

增 加 值

增加值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

(万元)

甘肃省

96500

529985.03

100

兰州

30526

222095.47

41.91

嘉峪关市

3424

18414.70

3.47

金昌市

3015

8645.57

1.63

白银市

5739

25545.35

4.82

天水市

7522

36749.19

6.93

武威市

5142

23900.00

4.51

张掖市

4213

25814.45

4.87

平凉市

7035

26796.81

5.06

酒泉市

6674

50092.79

9.45

庆阳市

8060

31030.10

5.85

定西市

5911

19127.31

3.61

陇南市

3080

20226.85

3.82

临夏州

4043

15536.20

2.93

甘南州

2116

6010.23

1.13

 

    二、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看到文化产业发展成效的同时,也不应忽视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总量少、单位规模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文化的消费要求将逐渐增强。据统计,2011年甘肃省实现生产总值502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595元,这将为促进文化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但是,甘肃省文化产业总量少,其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的比重仅为0.41%,在西部十二省位居第九位,在西北五省位居第三位;单位规模小,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机构仅为388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的批零企业才97家。总量少、单位规模小的现状表明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尚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较弱。

 

    (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低

 

    甘肃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不断上升,但由于同期甘肃省经济也在快速发展,因此甘肃省2006——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由2006年的1.35%下降到了2011年的1.24%(图3),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及以上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图3  甘肃省2006——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三)文化产业资源优势明显,但潜力有待开发和培育

 

    甘肃的文化历史悠久、类型多样、资源丰富、底蕴深厚。从旅游文化来看,古丝绸之路是中国最具世界品牌价值的旅游产品之一,甘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地段。从文化品牌来看,敦煌、《读者》两大品牌享誉世界,铜奔马、牛肉面等品牌急需大力开发并可走向世界。从历史文化来看,甘肃的文化具有唯一性、源头性、丰富性、深厚性等特点。大地湾、彩陶、简牍、西夏碑等都是震惊世界的文化发现。伏羲女娲诞生地、周祖庙、李氏祠堂使甘肃成为中国人寻根问祖的圣地,而丰富的民族文化更使甘肃显得多姿多彩。从地理文化来看,浩瀚大漠、神奇丹霞、巍巍祁连、戈壁绿洲、沙漠草原、黄河落日、神秘月牙泉……甘肃堪称地质博物馆。但是,目前甘肃省文化产业生产能力不足,部分文化资源闲置,文化活力没有充分发挥,使这些资源优势并没有充分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潜力有待开发和培育。

 

    (四)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从文化产业增加值构成来看,2011年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三者的增加值之比为49.23 : 21.05 : 29.72,核心层文化产业仍是整个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但从甘肃省文化产业现存发展状况分析,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过大,新兴的文化产业比重偏小,基本上以传统文化经营为主,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如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发展缓慢。

 

    (五)文化产业园区效益有待发挥

 

    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渠道,甘肃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顺利推进。目前我省已具有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敦煌文化产业园、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武威雷台天马文化产业园、天水麦积山汉唐陶艺基地、景泰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这些园区(基地)涉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涵盖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期刊图书、文物仿制、工艺品、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产业领域,但文化产业园区的规模普遍偏小、发展速度缓慢,大多园区正在建设当中,其应有的效益还未显现。

 

    (六)文化产业投资不足

 

    2008年至2011年四年间,我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城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0.65%、0.86%、0.85%、0.79%,尚不足1%。一个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投资拉动,文化产业同样如此。我省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固定投资额不足,难以发挥投资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势必会严重制约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表3)。

表3  甘肃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城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  
  

年份

            指标名称        

 

 

比重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城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2008

9.79

1495.64

0.65

2009

17.92

2076.38

0.86

2010

23.77

2808.55

0.85

2011

30.65

3873.72

0.79


 

 

    (七)重点领域和优势行业初步显现,但缺少具备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主体

 

    产业主体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甘肃省文化产业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除了国有几个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如读者集团以外,还没有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一方面,企业投资多以自筹资金为主,中小企业占据着主体,主要分布在文化旅游、娱乐、文化产品销售等领域。企业规模弱小,层次和规模还达不到产业发展的要求,造成甘肃省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单位普遍缺乏活力,创新能力不足,没有形成创新激励机制,使现有文化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造成文化资源大量闲置和浪费,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现有的文化产业领域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多,具有创新实力的企业更少。

 

    (八)居民的文化消费力不强

 

    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显然离不开文化消费的繁荣,大力促进文化消费,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提条件和必然选择。作为文化产业链上的最终环节和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文化消费对于拉动文化生产、提高国民素质和推动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较快提升。与此相应,我省居民的传统物质消费层次逐年得到提升、物质生活质量逐步得到改善,但是我省居民的文化消费在居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并未得到显著提升。2008年至2011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07%、7.29%、6.95%、7.49%;我省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54%、8.60%、8.62%、7.73%。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这四年间均连9%都未达到,足以看出我省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还很低,文化消费对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弱,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足(表4、表5)。

 

    表4         甘肃省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

 

年份

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

(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

比重

  %

2008

219.91

2723.80

8.07

2009

217.35

2980.10

7.29

2010

238.03

3424.70

6.95

2011

292.71

3909.40

7.49

 

    表5         甘肃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元)

比重

 %

2008

936.33

10969.41

8.54

2009

1025.47

11929.78

8.60

2010

1136.7

13188.55

8.62

2011

1158.30

14988.68

7.73


 

    (九)文化人才比较匮乏

    随着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产业的逐步兴起和扩张,甘肃省在这些方面的人才匮乏问题日益凸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向广阔的新兴领域发展。此外,由于文化产业市场的分散和经营者的市场意识的淡薄,缺乏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意识,加之资本市场融入度极低,文化产业单位普遍缺乏活力,创新能力不足,较大程度地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精神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鼓舞下,在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和正确领导下,甘肃省文化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全社会需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站在振兴经济,提高竞争软实力,实现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繁荣文化产业为目标,不断创新观念,狠抓项目建设,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打造特色品牌,统筹全局,使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推动甘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创新观念,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力

 

    甘肃省文化产业规模之所以做不大,做不强,一个根本的问题是观念和内生力弱。这个问题不解决,资源重组、发挥优势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在新形势下,必须创新观念,推动国有文化企业进行公司制或股份制改造,打造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快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形成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在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集中自身优势,建设一批机制灵活、运作高效的产业化基地,建立多条文化产业链,形成优势产业群,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壮大文化产业规模,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制定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创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文化产业经营体制和经营组织,鼓励非文化企业、民间资本向文化产业投资,积极吸引外地有实力、知名品牌的文化产业资本参与甘肃的文化建设,通过项目带动、投入拉动提升文化产业内生力的,推动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一个品牌凝聚和体现着一个地区的功能、理念、整体价值取向,它在给地区带来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推动着经济发展。《读者》、《大梦敦煌》、《丝路花雨》,这一款款出自于甘肃本土的文化品牌,已经成为一个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影响和改变着陇原人民的精神生活,也影响和改变着整个甘肃的对外形象,但是仅靠这些品牌来推动甘肃文化产业发展,其速度和力度是十分有限的。同时我省在文化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必须高度重视在文化建设方面做更多的基础性工作。一方面加强民俗文化宣传和发展,举办有地域特色的节日文化活动,引导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围绕重点发展的文化旅游业、民族民间艺术品创作等主导文化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富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基地。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提升其文化附加值,在挖掘和发扬自身丰富文化历史资源的同时,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思想,形成具有甘肃特色的文化品牌。

 

    要积极统筹全局、精心打造特色文化产品,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不断提升我省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促进甘肃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拉动甘肃经济持续增长。

 

    (三)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要求文化领域融入更多的科技元素,从内容到形式不断推陈出新、令人赏心悦目。甘肃省自然地理特征多样,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革命文化遗存丰富,民族民俗文化特色鲜明,现代文化具有一定实力,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禀赋。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对全省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运用电子出版、数字影视、网络传输等现代技术,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数字传输等新兴产业,提高文化创意产业业态水平。要以文化内容创新为基础,积极开发相关衍生文化产品,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优秀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进甘肃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总体上正处于培育发展阶段,但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发展的水平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甘肃文化企业总体状况是规模普遍偏小,而当今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是集团化和规模化。在这样的趋势下,处于起步阶段的甘肃省文化产业,靠企业自身发展积累资本从而实现集团化和规模化是不现实的。

 

    甘肃省必须加大投入以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要加大对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国有文化单位的财政投入,重点支持全省文化设施建设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运营。要运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化建设,以专项资金撬动民间文化投资。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通过各类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甘肃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创造文化消费环境,提升文化消费力

 

    要加大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鉴于甘肃省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偏低,文化消费得不到满足,人口多,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现实,甘肃省应加大对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院、文化广场、社区文化设施等的资金和人员的投入,并依托这些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要在满足居民实际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以先进文化理念、现代化的文化发展方向引导居民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和质量。

 

    (六)加大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文化产业作为从事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产业,对人才培养有着特殊的需要,其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人才密不可分,包括创意和设计人才、生产制作技术人才和管理、经营人才等。能否拥有充足的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是否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决定一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和速度。甘肃省许多文化资源尚未转化为市场资源,许多相对优势资源没有做大做强,与缺少优秀复合型人才有很大关系。因此,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是事关能否顺利推进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各级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着重培养各类文化产业单位中的创意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要努力形成一支适应文化现代化建设需要、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七)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助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作为载体,围绕“一带”,建设“三基地”,打造“十三板块”等,加快构建以“高、新、软、优”为特征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在文化旅游、民俗工艺品开发、演艺、图书出版发行等传统文化领域包装和打造新的产业项目。在动漫、数字内容、网络传媒、文化休闲等新兴文化产业前沿领域选拔一批带动性强、发展前途良好、附加值高的项目,推动我省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做大做优做强产业主体,重点打造一批成为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广泛影响的现代文化传媒集团,提升质量,扩大规模,不断促进甘肃文化产业较快发展,把甘肃文化产业逐步做大做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甘肃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