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07年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时间:2009-03-15
  • 点击:70
  • 来源:
    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速度快、效益好、活力强的良好态势,实现生产总值152.61亿元,同比增长18.1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7%。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56元,增长10.6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93元,增长7.8%。
    (一)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116.84亿元,增长21.5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86.52亿元,增长61.44%,实现利税总额63.3亿元,增长87.72%,综合效益指数为252.13%,同比提高57.54个百分点,镍、铜、钴和硫酸、化肥等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加,重点骨干企业带动能力明显增强,金川集团公司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新材料工业区一期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已确定项目8个,总投资62亿元。
    (二)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坚持推进两个“坚定不移”,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先后编制完成了全市及12个乡镇和部分村庄的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建成高标准小康农宅1973套,配套“四位一体”沼气池2500座。兑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各项资金1752万元。实现农业增加值7.48亿元,增长6.32 %。农作物播种面积96.9万亩,比上年增加4.5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32.43万吨,增长16.24%。各类农产品加工储运企业累计达到370家,啤酒麦芽加工能力达到22万吨,农业产业化基地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65%。各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基本建立,新建标准化示范点5个,示范面积7.5万亩。全年共培训农民4.3万人(次),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11.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亿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81亿元,增长30.42%。申报争取灌区改造、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95个,争取中央投资1.14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到位资金10.5亿元,增长32%。新材料工业区、金昌支线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共实施各类项目344项,建成119项。金川集团公司矿山改扩建、富氧顶吹镍熔炼系统技术改造以及金化集团公司合成氨改造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进展顺利;金川集团公司20万吨/年铜电解工程建成投产。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成并进行了联动试车,城区给水老化管网改造工程达到正式运行条件,工农总干渠、金河人饮管道工程以及金水湖景区等景观工程进展顺利。市二中综合教学楼建成使用,市文化中心进入外网工程及主要设备安装阶段。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先后对100多个在建国债项目、政府投资项目以及其它重点项目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督查和稽查,确保了建设资金的安全运行。
    (四)各项改革稳步推进。金川集团公司推进了企业产权多元化,八冶公司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金化集团公司政策性破产已经国家审查批准并通过分离重组,组建成立了甘肃瓮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金泥集团产权多元化改革正在进行,河西堡铁厂由工厂制改为公司制,金昌铁业集团公司正式挂牌,金昌毛纺织厂政策性破产已列入国家计划。深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开展了金昌体育馆、游泳馆等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小城镇改革进展顺利,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得到巩固,财税改革稳步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五)财政金融和内外贸易形势良好。全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0.6亿元,增长63.5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14亿元,增长43%。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8.48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3.38亿元,比年初增加5.55亿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亿元,增长14.4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5%,较年初提高了1.5个百分点。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7.68亿美元,增长66%,占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46%。 (六)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组织实施科技项目52项,加快了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撤并农村中小学13所,新建寄宿制学校8所,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85.2%。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实行财政全额供给。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提前完成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四个全覆盖”目标。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连续3年提高10%,达到173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市新增就业605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3%。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减少20%。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工作通过省上验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
    二、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措施
    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5%;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主要工作措施是:
    (一)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切实加大项目工作力度,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市投资规模突破60亿元,增长20%以上。一是加大项目开发力度。充实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库,继续做好新材料工业区二期项目开发,做好金昌支线机场、永昌电厂改扩建、金永高速、金昌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大二、三产业项目开发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开工建设。二是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新材料工业区一期项目的工作进度,确保年产20万吨烧碱、1.5万吨海绵钛冶炼、1万吨羰基镍、20万吨PVC、 20万吨电石、6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等8个项目开工建设;抓好金川集团公司2×N150MW热电联产、金阿铁路专用线等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金水湖景区、龙泉景观带等项目建设,做好龙首湖景区前期论证工作。确保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程全面投入运营;开工建设城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永昌县城污水处理和河西堡镇污水处理工程,抓好永昌县城垃圾处理、双湾镇小城镇道路与排水等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三是加强项目管理。着力调整投资结构,注重提高投资效益。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加大对在建国债项目和重大项目的检查、稽查,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
    (二)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水平。一是加快新材料工业区建设。尽快编制工业区规划,科学指导工业区建设。加快工业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发展平台,增强承载功能,不断提高区域工业发展的集约化水平,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无机化工、能源等支柱产业,配套发展装备制造、建材以及与优势大企业相配套的产业和产品。全力支持金川集团公司新厂区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矿山改扩建、选矿扩能、富氧顶吹镍熔炼系统技术改造等技改项目。围绕金川集团公司副产品硫酸、液氯等发展相关接续产业,形成烧碱、PVC、电石、水泥产业链;以金化集团公司为龙头,形成年产40万吨纯碱、40万吨磷铵、16万吨合成氨的生产能力。加快火电、水电、热电开发,强化电网建设与电源建设,开发利用清洁资源,不断优化能源结构。三是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组织编制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鼓励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深度开发水平,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努力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的控制目标。
    (三)突出发展现代农业,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突出发展啤酒大麦、优质肉羊、无公害蔬菜、制种玉米等特色产业。重点抓好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建设,力争羊饲养量达到140万只。在干旱缺水、气候冷凉地区集中连片发展高效日光温室和食用菌,积极发展以设施农业为主的节水农业。二是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快啤酒麦芽、优质面粉、无公害蔬菜、食用菌等优势主导加工业发展,积极探索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集团化经营模式,稳定麦芽加工能力,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三是深入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监管体系,全面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工程,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四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输转力度。力争培训农民4万人(次),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9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亿元以上。五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农村水、电、气、路建设,加大项目和资金整合力度,继续抓好东西河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节水农业等项目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好农村小康环保计划和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新建沼气池农户4500户。
    (四)全面深化各项改革,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一是进一步推进和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重点支持金川集团公司深化改革,继续推进金泥集团、金昌铁业集团公司的产权多元化改革,抓好金化集团、金昌毛纺厂的政策性破产工作,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中小企业改革到位。二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政企、政资、政事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三是实施资源价格改革。稳妥推进排污费、垃圾处置费的征收,促进水价改革到位。四是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继续推行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制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 完善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制和备案制。五是全面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五)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落实招商引资配套政策,提高招商引资成效,确保引进到位资金13.5亿元。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扶持重点进出口企业发展,注重培育发展特色出口产品基地和名牌产品,积极开展境外资源和经济技术合作,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确保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努力壮大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和实力。
    (六)切实关注民生问题,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公平,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86%;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抓好市文化中心收尾工作,新建30个村文化站(室)。抓好市体育馆的维修改造,开工改建市游泳馆;完善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建立稳定的“零就业家庭”就业机制,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继续抓好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机制,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严格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严格保护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保护和城市污染防治工作,市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2%;切实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水权水市场的建立完善,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平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