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09年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时间:2009-10-12
  • 点击:225
  • 来源:

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2008年以来,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按照“四抓三支撑”的总体思路,围绕市二届二次人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认真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使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平稳发展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0.11亿元,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6%,第二产业增长14.7%,第三产业增长10.7%;工业增加值57.09亿元,增长1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74亿元,增长1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97亿元,增长17.73%;大口径财政收入8.27亿元,增长14.8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14亿元,增长17.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90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3591元,增长8.7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9%;城镇登记失业率3.85%,人口自然增长率6.9‰。

(一)重点治理平稳有序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学习和宣传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着力实施“节水增收入户工程”,全市配置水权19.87亿立方米,比去年减少1.5亿立方米;安装地下水计量设施1.2万套,占全部机井的99.6%,关闭机井794眼,落实压减灌溉面积18万亩,实现了年初预期目标。2007年重点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9773.4万元,占计划投资的89%2008年重点治理第一批项目完成投资10999.3万元,占计划投资的55.8%。凉州区向民勤分水7708万立方米,景电二期向民勤调水6117.4万立方米,共建成日光温室、暖棚和拱棚面积4.86万亩,推广常规节水面积190.63万亩,共完成人工造林15.11万亩、封育31万亩,通道绿化541.4公里。

(二)工业富市战略深入实施,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7.09亿元,增长1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4.6亿元,增长20.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11.56%,较上年提高了5.6个百分点。全市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红沙岗年产240万吨原煤一号井、鑫淼公司4万吨石灰氮、天祥肉类屠宰加工生产线重点工业项目加快实施。荣华集团12万吨谷氨酸、达利公司20万吨PET饮料及方便小食品、赫原生物制品公司5000吨结晶木糖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已建成投产。8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4户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关停淘汰了8户企业落后产能,万元GDP能耗下降5.2%,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全面完成。

(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74亿元,增长17.20%。实施各类项目580项,较上年增加202项,当年完成投资83.96亿元。招商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2项,拟引进资金44.98亿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13项,落实到位资金17.77亿元,增长11.48%。根据国家和省上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初步对国家支持六个方面的111项重点政策和180个项目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安排。天祝县污水处理、前庄至西营等7条通乡公路、凉州区四坝等16个综合文化站、古浪县定宁等11所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天祝县打柴沟等21个计生服务站、120个村卫生室、农村2万人安全饮水、1.77万户用沼气、历史文化街区等96个项目已列入省上新增国债项目计划并上报国家发改委。

(四)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全市共落实资金4.17亿元,用于对农民的粮食、良种、农机具和农业生产资料直接补贴,农民人均受益259.7元,全市粮食总产量达90.81万吨,特色优质农作物面积245.64万亩,新建养殖小区204个、规模养殖场263个,规模养殖户8716户,肉类总产量达10.1万吨,增长7.91%。实施产业化重点项目28项,33个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继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实现劳务收入18.81亿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2个,完成移民搬迁1.79万人,有2.38万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

(五)城市建设稳步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南集中供热换热站并网改造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集中供热面积达121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面积6.16万平方米,修补破损道路60多条,4.2万平方米。公开招拍挂土地10宗,94.3亩,完成房地产投资5.6亿元,增长13.07%。预计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3.73亿元,增长12.6%,占GDP比重达到39%;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118亿,占生产总值的54.9%.  不断加强商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文化旅游、商贸流通、金融保险、咨询中介、物业服务、社区化养老等生活性服务迅速发展。                                  

(六)各项惠民政策得到落实,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共投入资金5.87亿元,落实了省政府确定的14件实事和市政府确定的10件实事。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3.85%。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惠及农民7.7万人。新扩建农村敬老院9所,新增集中供养人员33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到90元,参合率达93.39%。新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61338956平方米,发放廉租房补贴2635户,397.26万元。改造农村特困群众危房1123户,为6万农民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建成乡村公路1297公里。安排发放救灾资金3988万元,妥善安置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

(七)公共服务设施逐渐完善,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基础教育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改扩建校舍面积14万平方米,高考录取率比上年提高4.98个百分点,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比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改造建设18所乡镇卫生院和43所村卫生室。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3.39%,住院患者补偿比例达到60%。认真实施人才支撑计划,为规模以上企业招聘100名急需人才,为教育、水利等有关部门引进紧缺专业人才119名。统计、外事侨务、气象、人防、科技、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

(八)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全面落实“两个置换、一个保障、一个创新”,省属下划4户企业破产重组全面完成;适时将农村改革的重点转向以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等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改革。市、县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化解公益性债务给予了支持,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改革试点逐步推进。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全年非公经济创造增加值118.4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6.36%

二、200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导下,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四抓三支撑”的总体思路,抢抓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机遇,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同步协调推进,着力走好项目带动、节水增收、工业富市、开放合作、全民创业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路子,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工业发展和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和着力改善民生,努力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233亿元,增长9%;工业增加值65.43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5亿元,增长15.5%;大口径财政收入9.13亿元,增长10.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59亿元,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39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3878元,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10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抢抓政策机遇,切实做好项目工作

认真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上项目和政策支持,努力提高投资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健全完善项目工作责任制,加快重点项目实施进度,力争2009年新增国债项目投资占到全省的5%以上。积极实施农村安全饮水、以工代赈、易地搬迁、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项目,确保牛祁、古哈等6条通乡公路建成通车,争取新井至直滩、校宝至赛拉隆等一批通乡公路开工建设。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引进资金18亿元。

(二)科学实施节水增收,大力推进石羊河重点治理

坚持“两个坚定不移、一个积极探索”,科学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加快实施“节水增收入户工程”,坚持把日光温室作为节水增收的基本途径,继续按进度落实向民勤调水计划,完成凉州区向民勤分水9844万立方米的任务。科学合理分配水权,减少水资源配置总量1.5亿立方米,削减地下水开采量1.389亿立方米,年内关闭机井640眼、压减灌溉面积16万亩。抓好35个农业综合节水示范点,完成常规节水灌溉190万亩。继续坚持“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治风沙”的生态治理方针,继续抓好国家重点公益林、“三北”四期、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和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的源头治理。

(三)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实施工业富市战略

认真落实工业强省大会和全市工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和工业集中区的发展,着力培育和发展壮大以葡萄酒、小食品、肉食品为重点的食品加工业,大力发展以煤炭、水电、热电、风电和光伏发电为重点的能源产业。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着力打造支撑工业快速发展的平台。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工业“三废”综合治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支持现代农业建设的机遇,大力实施促农增收“六大行动”,推动农业经济全面发展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鼓励和扶持规模养殖,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产品销售和流通,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结合起来,实施生态移民搬迁2万人,力争当年减少贫困人口2万人。

(五)加大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和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办好第七届天马文化旅游节,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体系,有序发展金融保险业,健全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加强银政、银企合作,防范金融风险,积极探索农村金融制度和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仓储运输、咨询评估、科技研发、社区服务、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会化养老等领域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六)强化改善民生措施,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以落实省、市政府承诺的实事为重点,认真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11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00人,困难人员再就业1430人,不断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万人、普通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00人,积极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4%以上,报销比例平均达到60%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4%以上。完成城市廉租住房实物配租1640户、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发放租赁补贴4549户,完成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14985户;建成饮水安全工程18处,解决1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00公里,完成古浪县、天祝县2个客货运输集散中心和12个乡镇客运站建设;建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2万户以上。农村低保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当年脱贫2万人,新建敬老院7所,新增集中供养641人,集中供养率达到19.2%。建成16个乡镇文化站和350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中心一座,完成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2万户以上。

(七)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大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切实做好医疗卫生和计生工作,建设60个行政村卫生室,21所基层计生服务站。支持藏区加快发展,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积极发展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不断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实施“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治观念,继续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八)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保障,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价格和收费改革,深化金融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继续加大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积极推进以产权为核心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进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改善投资和建设环境,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 

 

(胡卫东  陈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