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06年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时间:2009-03-15
  • 点击:231
  • 来源:

一、2005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2005年,全市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工业经济运行状况进一步好转,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表现为“八个提高”。

(一)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2005年,全市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经济运行质量随总量提高同步上升。全市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12.39%,达到143.26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5.06%,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16%,达到2.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2%,分别达到2802元和6606元。企业效益总体水平稳步提升,限额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06.52%,较上年同期提高10.28个百分点。

(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2005年我市农村经济在遭受旱灾等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农村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粮食产量达到95.8万吨,优质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49.71万亩,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9.14%。农村非农产业较快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17.47%,通过输转农村劳动力,预计可实现劳务收入10.8亿元,劳务经济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达600元以上。

(三)工业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提高。工业企业在克服煤电油运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的制约下,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33.12亿元,增长19.84%,是“十五”期间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7.9亿元,增长28.56%。工业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实施续建和新开工重点工业项目90项,完成投资12.1亿元,同比增长27.7%。全圣纸业5万吨中高档文化纸、中旺方便面等61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工业增长实力进一步增强。

(四)对外开放水平有新的提高。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扩展,通过积极参加各种经贸洽谈活动,精心组织举办第四届天马旅游节,进一步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全市共签约合同项目104项,总投资30.1亿元。续建和新开工项目130项,实际到位资金12.63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87项,实际到位资金7.54亿元。先后引进了中国高新、福建达利、中旺集团、甘肃三丰等一批知名企业。凉州区威龙葡萄基地项目、天祝县水电站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进展顺利。

(五)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提高。进一步落实政策,不断优化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落实民间资本投资重点工业项目76项,总投资10.2亿元,占工业项目投资额的88%。非公有制经济预计实现增加值71.06亿元,较上年增长20.9%,占生产总值的49.6%,成为全市经济的半壁河山,是经济最具有活力和潜力的增长点。

(六)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持续提高。继续把抓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环节,项目建设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全市共组织实施及开展前期工作项目622项,项目总投资297.09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04,累计完成投资40.75亿元,新开工项目175项,总投资21.98亿元。建成项目198,累计完成投资20.4亿元,开展前期工作项目243,总投资190.34亿元。

(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认真落实国家政策,全面推进涉农改革,取消了农业税,加大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力度,农民负担不断减轻。加快小康建设,建成农村小康住宅1.73万户。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建设,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2.38万人,2.97万低收入人口初步摆脱贫困,0.25万绝对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98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两个确保”进一步巩固,3.6万人得到低保救助。城镇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的参保率均有较大提高。

(八)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有较大提高。不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建校舍面积15.45万平方米。11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得到“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的补助,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城乡卫生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程进展顺利;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强化,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5.26‰。

2005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上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城乡差距继续拉大;就业压力较大;有效需求不足;进出口贸易增长缓慢;企业流动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短缺;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突出等。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5%,工业增加值增长1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财政收入与生产总值保持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1%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为了确保今年各项预期目标的实现,顺利启动和实施“十一五”规划,要着力做好以下八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做好农村经济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扶持政策,抓紧做好新农村建设项目规划,大力争取国家省上投资。抓好日协贷款节水灌溉、水库除险加固、农业综合开发等农业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提高传统农业,加快发展特色、高效节水农业。进一步推进畜牧业安全生产和产业化发展,努力提高畜牧业比重。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进一步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劳务输转工作机制,抓好农村劳动力输转前的技能培训,搞好劳务信息服务,做好输出人员权益和安全保障工作,全年输出劳动力36万人次,力争达到40万人次。坚持开发式扶贫和整村推进相结合的方针,加大扶贫攻坚力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后续产业培育和发展,提高移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认真做好工交能源工作,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抓工业经济的力度,继续抓好企业改革工作,提高现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改造提升食品工业、生物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和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努力提高工业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工业项目建设,抓紧抓好古浪鑫淼化工、威龙葡萄酒加工、益民食品公司3万吨熏醋1万吨保健醋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企业节能降耗、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力争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培养创新科技人才,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搞好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配合和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兰武二线、武嘉铁路电气化改造、312武威过境段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国债投资继续的战略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农村乡村通路工程建设资金,加快农村道路建设。抓好凉古公路、大小路等乡村道路项目建设。加大自筹资金建设力度,启动实施“十一五”交通规划,推动我市路网结构调整和路面升级。加强能源建设。抓紧抓好集中供热项目、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天祝青岗峡水电站等在建设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加快热电联产、民勤红沙岗煤矿和风电项目等前期工作,争取早日立项建设。加强天祝、唐家沟煤矿安全生产改造与管理,努力提高生产经营效益。积极开展生物能源、太阳能等新能源及节能建材的开发利用,促进能源工业发展。

(三)认真做好外经商贸工作,扩大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规模。紧紧抓住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有利时机,努力拓展招商引资领域,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积极引导我市传统产业与外资企业的合理嫁接,鼓励外商参与投资资源开发、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服务业领域的开发建设。积极做好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工作。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利用多种贸易形式开拓出口商品市场。在扩大传统农畜土特产品出口的同时,努力攻关,推动工业产品的出口。在注重数量增加的同时注重提升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认真研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对我市外贸出口的影响,加快出口创汇基地建设。鼓励进口先进技术和“卡脖子”的关健设备,鼓励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扩大区域互利合作和共同开发。继续促进服务业发展,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业发展。

(四)认真抓好项目工作,不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一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们要抢抓今年国家发行600亿元国债的投资机遇,积极争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社会事业薄弱环节的投资、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资。坚持“不抓项目就是失职,不会抓项目或抓不好项目就是不称职”的原则,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之“纲”,花精力、下功夫、齐心协力,抓紧、抓实、抓好。要按照“争”、“引”、“拓”、“管”四条渠道,不断扩大项目投资规模,努力开创我市项目工作的新局面。争,就是争取国家投资。引,就是吸引外资。拓,就是拓宽融资渠道。管,就是强化投资目标和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的管理。为此,我们必须抓好五个环节:一是继续做好与国家投资方向和政策的对接,进一步抓好项目前期工作,严格按照投资体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超前性的把项目前期工作做扎实、做到位,保证项目入选时能顺利通过。二是不遗余力地去争取国家投资,要抢抓机遇,绝不能放过每一个争取项目的有利时机,把该争的项目资金争回来。三是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提高直接融资能力,最大限度的求助外力发展。四是下决心提高市场主体的商业信誉,搞好银地银企关系,努力争取金融支持。五是加强在建项目的跟踪管理。

(五)认真做好争取启动实施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石羊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也直接决定着未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因此,我们要把这项工程作为改变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一号工程,全市上下一条心、一股劲、齐心合力,认真配合省上做好《规划》的修改完善和有关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得到国家立项。积极做好景电二期延伸民勤调水续建工程建设的开工准备工作。重视解决规划论证中提出的不利于规划立项的一些问题,积极主动地结合退耕还林、生态治理、劳务移民、水源涵养林保护等,把一些可以做的项目先干起来,努力营造有利于规划启动实施的良好氛围。及早着手研究建立水资源利用管理的新机制,为石羊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

(六)认真做好区划、信息和经济动员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保障。以建设高效工作机制作为目标,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继续坚持“统一机构、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分级管理”的建设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市、县区党政机关核心局域网和各类经济网站的管理水平,加快市、县、乡三级网络建设,构建完整的内部网络办公环境。从增加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方便快捷入手,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与知名网站的沟通链接,拓展网站的信息来源和信息覆盖面,建立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平台,逐步实现贸易、批发、零售等商业服务活动的电子化。加强市县区经济网站的内部管理,不断更新设备,加强专业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服务功能,增强网页生动性和亲和力,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加强对全市资源动态监测、调查和评价工作,适时掌握土地利用结构、土壤养分、生物资源利用、农民生产意向、农产品市场动态、草原生态、气候变化、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状况。加强对环境影响的监测评价工作,整合农业区划信息资源,扩大信息服务层面。把发展县域经济与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县()域比较优势和相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促进区域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

加强经济动员潜力调查、物资储存、动员能力建设,建立市、县区动态资源数据库。抓好工业、交通、财政、金融、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物资储备、邮电通信等领域,建立全市统一的“应战”、“应急”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经济动员工作运行管理机制,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军民通用物资储备基地建设,认真做好粮食、油料、药材、维修器材等物资储备工作,确保物资既能保证应对战争和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的需求,又能在平时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一是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继续推进企业内部股份制改造,从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用人制度和科技研发、市场管理、市场营销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入手,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实现产权多元化,不断增强企业内部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把“发展抓项目”与“改革抓企业”有机结合起来,挖掘潜力、做大做强。对有发展前景、效益看好的企业“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在项目安排、财税、金融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促使这些企业早日摆脱困境,实现发展目标。二是进一步深化农村及涉农领域改革。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研究制定涉农领域综合配套改革措施。建立健全劳务输出配套政策,改革城乡户籍管理和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三是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从水利管理、广播、电视、电影、文化旅游等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求突破。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加强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做好已取消、调整和保留项目的落实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四是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国家省上的部署,完善我市各项配套措施,规范政府投资行为。落实好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备案制和政府投资公益项目代建制。五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收付、政府采购制度,改进和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六是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认真处理好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的社会保障问题,完善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办法,解决好转制事业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和离退休人员待遇衔接问题,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

()大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力推进科技进步。集中力量解决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健全科技服务和科技成果推广体系。继续强化基础教育,不断提高“两基”水平。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体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对困难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更新中等教育专业、加强高等教育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继续抓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继续抓好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积极争取各类社会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项目资金,逐步完善和优化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文化服务体系。整合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高应对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能力,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健全基本设施齐全的农村合作医疗卫生网络,改善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发展多种形式的医疗救助。坚持以人性关爱、人情关爱、人文关爱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强公益性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体育活动,培育体育健身产业。认真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努力扩大就业。实行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管理责任制,将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监控指标和各级政府责任考核的重要目标,实施严格考核评价,进一步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统筹解决城乡就业。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保障制度,加快将各种所有制企业职工都纳入到社会保障范围之内。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发展城乡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事业,逐步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高度重视城镇弱势群体的增收问题,努力提高低保标准,促其收入有较快增长,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积极采取有效调控措施,促进市场物价水平平稳运行。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要求,加强公检法司等政权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社会安定,努力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