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07年经济体制改革
  • 时间:2009-03-15
  • 点击:8
  • 来源:

    一、2006年经济体制改革进展情况
    2006年,全省上下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改革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甘肃省2006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指导意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各项工作,改革在各个领域有序展开,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了新突破。
    (一)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攻坚三年任务基本完成。
    1、国有工业企业攻坚三年任务基本完成。在省政府国资委监管的47户企业中,实行公司制的企业34户,占70.8%。已改制为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公司有26户,占55%。下划企业改革有序推进,企业内在活力不断提高。66户拟破产企业中,已破产终结50户,已破产终结的企业共安置职工17.31万人,核销银行呆坏账55.06亿元。同时,积极推进大中型企业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革。11户省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9户企业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基本完成。
    2、粮食、农垦、流通和公路交通等领域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相关管理体制的配套改革逐步推进。省粮食局直属的16户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全面完成,6个市、47个县(市、区)基本完成改革,已有1.96万粮食企业职工置换了身份。农垦系统中小学移交当地政府和企业改制工作正在进行。市县国有流通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省直46户国有内外贸企业基本完成了以“两个置换”为核心内容的改制。全省供销社系统871户企业已完成改革,占企业总数的78.61%。省物产集团已有8个单位制定了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省属交通企业中有11户正在改制。
    3、围绕精干和做强做大主业,积极推进省属大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省属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已审批兰石集团精密公司、三兴公司、润安公司3户企业辅业改制方案。
    4、围绕减轻企业负担,全面推进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省属及省属下划工业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省属下划企业的中小学和公检法机构进行分离移交。全面启动了省属及下划工业企业和农垦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
    (二)围绕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
    1、深化试点,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一是认真落实“两减免、三补贴”政策,加快实施了以乡镇机构、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全省改革试点乡镇已扩大到249个,其中已经完成改革任务的81个,正在实施的有64个,安置富余人员2665人。全省共撤并乡镇332个,占乡镇总数的21.5%。各试点县在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中小学危房改造、社会力量办学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方式在缓解乡镇财政困难、防范化解乡镇债务风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农民减负措施进一步落实。涉农收费和价格“公示制”继续落实,开展农民负担监测监控,全面落实惠农支农政策。不断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措施和办法。三是继续把扩大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工作。大力组织开展跨省区劳务协作和劳务对接工作,积极促进自发分散的劳务输出向有组织大规模的劳务输出转变。
    2、积极探索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目前,全省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4695.8万亩,承包期延长到30年的耕地4693.8万亩,占承包面积的99.9%。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改革完善了农村土地征占用、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加强了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分配使用的管理工作。
    3、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途径和扶持政策。目前,全省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233个,农民会员90万人,带动农户130.3万户。已安排资金300万元,对3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予扶持。
    4、积极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出台了《甘肃省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基层兽医机构与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畜产品安全管理得到强化。积极探索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新的建设模式,2006年全省投资600多万元,建立了40个农技推广区域站,并在临洮县开展了基层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研究试点工作。
    (三)重点推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
    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政府公共服务、管理职能得到强化。省级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已从改革前的2430项减少到现在的899项,累计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等事项1531项,减幅为66.22%;市(州)一级平均减幅为52.3%,县(市、区)一级平均减幅为44%。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省政府政务大厅挂牌运行, 11个省级政府部门、11个市和40多个县(市、区)政府设立了政务大厅(集中审批大厅),初步形成了“集中办理、统一监管、优化服务”的工作机制。
    2、投资体制、财政体制和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进展顺利。稳步推进了激励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利用、综合整治与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效果明显,依法管理工作得到加强,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出让制度加快实施,矿业权流转进一步规范。
    3、事业单位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继续向前推进。拟定了《甘肃省事业单位分类意见》,将省直事业单位分为行政执法类、公益服务类和经营开发类,明确了我省事业单位分类的范围、对象、指导思想和原则、分类的标准和方法等,并对省直700多个事业单位进行了初步摸拟分类。
    (四)探索改革金融体制,加强了地方金融服务。
    1、全省农信社改革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挂牌后,全省已有41个县区(市)联社和6个农村合作银行上报改革实施方案。信用社增资扩股,全省87家联社的资本充足率均达到了申请发行央行票据的条件,“三农”金融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2、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华龙证券公司成功实现重组,达到中国证监会对规范类证券公司资产的要求标准。兰州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置换进程加快,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3、银政合作平台建设在规范中加快发展,保险业加快改革发展。全省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发性金融合作体系初步形成,合作平台覆盖全省14个市州以及69个县的城建系统,平台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现金流建设和信用建设不断加强。“三农”保险意识逐步增强,旅游保险、建设行业建筑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工作进一步推进,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全面实施。
    (五)加强社会领域改革探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加强就业服务,开展了“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工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落实相关政策,积极开展就业援助专项活动。强化了对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监督检查力度。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制度不断完善,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进一步健全。
    2、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出台了《甘肃省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试行工作取得进展。全省企业退休人员98%实现了社会化管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全面完成。开展了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试点工作。
    3、省属开发类科研院所转制工作全面展开。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进一步完善科技体制改革政策,推进科研机构体制改革。13家省属开发类科研院所中已有已12家完成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
    4、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巩固“两基”攻坚成果,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全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进展,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加快。
    5、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有序。省委出台《甘肃省文化体制改革方案》。根据省委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部署,确定了省图书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省陇剧院、秦剧院为实行资源整合、结构调整试点单位。
    6、医疗卫生行业改革逐步深入。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省、市、县三级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改革已全部完成,建立了省、市两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体系。全省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00个,覆盖城市社区人口263.2万。农村卫生工作显著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运行良好,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得到加强,城市支援农村卫生项目成效明显。
    二、2007年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任务
    2007年我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改革抓创新”的要求和“十一五”规划关于改革工作的部署,紧扣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是继续深化省属国有工业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推进战略调整,研究确定省属企业主业和调整方向,推进国有大型装备制造业产权多元化,着力在省属装备制造企业培育一批优势品牌,推动企业利用品牌效应实施战略重组和市场开拓。二是充分用好政策,推进省属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办社会职能和有关破产工作。三是继续推进农垦、粮食、流通和公路交通等其他领域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相关管理体制配套改革。四是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研究制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法规规章,加快研究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进一步完善出资人财务监督制度。五是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引导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以农村综合改革为重点,配套搞好涉农领域改革,促进新农村建设。一是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总结推广崇信等6个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工作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和意见,全面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等“三项改革”。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对象和程序,形成农民近期得利、长远受益的土地流转机制。三是加快县域经济和小城镇经济发展。认真总结13个县(市)的试点经验,继续推进“强县扩权”工作。以县为单位整合农业资金,探索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的新路子。四是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构建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五是统筹推进其他涉农改革。
    (三)围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探索。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努力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优化组织结构,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三是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政府有关部门和重点行业部门要积极密切配合,共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投资管理体系。四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选择部分县进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研究制定我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积极争取中央支持,不断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各级财政保障水平,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深化税收体制改革。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税收和税制改革政策,积极探索寻找新的税收增长点,运用税收政策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六是合理调整事业单位的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抓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七是加快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组织等各类社会组织。
    (四)围绕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大力推进各类要素市场和资源市场改革发展。一是继续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认真做好金融风险处置工作。二是加快建立多元型的资本市场结构,尝试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发展地方资本市场的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资本市场建设工作和具体措施。三是加快劳动力、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市场建设。四是推进农村市场和现代城市市场建设。继续稳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努力探索城市社区商业发展的新内容、新方式、新途径。五是加快土地、矿产、水资源等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六是坚持市场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以管理、监督、服务为职能的政府价格管理体系,推进公用事业、垄断行业和环境资源价格改革。七是以建立“信用甘肃”为目标,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五)围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就业和收入分配改革,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全面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农民工培训和劳务输转工作。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探索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积极开展农民工意外伤害和大病医疗保险工作。二是按照国家部署,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三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扩面清缴工作力度,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争城市医疗保险制度基本覆盖全体城镇人口,做好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试行工作。
    (六)围绕社会事业发展,积极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一是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提高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健全科技决策机制,切实提高整合科技资源、组织重大科技活动的能力。二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全省“两基”攻坚任务。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扩大规模工作。全面改革院校人事制度,完善贫困学生助学贷款及救助制度,推进高校、高中阶段或非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后勤社会化。三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点抓好甘肃新华发行集团的组建工作,积极推进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甘肃广电集团、读者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转变机制和增强竞争力。四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加强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全部农村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