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06年临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时间:2009-03-15
  • 点击:222
  • 来源:

一、2005年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州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打民族牌、走民营路,谋富民策”的总体思路和“抓项目、强产业、兴教育、解难题、促发展”的工作重点,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州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强化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认真贯彻国家、省上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着力引导发挥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全州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了新提高。全州实现生产总值56.23亿元,增长10.5% ;财政收入达到4.12亿元,增长27.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37元,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80元,增长7.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4年的28.8: 27.8:43.3调整到27.3: 29.1: 43.6

(二)积极支农惠农,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较大改善。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着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扩大洋芋、花椒、双低油菜等优势农产品种植规模,培育优势品牌,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进程。粮食总产量48.5万吨,农业增加值15.35亿元,增长5.5%。加快畜牧产业进程,新建规模养殖场82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012户。大搞劳务输出,全年共培训农民工11.33万人次,输转劳务39万人次,创劳务收入6.8亿元。全面实施扶贫攻坚,在70个村实施整村推进参与式扶贫,在一些生存条件艰苦的地方实施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工程,搬迁群众1118户,全年解决了1.32万绝对贫困人口和2.6万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工交商贸持续活跃。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突出技术创新,拓宽经营领域,集中整治高耗能污染企业,工业产品大幅增产,产销衔接良好,效益逐步好转。实现工业增加值12 亿元,增长14.3%。产销率达到100.8%。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完成客运量828.96万人,增长10.91%;货运量332.77万吨,增长 14.09%。消费市场日益旺盛,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亿元,增长11.1%。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64.01亿元,增长17.44%。对外贸易出口额达到675万美元,增长26%

(四)扩大投资规模,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紧扣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共争取到国家投资4.86亿元,比上年增加1.08亿元。坚持经常性招商与节会招商相结合,签订招商引资项目76个,签约总额21.76亿元,落实到位资金9.78亿元。建立州级信用融资平台,落实国家开发银行县域经济发展贷款资金1.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1.4亿元,增长17%,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强劲态势。永积路、关家川电站等156个项目开工建设;黄河炳灵电站实现截流,洮河莲麓电站对外公路及附属工程开工;州庆重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康临二级公路完成投资1000万元,州医院门诊综合楼、临夏师范综合教学楼、临夏饭店贵宾楼、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二期完成主体工程,康临高速公路可研报告已上报国家发改委;临夏市污水处理、和政吊滩东干渠等134个续建项目进展顺利;永民红公路基本完工;东乡县县城进行了大规模改造,积石山县城道路及排水等项目基本建成,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临夏中学综合教学楼、临夏市红园文化广场等17个项目竣工验收。甘肃省咨询中心临夏分中心成立运行,项目咨询评估工作得到加强,临三路等五条通乡公路、农村寄宿制学校、日元贷款等192个项目前期工作取得进展。

(五)加大基础投入,社会事业明显进步。社会事业领域年度投资近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州疾控中心、东乡县人民医院、临夏市文化图书楼、永靖五中危房改造等项目竣工验收,投入使用;临夏县文化馆、康乐县莲花山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开工建设;4所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完成投资5586万元。计划生育以创建优质服务县为目标,开展集中整治,强化规范管理,实施“少生快富”工程,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加大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力度,发展旅游经济,全年接待游客7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5亿元。公检法司基础设施项目增多,26所基层派出所开工建设,17所乡镇司法所竣工验收。重视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心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和谐社会建设取得进展。

(六)推进各项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95户企业完成改制任务,改制面达到92.2%,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对企业不使用政府资金建设的项目,按不同性质,开始实行备案制和核准制;行政审批改革步伐加快,调整、取消审批事项64项;教育“三项制度”改革和乡镇卫生院“五制”改革全面展开;科技特派员制度开始推行。

二、2006年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收入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人口自增率控制在8‰以内。

要实现上述预期目标,需要着力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继续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以交通、能源、水利、城镇基础设施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发展后劲。争取开工康临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祁家渡口大桥、祁杨码头、全州城市电网改造、洮河莲麓电站、积石山县高家水库、永靖县污水处理、东乡、康乐县城道路及排水等工程;加快临合路、和合路、黄河炳灵电站、永靖县拥宪渠等续建项目进度,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建成康临二级公路、永积公路和三塬至临夏市、锁南坝至蒿支沟、汪集至车家湾、二郎岗至新庄、八松至新集5条通乡油路、临夏市污水处理厂、广河和康乐县城给水改扩建。推进以临夏市东区开发为重点的城镇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开展试点,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从品种、品质、品牌入手,积极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扩大洋芋、花椒、蔬菜、中药材、啤特果等特色种植业和林果业种植面积,加大对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引导支持农民成立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以发展劳务经济为重点,狠抓劳务培训,建立稳定的劳务输转基地,拓宽输转渠道,强化管理服务,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维护合法权益,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规范化、科学化程度。全年争取培训劳动力8万人次,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40万人次。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要求,集中力量扶持发展一批规模养殖大户和专业村,重点支持以康美、康兴、八坊清河源、华安等为主的龙头企业,真正把清真牛羊肉、清真乳制品做大做强。加快农技推广、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疫病防治等“三农”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民开拓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在实施好农村“六小”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同时,以“饮水、沼气、通路、送电”四项工程为重点,积极争取国家扶持,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参与式扶贫和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8个村实施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工程。利用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扎实开展社会帮扶、结对帮扶等行之有效的扶贫活动,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三)以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为重点,努力提高工业水平和质量

支持冶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企业的技术改造,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确保工业增加值增长13%。积极争取高新技术项目,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继续清理整顿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施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扶持发展民营经济,强化民营企业管理,积极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实施资产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因地制宜,组建企业集团,实现强强联合。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完善园区发展政策,引导和鼓励各类企业向经济园区集中,重点抓好临夏市民族经济开发区、达板、临园、双城、盐锅峡5个省列重点园区建设,加快经济园区发展,提升园区发展层次和对外吸引力。

(四)以加大社会事业投入为重点,促进和谐社会进程

继续实施“两基”攻坚、中小学危房改造、远程教育项目,康乐县实现“两基”目标,15个乡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开工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项目,建成临夏师范综合教学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支持永靖县与省内大专院校合作,建立职业教育基地。开工建设州传染病区医院,东乡、康乐、广河三县医院,广河、临夏县妇幼保健院和全州45所乡镇卫生院项目,建成州医院综合门诊楼,完善州县乡医疗卫生体系,提高防病治病能力。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加快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古动物化石、恐龙足印、黄河三峡、民族风情等优势品牌的包装宣传力度,提升旅游经济效益。开工建设州博物馆,建成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二期和临夏饭店贵宾楼,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和接待能力。建成州体育场,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整合职业培训资源,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强社区建设,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救助制度建设。进一步搞好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等各项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五)以扩大投资规模为重点,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不断深化对内对外开放,积极拓宽筹融资渠道,努力扩大投资规模。借助州庆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以优势资源、优势项目广泛吸引外资及民间资本,加强合作,实现双赢。完善州级信用融资平台,加强衔接沟通,扩大以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为重点的金融资金额度,促进合作开发。以重点项目为纽带,鼓励、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建设,加强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指导,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激活民间资金潜力,形成全社会共促发展的局面。巩固扩大出口市场,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六)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全面完成未改制国有企业的改制任务,基本实现国有经济民营化。进一步改进和规范各类投资管理,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完善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制和备案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选择12个公益性政府投资项目开展“代建制”试点。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深入推进以乡镇机构、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借鉴试点经验,在全州范围内推行教育“三项制度”改革、乡镇卫生院“五制”改革和科技、文化等事业单位改革。

(七)以提高建设水平为重点,全面开创项目建设新局面

2006年国家的投资重点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科技基础研究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涉及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需要抓紧解决的项目建设等。要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抓紧实施“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确保120个新开工项目按期开工建设,129个续建项目按时限要求完成建设任务,67个竣工项目尽快建成发挥效益,163个前期项目顺利推进。集中力量抓好规划项目的前期工作。列入“十一五”规划的项目,是各县(市)、各部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谋划的成果,比较贴近国家近中期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进一步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行项目前期工作业主负责制。充分发挥咨询中心的职能作用,切实提高项目咨询、论证、决策的科学性,提高项目前期工作精深度。建立数量充裕、质量可靠的项目储备库,开展动态跟踪,争取更多项目早日落实。进一步拓宽筹融资渠道。立足特殊州情,对符合国家支持领域的项目,加大汇报衔接力度,力争使我州争取的国家投资占全省的比重有所提高。重点争取刘家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通乡油路、病险水库加固、基层法庭、派出所、看守所、司法所、检察院办案及业务用房、7县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县城供水旧管网改造、62所乡(镇)卫生院、各县(市)计生服务站、乡(镇)计生服务所、社区服务等项目。同时,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到位的项目运行机制,通过招商引资、银行贷款、民间筹措、公私混合、股份筹措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扩大投资来源和规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项目实施水平。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切实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等制度,强化国家投资项目招投标监管,开展重大项目稽察,加强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改善项目管理的薄弱环节,促进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尝试开展项目建成运营效益后评价工作,着力提高投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