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10年经济体制改革
  • 时间:2010-05-19
  • 点击:30
  • 来源:

    一、2009年经济体制改革进展情况

    2009年以来,我省坚持“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按照《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26号)和《甘肃省2009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指导意见》(甘政办发〔2009〕43号)的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着力构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体制机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深入推进,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一是政策性破产收尾工作进展顺利。兰拖厂、兰通厂、兰电公司、长控厂、兰炭集团5户企业已终结了破产清算程序,正在积极开展重组和引资工作。二是企业战略重组有序推进。完成了华煤集团与华能集团的二次重组,祁连山股份引进中材集团定向增发,祁连山建材与中材集团战略重组、兰光集团与浙江银亿合作重组等重要合作项目。三是企业改制及其他综合性改革积极推进。积极推进流通企业改革改制,完成了省医药集团2户子企业、省经合总公司3户子企业的改制和职工安置工作,省机械集团21户子企业、原电子集团4户子企业、物产集团子企业改制和职工安置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祁连山建材、长城电工股份等企业对所属子公司进行了整合重组。积极推动8户监管企业公安机构移交地方管理。四是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定下发了《省政府国资委关于贯彻实施〈企业国有资产法〉落实出资人职责的若干规定》(甘国资法规〔2009〕318号),细化股东行权履职方式。经营责任体系、企业风险防范体系、国有产权管理体系、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管理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二)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一是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与11家银行等金融机构和3家担保公司签订了中小企业信贷合作协议503.2亿元。建立了担保机构统计监测制度,全省担保机构已发展到78家,累计为4500多户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30亿元。二是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制订了信用担保、创业孵化、公共技术服务、教育培训等9个认定管理办法,认定省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31个。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全省初具规模的创业孵化基地达18个,在孵企业1600多户,提供就业岗位近4万人。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建设,启动了“直邮服务中小企业双千工程”,支持11个市州和9个县区建立和开通了中小企业网站。开展国家“银河”培训和“星火”培训工程,累计为中小企业培训10.5万人次。三是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组团参加了第六届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推荐招商引资项目211个,投资总额420亿元,21户企业签订贸易协议1.4亿元;组织参加了地震灾区中小企业投资项目推介会,推介地震灾后重建项目66个,现场签订投资项目11个,签约金额37.4亿元。

    (三)涉农领域各项改革积极推进。一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制定下发了《甘肃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省委办发〔2009〕84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面推开。合水、泾川、宕昌、清水、安定、永靖、临泽等7个试点县(区)完成勘界确权601.55万亩,占应改面积606.35万亩的99.2%。二是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省政府下发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通知》(甘政办发〔2009〕130号)。完成草原承包260万亩,全省草原承包面积达1.83亿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75.95%。全省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63.5万亩,占承包地面积的1.4%。三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试点步伐加快。启动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全省小额贷款公司已挂牌30家,注册资本金6亿元,批准筹备8家,累计发放贷款约4.5亿元,其中“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近80%。同时,加快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试点步伐,全省新设机构10家,其中,村镇银行8家,资金互助社2家。

    (四)围绕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推进相关改革。一是新一轮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48个部门的“三定”规定已全部印发。二是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了一些微观管理和行政审批事项。省政府和12个市(州)创建了政务大厅,组建了编制单列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9个市(州)政府成立了投诉中心,40多个县(区、市)建立了集中审批大厅或便民服务中心。三是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顺利推行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稳步推进,直管县数达到41个。积极推进“乡财县管”、“村财乡管”改革,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一册明、一折统”惠农补贴发放方式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市州及省管县深入实施,在省级垂管系统全面推进。出台了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及资产处置办法。

    (五)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一是资本市场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100亿元中期票据募集资金已全部到位,并以股权和债权等形式相继启动了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全省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服务体系,全省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入库企业已达100户。成立了资本市场发展领导协调小组,建立了全省企业上市、债务融资的快速决策机制。二是银政合作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步伐加快。省政府与3家银行机构签订了316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信贷增速、增幅连创近10年来的新高。全省农村信用社已组建农村合作银行11家,组建统一法人联社65家,有11家两级法人联社的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兰州银行已在酒泉、天水、敦煌市设立了分行。进一步加大了“招行引资”工作力度,中信银行兰州分行正式挂牌开业,浙商银行兰州分行正在筹建。三是国有土地和矿产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进一步完善。加强建设用地供应管理和供后监管,出台了《关于强化建设用地服务保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甘政办发〔2009〕128号)。建立了耕地补充新机制,下放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管理权限。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矿业权管理工作的意见》(甘政办发〔2009〕128号)。

    (六)公共服务机制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一是全力做好促进就业工作。制定出台了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社会就业的7个省级配套政策文件。2009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7.8万人,比上年增长8.6%;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5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37.5%。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就业形势好于预期。二是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出台了《甘肃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甘政发〔2009〕41号)、《甘肃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暂行办法》(甘政办发〔2009〕184号)等文件,榆中等10个县纳入全国新农保试点县区。基本解决了“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老工伤”纳入工伤保险统筹“三大历史遗留问题”。2009年,全省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了230.48万人(职工163.3万人)、272.06万人、164.08万人、118. 8万人和 66.69万人。三是劳务输转稳中有升。实施“稳东进西”、“保二增三”、“岗位提升”和“反季节务工”战略,2009年全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77.45万人,创劳务收入36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2.1%和42.38%。四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甘政发〔2009〕97号),医改五项重点任务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进展顺利;确定了28个县市区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确定庆阳、金昌市为省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基本医疗保障得到巩固。2009年我省用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任务的资金达57.36亿元。

    (七)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正在完善。一是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相关工作。《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新批复定西、甘南、临夏等9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全省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已达19个,试点企业和地区达到38个,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取得新进展。二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省政府和省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分别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意见》(甘政发〔2009〕76号)和《甘肃省节能降耗攻坚计划》。三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深化,敦煌、武威两市新一批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取得积极进展。43个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步伐加快。

    (八)试点镇发展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一是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各市(州)、县(区、市)、试点镇认真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及相关的其他规划,强化了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和约束。二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试点镇按照本地区发展规划,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资源开发、调整产业结构、搞活市场流通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产业开发与小城镇建设互相促进的良好格局。三是基础设施有所改善,社会事业取得进展。各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元化筹措资金,加快小城镇经济建设与发展。四是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各项改革成效明显。将原来众多的镇级部门和工作机构合并为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业办等职能部门和综合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加快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式转变;整合土地资源、盘活闲置土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益;尝试进行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并逐步扩大覆盖面;在公共服务和公用设施管理方面实行市场化运作。

    二、2010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重点

    (一)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战略重组。加快长风集团、驼铃客车、长通电缆3户企业政策性破产步伐。积极推进我省企业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联合和兼并重组。重点推进兰电、兰石、兰通、甘肃稀土等企业的战略重组。加快省属国有非工业企业改革,推进商贸流通、建筑以及农牧、交通、旅游等领域国有企业的产权多元化、与政府职能部门脱钩和职工身份转换三大改革。加快推进市政公用企业改革。探索开展市政公用企业以资产为纽带组建国有城市市政公用企业集团试点。支持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二)深化涉农领域各项改革,努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扩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试点覆盖范围。完善并落实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全面启动新一轮农垦改革。加快供销社基层组织的重建。完善扶贫机制,推进集中连片扶贫。继续搞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水价改革。

    (三)深化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扩大“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范围,继续推进“乡财县管”、“村财乡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推进县级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建立部门预算责任制度。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进一步创新融资方式,培育各类投融资主体。建立健全我省综合性评标专家库。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市场主体行为,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的监管。

    (四)着力推进要素市场发展,努力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积极争取民生、光大、华夏等银行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实现兰州银行跨区域经营。全面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积极推进保险业发展。认真做好公司上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上市后备资源培育工作。完善省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全面启动债券市场,探索发展各类投资基金。积极发展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培育技术、专利交易市场。严格执行土地资源市场配置制度。加大矿业权审批改革力度,大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积极探索地质找矿新机制。加快推进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

    (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任务。进一步研究提出拟取消或调整行政许可等审批事项的意见。加快建立健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积极稳妥地开展扩权强县改革,进一步扩大县(市)经济管理权限。启动实施《甘肃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第二个五年规划(2010-2014年)》。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完善政务服务大厅运行机制。

    (六)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加快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深化收入分配与就业制度改革。健全最低工资保障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创业服务体系,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省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逐步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制定出台《甘肃省科学普及条例》和《甘肃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统筹推进科研院所改革。不断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建立健全各级政府对民间资本投入教育的奖励机制。启动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完善配套政策,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积极推进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加快民营文化企业发展。

    (七)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强化生态补偿的税收调节机制。重点推进水、电、气、热、矿产资源等领域价格改革。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继续完善多元化的节能环保投融资机制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推广的财政激励机制。制定完善《甘肃省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办法》、《甘肃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考核办法》。抓好张掖市、敦煌市、武威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和43个省级试点工作。

    (八)大力推进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贯彻落实扶持小城镇发展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品,形成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经济格局。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调整公共服务结构,合理安排投资导向,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探索改革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完善、强化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为扩大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非农就业岗位创造必要的条件。

    (九)围绕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拓宽对外开放领域。完善以项目业主为主、政府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激励、协调、跟踪服务机制,切实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拓宽对内、对外开放领域。研究提出鼓励东部地区开发区与我省合作共建产业园区,鼓励我省企业主动承接国际制造业和服务业双重转移的扶持措施。支持我省国有大企业、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和境外战略投资者合作,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十)积极开展改革试点,以点带面推进改革工作。以我省新农村建设3个试点市和11个试点县为重点,整体推进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启动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做好我省试点区域的选定、申报以及试点方案的制定工作,促进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探索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形成区域间协调合作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工作机制。鼓励各地自主开展试点工作。
(王华存 张昭伟  周  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