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12年前三季度陇南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情况分析
  • 时间:2013-02-21
  • 点击:23
  • 来源:

前三季度,陇南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30902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89%,比二季度回升10.76个百分点;产值单耗比下降19.01%,比二季度回升12.11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1%,比二季度回升8.3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222504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0.65%,比二季度回升5.15个百分点。

一、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特点

1、分品种能源消费情况。前三季度,陇南市用于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产品中,原煤消费量227081吨,同比增长19.31%;焦炭消费量30156吨,同比下降39.12%;汽油消耗量451吨,同比增长40.94%;柴油消费量2872吨,同比下降23.1%;电力消费91687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9.2%。

2、重点行业能耗消费情况。陇南市高耗能企业重点集中在水泥制造、铁合金、铅锌采选和冶炼四个行业。以水泥为主的非金属矿制品业生产综合能耗162241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6.56%;铁合金生产综合能耗6550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8.59%;以锌为主的有色金属冶炼生产综合能耗15503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0.75%;有色金属采选生产综合能耗54756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4.39%。四大高耗能行业总能耗为298008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96.43%。

3、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情况。前三季度,陇南市11家万吨重点能耗企业5家停产,能源消费277906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减少10901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77%,占规上工业能耗的89.93%。

4、全社会用电量情况。第一产业用电量3924万千瓦时,同比下降68.95%;第二产业用电量12346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9.84%,其中,工业用电量110434万千瓦时,同比下降23.22%,建筑业用电量1303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7.75%;第三产业用电量1925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81.27%。城乡居民用电量5216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5.36%,其中,城镇居民用电量2172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3.64%,乡村居民用电量3044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09%。

5、各县区能源消费情况。前三季度,武都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66412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5.4%;成县能耗136602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5.8%;文县能耗66576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8.07%;宕昌县能耗685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1.69%;康县能耗4333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3.49%;西和县能耗5311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3.39%;礼县能耗2426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3.73%;徽县能耗25507吨标准煤,同比下降7.48%;两当县能耗1178吨标准煤,由于是新增企业,没有同期数。

二、存在主要问题

1、重工业比重偏高加大了节能降耗工作的艰巨性。前三季度,陇南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单耗为0.47吨标煤/万元。其中,重工业产值单耗为0.56吨标煤/万元,轻工业产值单耗是0.08吨标煤/万元。重工业产值单耗是规模工业产值单耗的1.2倍,是轻工业产值单耗的7倍。同时,重工业能耗占工业能耗总量的比重日益增大,目前已占工业能耗的96.99%。

2、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前三季度,陇南市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油、电等能源为主,煤炭消费191498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2%,而电、油等能源消费量占总量很少的一部分。陇南市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等高污染的传统能源消费所占比重较大,对节能降耗形成较大压力。

四、措施建议

1、强化节能降耗责任。从前三季度数据看,虽然陇南市及部分县(区)规模工业能耗增幅下降,但是全社会节能降耗工作并不理想,需继续强化政府节能责任意识,严格按照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要求强化节能责任,对全社会节能降耗进度不达要求的县(区)要找出原因,及早督促整改,达到要求的县(区)也不能放松,充分挖掘其节能潜力,防止因思想松懈而影响节能成果。

2、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从源头上推动节能降耗。产业结构决定了能源的结构,要节能降耗,则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关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企业;限制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重化工业企业;完善重点耗能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快用高新、先进技术来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工业企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在源头上为节能降耗工作推波助澜。

3、继续加大技术改造步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通过节能技术改造更新,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水平,提升能源经济效益,促进能源与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工作,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管理,有计划的用先进节能设备把陈旧的高耗能设备逐步替换下来,这样既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又能相应地节约开支、减少费用,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4、动员全社会树立节约和保护能源意识。要努力营造浓厚的节能降耗的社会氛围,将节水、节油、节电、节约原材料等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公民的生产生活中去。对生产型企业的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要制订出严格的奖惩标准。要逐步淘汰产出率低、层次低的企业,形成以能源消耗作为调控手段的促进产业升级的良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