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10年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
  • 时间:2010-05-19
  • 点击:40
  • 来源:

    一、2009年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情况

    2009年,全省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省的扶贫目标和全委的中心任务,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目标,以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争取国家资金投入为重点,扎实工作,较好的促进了我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

    (一)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扶持,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经积极争取,全年共下达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61585万元。其中:下达以工代赈资金28685万元(国家以工代赈资金22500万元,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示范项目资金1630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2455万元,税费改革中央返还财政收入资金2100万元),共新建、改建县乡村道路1193.13公里、桥梁53座2732.13延米、河堤110.08公里、衬砌渠道111.13公里,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6.74万亩,新增梯田面积1.05万亩;下达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专项资金3290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3090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2000万元),对我省12个市(州)67个县(市、区)生活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14696户73084名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搬迁人数占全国今年搬迁总规模38.98万人的19%。同时,在安置区开发和调整基本农田7.82万亩,新建防洪河堤30.3公里、农村道路438.4公里、衬砌渠道197公里、人饮工程156处、架设农电线路449.7公里、校舍0.84万平方米、卫生所0.42万平方米、蔬菜大棚及养畜暖棚6169座、移民住宅1.47万户94.3万平方米。经过不懈努力,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0万人。

    (二)及时上报2010年度项目计划,争取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我省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2009年,我们及早准备、提前谋划,及时向国家上报了2010年度建议计划,一是结合《甘肃省“十一五”以工代赈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完成了2010年以工代赈项目各项前期和计划申报工作,并将我省43个国扶县的85个骨干项目纳入国家以工代赈示范项目储备库上报国家发改委;二是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对我省56个县(市、区)上报的2010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进行了审查、规范及批复工作,编制并向国家发改委上报了2010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建议计划,累计申请国家投资5.74亿元。

    (三)着力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政策,努力加快国家投资项目建设进度。2009年国家下达我省新增国债第四批中央预算内资金共计3.253亿元,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投资计划3.09亿元,以工代赈示范项目投资计划0.163亿元。计划下达后,我们按照国家国债项目“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采取加强领导、倒排工期、督促检查等措施,全力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并在工程建设中尽可能多地吸纳返乡农民工和当地群众参加工程建设,实现了项目建设要尽快形成实物工程量、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拉动贫困地区消费的总体要求。

    (四)全力做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2件实事中的生态移民项目建设工作,有效促进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2009年为民办实事建设40万户抗震安居房的任务要求,我委安排国家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4891.5万元,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山重点水源涵养林区以及河西三大流域下游风沙区沿线生态脆弱区的2091户9783名农牧民群众实施了生态移民,为缓解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坚持灾后恢复重建与推行以工代赈方式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大了对受灾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根据《甘肃省关于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推行以工代赈方式的指导意见》(甘政办发〔2008〕123号),督促天水、甘南、陇南等相关市州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此项工作的开展为帮助灾区群众优先就近就业、获得劳务报酬、促进受灾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六)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异地安置各项前期工作。按照《汶川地震甘肃省灾后重建移民安置方案》和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的评估结论,我省重灾区部分受灾群众需要异地搬迁安置。为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扶持、讲求实效的原则,开展并完成了我省受灾群众异地安置摸底调查、安置地选择、补助资金争取、方案制定等前期工作。

    (七)规范管理,有效提升全省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管理水平。一是会同交通、水利行业主管部门对2002年制定的以工代赈交通、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二是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季度报表制度,使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报表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为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三是针对公示制工作中存在的公示牌不规范、公示不持久等问题,通过调研检查、委托稽查等方式进一步规范了项目公示制度,使贫困地区群众在了解党和国家这一惠民、利民、为民政策的同时,积极参与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四是全面推行项目四方合同制管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合同文本,全力落实合同制管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五是通过采取把组织当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发放劳务报酬作为立项建设和施工承建以工代赈项目的必备条件的方式,切实落实劳务报酬发放政策,全年共计下达劳务报酬4316万元。

    (八)积极开展“十一五”规划后期评估和“十二五”规划编制前期调研工作,初步形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基本思路。在及时完成对“十一五”规划后期评估的基础上,结合调研,初步形成了在以工代赈方面主要从集中连片的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入手,大力改善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条件,建立组织当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的有效机制;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主要对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石山区、深山区、高寒阴湿地区、林缘区和极端干旱山区、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地区的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通过改善安置区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必要的社会公益设施,基本解决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提高搬迁农牧民的综合发展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脱贫和发展问题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基本思路。

    二、2010年工作重点

    2010年,我省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局域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全省扶贫开发的总目标,继续以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主要任务,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不断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扎实开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我们将在对“十一五”期间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以《探索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新机制、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为研究方向,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主要从奋斗目标、保障措施、财政扶持、工作要求、政策建议等方面,深入贫困地区开展调查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项目的汇总、筛选等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甘肃省“十二五”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建设规划(初稿)》。

    (二)继续做好以工代赈及易地扶贫搬迁计划申报、转下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及时做好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建议计划的编制和上报、国家计划的分解下达等工作,力争2010年国家安排我省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资金规模较今年有所增加。全年在完成6万贫困群众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基础上,通过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计划完成新建、改建县乡村道路1900公里,修建河堤80公里,衬砌渠道100公里,新增、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等建设任务。同时积极探索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综合开发,促进贫困片区经济发展。

    (三)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工作水平。一是组织人员对列入2009年计划的以工代赈小型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单项工程审批质量进行核查,进一步督促市(州)发展改革委提高项目审批质量;二是全面推行并落实项目四方合同制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部门责任、前移管理关口;三是严格按照《甘肃省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发放办法》要求,继续采取把组织当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作为立项建设和施工承建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的必备条件、对今后审批的以工代赈骨干项目县(市、区)政府要出具配套资金承诺函等措施,切实落实劳务报酬发放政策,增加贫困地区群众的现金收入。

    (四)进一步强化资金管理。一是组织人员对部分市(州)2009年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进行抽查,了解资金使用情况,促进资金到位,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二是了解掌握报账制执行情况,对财政部门提出工作建议;三是《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系统管理暂行办法》(财农〔2007〕43号)要求,做好预算内以工代赈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的录入及完善工作。

    (五)全力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工作。近几年建设的以工代赈骨干项目和2004-2007年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大部分已建设完工,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检验项目建设效益,2010年我们将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严格按照竣工验收办法和规范要求,对已竣工项目集中开展省级竣工验收工作。

    (六)继续做好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宣传和项目公示制工作。一是对我省近十年来的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宣传;二是通过各类新闻媒体,省、市、县三级联动,全力做好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加大对项目公示制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促使相关项目县(市、区)按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要求,公示项目情况,方便群众和社会监督。

    (七)全力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安置工作。2010年,根据国家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工作要求,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扶持、讲求实效的原则,力争完成我省受灾群众安置工作。

    (八)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探索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新机制。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围绕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通过深入贫困地区实地调研,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任务;准确定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关系,围绕按要求确定搬迁对象、依法调整土地、科学选择安置区、扩大项目和资金整合范围、加大后续产业扶持力度等几个重点环节,进行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后评估和经验总结,探索更加有利有效的体制、机制。(翟建军  袁耀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