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07年园区经济
  • 时间:2009-03-14
  • 点击:62
  • 来源:
    一、2006年开发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2006我省开发区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一方面抓清理审核,一方面抓规范提高,按照国家开发区要以“培育和发展工业项目为主、吸收外来资本为主、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为主、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主”的方针,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努力开展各项工作,积极推动开发区建设和发展迈上新台阶。经过一年的建设,全省开发区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下发的《关于印发〈清理整顿开发区的审核原则和标准〉的通知》精神,从2006年年初开始,在2005年对全省开发区进行初步审核以及向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报《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上报我省省级及以下开发区清理审核工作结果的函》的基础上,就清理审核开发区事宜反复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进行衔接,及时向省政府请示汇报有关事项,并与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环保局、各市州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反复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期间,省政府分四批对拟保留的开发区进行了批复,进一步明确各个开发区的名称、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等。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省政府的批复,对决定保留的我省开发区分四批作了公告。截至2006年底,全国开发区清理审核工作基本结束,我省51个国家级和省级及以下开发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最终经国家公告保留的开发区为36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34个。并且国土资源部已经全部公告四至范围和审核面积。34个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25856公顷,审核面积15397公顷,建成面积6446公顷。开发区的主导产业集中在农副产品加工、新材料、装备制造业、生物制药、现代中药等方面。通过这次审核,全省各市州对开发区的认识更加明确,对开发区工作愈加重视,加强了开发区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管理机构更加明确和合理,管理制度和办法更加完善,为全省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 在搞好清理整顿的同时,开展了全省工业用地规划工作。根据省政府指示,省发展改革委和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环保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我省(县、区)工业用地规划工作的意见》(甘发改地区[2006]363号),要求各县(区)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因地制宜、集约经营,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原则,以合理节约利用土地,统筹规划工业用地为目标,做好工业用地规划工作,为当地“十一五”期间工业化和城镇化留足发展的空间。
    (三)注重学习和借鉴,探索开发区建设的新思路。在开发区清理审核的过程中,省发展改革委组织人员赴四川、重庆、陕西等省市进行了调研,寻求开发区制度创新和管理经验,撰写了“对四川、重庆、陕西三省市开发区建设情况的调研与思考”调研报告,并上报省上主要领导参阅。同时,多次赴全省各市州调研,全面掌握情况,探索开发区发展的新路径。针对我省开发区的现状,着重提出了“对兰州市开发区发展的若干建议”,对兰州市开发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提出了具体意见。
   (四)加强项目管理,用好开发区专项资金。为了促进全省园区快速健康发展,根据《甘肃省开发园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2006年年初,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对2005年园区专项资金安排的中国科学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等6个省级重点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撰写了调研报告,分送相关部门。在调研的基础上,认真编制了2006年度园区专项资金的投资计划,筹措2000万元对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2个国家及省级重点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投资。项目资金的安排大大调动了各地发展园区经济的积极性,推动了开发区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
    但是,总体评价我省开发区的发展,仍显缓慢,同时在园区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促进开发区有效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开发区中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层次低,技术装备水平和专业化协作程度不高,尚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开发园区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部分开发园区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不明确,建设起点不高,产业雷同,缺乏特色,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三、2007年开发区工作的重点
    就我省而言,大多数开发园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上规模、上水平的开发区所占比例还很小,总体上不存在过热的问题。因此要正确处理清理整顿和规范提高的关系,研究制定有关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努力将有特色、有发展前景的开发园区做大、做强,使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理顺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管理机制
    进一步明确开发区管理机构,以便统一负责开发区设立审核、规划制定、宏观指导、部门协调、政策制定等工作。按照“十一五”期间国家和省上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区域发展的指导方针,建议省政府出台和实施“促进开发园区建设发展的意见”,进一步优化园区空间布局,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使园区建设与当地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保持一致。协调各地各部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不断优化园区发展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做好园区土地供给、规划审批、环境评估、技术进步等方面服务工作。引导各园区管理机构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加快建设园区现代通讯设施和园区信息化水平。
    (二)面向未来发展,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和国土资源部的公告,着手开展36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的规划修编工作。结合新一轮土地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开展,积极推进工业用地规划工作。积极推进各县(区)工业用地区的具体空间布局,四至范围及总体发展规划工作,争取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每个县(区)都能规范设立工业集中区,集约做好基础设施和“三废”处理,增强园区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依托比较优势、突出开发区发展特色
    各类园区应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拉长优势特色产业链,大力发展优势资源的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对在产业上已经形成规模和特色的园区,继续巩固发展成果,努力提高发展水平,使产业规模和产品档次不断提升。加大对园区传统产业的改造,扶持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科技开发能力的优势企业,通过利用省内外资金开展跨区域经营,培育一批开发型骨干企业。促进科技进步,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把园区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资源集约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把发展园区建设与发展县域经济、非公经济结合起来,使园区经济成为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四)创新开发模式、完善基础设施
    引导各市、县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管理,充分利用好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同时,积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更多地依靠市场化运作,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向市场,尽力吸引国内外各种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以“政府规划、企业经营、多元投资、市场运作、项目带动、滚动发展”模式推进园区建设,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在公平公正、互利双赢的基础上,广泛吸纳社会各方力量和各种生产要素以入股、参股、集资、承包、租赁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组建园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鼓励各种投融资公司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园区开发建设;积极支持和鼓励国内外大公司以包区整片开发等经营模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
    (五)坚持发展抓项目、提高引资质量和水平
    开发区是各地招商引资的窗口和项目建设的集聚地。今后,各类开发区还要继续立足对外开放、借助外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扩大招商引资效果,吸引更多的企业和项目入园进区,促进园区经济的发展。各开发区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和功能优势,创新招商引资的策略和方式,精心策划招商引资的重点;要根据开发区产业发展方向,研究可行项目,引进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性强的龙头型大项目;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通过利用落户的大项目,积极推进增资扩产和产业链招商,拉长产业链,形成项目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