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24年一季度甘肃经济形势分析及上半年预测
  • 时间:2024-06-12
  • 点击:0
  • 来源: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运行调度会议部署,制定实施打好高质量发展“六场战役”行动方案,出台巩固经济持续向好态势58条政策措施,铆足干劲抓发展,坚定信心开新局,加力推进“四强”行动,全省经济运行向上向好态势巩固增强,初步预计上半年经济增长6%左右。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主要指标稳步增长,增速居全国前列

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825亿元、同比增长5.9%,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9位,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7亿元、同比增长7.5%,比全国高4.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4位,创历史同期最高增速;第二产业增加值970亿元、同比增长9.8%,比全国高3.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3位;第三产业增加值1659亿元、同比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比全国高5.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5%,增速居全国第6位。

 

图1  2022—2024年甘肃经济总量季度趋势图

(二)三次产业持续向好,生产供给稳步增长

一是农业生产稳中向好,畜牧业平稳发展。春耕备耕进展顺利,今年春季降水量较往年同期充沛,土壤墒情、苗情总体良好,春耕农资储备工作全部就绪,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储备量分别占需求量的90%、84%、81.4%、88%,农资价格总体平稳、稳中有降。设施农业稳中有增,蔬菜播种面积96万亩,产量140万吨,分别同比增长5.5%和6.1%,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117.9万亩,建立48个单产提升千亩以上科技示范基地。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升,牛、羊、猪、禽存栏分别同比增长5%、8%、3.5%和10%,肉、蛋、奶产量同比增长9%、8.5%和15%。二是工业生产高速增长,重点行业支撑有力。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2.9%,制造业增长11.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1%。稳步实施“三化”改造,310项重点改造项目开(复)工179项,完成投资16.9亿元。加快推动数实融合,制定印发《“智改数转网联”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举办5G+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活动启动会,建成4家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加快培育企业入规做大总量,新增入规企业383户,新入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倍,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个百分点。重点市州和骨干企业支撑有力,兰州新区、平凉等8个地区工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白银有色、华亭煤业、东兴铝业等6家产业链链主企业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个百分点。建筑业同比增长9.8%,其中占比39.5%的土木工程建筑业产值增长26.6%,拉动建筑业增长9.3个百分点。三是消费性服务业持续活跃,文旅消费火爆出圈。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3.3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比1-2月提高0.4个百分点。多措并举促消费,制定2024年全省促消费活动方案,统筹2180万元开展迎新春年货节、“焕动金城欢乐购车展”“绿色家电嗨购节”等系列促消费活动近2000场,发放各类消费券2730余万元,拉动消费突破9亿元;组织第三届直播电商大赛,联合阿里、京东、抖音等知名电商和本土平台举办“网上年货节”,实现网上销售额31.7亿元。文旅市场出现爆点,接待游客超过7250万人次、旅游收入495亿元,同比增长34.5%和56.8%。“暖心瓜州”“甘肃社火”“陇原春晓·陇南诗会”“天水麻辣烫”等热点登上各大网络平台热搜榜单,吸引全国四面八方游客走进天水、走进甘肃。3月以来,天水市累计接待游客63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5亿元。各地抢抓“天水麻辣烫”热点,赴天水市集中开展文艺展演和文旅宣传推介活动,展示甘肃各地不同文化旅游资源魅力。

 

图2  2022—2024年甘肃规上工业增加值月度累计增速(%)

(三)重大项目加速落地,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7%,基建投资增长8.7%,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0%,较1-2月收窄3.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同比增长6.9%,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24.9%。一是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全省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8.6%,占全省项目投资的84.6%,贡献率为77.3%。基础设施和产业类项目进展顺利,有力支撑了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1-3月,全省重点投资项目开复工1673个,开复工率84.54%,完成投资369.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1.1%,总体进展良好。二是重点领域投资增速加快。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5.7个百分点。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加大投资支持力度,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1.0%。三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召开全省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编制资源、产业链、基金招商3张图谱,制定项目、投资机会、产业政策3张清单,夯实招商工作基础。全省实施省外招商引资项目1739个,到位资金1504.23亿元、增长106%,高速增长势头明显。

 

图3  2022—2024年甘肃固定资产投资月度累计增速(%)

(四)新动能新优势加快成长,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改善

一是新能源产业增势良好。以获批国家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为契机,风电光伏、抽水蓄能、输电通道等一大批项目加快建设,新增新能源并网装机373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23%,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5.2%。二是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规模以上工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0.2%、9.7%和6%;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5%、13.5%和6.4%,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8.4、3.9和10.5个百分点。三是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做实强科技行动,新增12家单位签订省联合科研基金项目合作协议,筹集1.1亿元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52亿元、增长19%;新产品销售收入、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64%和78%。四是先行指标表现亮眼。随着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全省发电量同比增长12.88%、全社会用电量增长8.3%、工业用电量增长7.95%、外送电量增长27.4%。铁路、航空、公路客运量分别增长30.4%、22.6%和21.7%,铁路、航空货运量分别增长21.5%、44%。五是市场活力有效激发。新设经营主体6.66万户,其中企业1.74万户,实有经营主体236.9万户、同比增长6.78%,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持续深化电价市场化改革,推动全省工业企业降低用电成本,工业企业电价同比下降0.033元。

民生领域支出持续扩大,民生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一是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推进。加快实施积石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省级专项规划、方案,交通、水利、住房、特色产业等领域项目加快建设,25个除险加固教育项目基本完工,灾区学生春季如期开学,灾区群众过渡期生活平稳有序。二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扎实开展“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全省各地共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2800多场,发布用工岗位170多万个,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22.3万人。城镇新增就业9.3万人、同比增长14.8%,城镇调查失业率5.6%。三是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43元、同比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46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5元、增长6.8%。四是公共服务保障有效。“强县中、增学位、建宿舍、扩食堂”工程深入实施,有力推进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大基本生活救助,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91.13万人,实施临时救助12.39万人次。

二、持续巩固经济向上向好态势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隐忧

(一)近期墒情及畜产品价格下降需引起重视

一是河西局部墒情出现问题。受去年伏秋干旱延续影响,石羊河流域局部出现旱情,后期若无有效降水天气过程,山丹、永昌、民勤等县部分耕地用水不足。二是畜产品价格弱势运行。猪价短时间难以反弹,肉牛市场价格同比下降16.02%,活羊、肉羊降幅在7%—14%之间,生鲜乳价格小幅回落,很多中小奶牛养殖场经营困难,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鸡肉、鸡蛋价格虽高于盈利平衡点,但行情不及去年同期,盈利水平一般。

消费需求增长不及预期

一是重点商品拉动不足。汽车销售领域,全省限上商品零售额占比30.9%的汽车类增速8.3%,没有延续从去年7月份开始持续2位数增长的态势。欧美国家对汽车战略性调整,给国内车企带来库存焦虑和降价冲动,2月份以比亚迪为首的头部新能源车企大幅降价,消费者观望心态增强。成品油销售领域,全省限上商品零售额占比27.9%的石油类增长5.3%,较去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二是重点企业支撑不足。零售业销售额增长较慢,汽车、油品销售额占限上商品零售额的60%,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价格下调等影响较大,全省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1.5%,比去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

)工业稳增长存在不稳定因素

一是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工业受国内外市场环境影响较大。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除电解铝价格微涨、阴极铜价格基本持平以外,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回落,对工业总产值和利润总额造成不利影响。二是省外市场需求不足对新能源产业带来影响。各省区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部分受电省区电力消耗减少,同时硅晶片价格下降,相关新能源企业利润空间收窄。

三、2024年经济运行环境分析

(一)全球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受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货币政策紧缩、大国博弈、非经济因素干扰等加剧全球环境的严峻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主要国际机构对2024年世界经济增长均持不乐观态度。联合国(1月)、世界银行(1月)、经合组织(2月)分别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至2.4%、2.4%和2.9%;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测算,2024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中低速增长轨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7%左右。美国经济在制造业回流和科技创新支撑下保持相对平稳增长,欧元区经济受通货膨胀影响难见好转,日本加息有望对经济有所提振,以印度、中国为代表的亚太经济体延续稳步恢复势头。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降息预期增强,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趋势有望缓解,但部分经济体在高利率环境下仍面临汇率震荡、主权债务压力。俄乌、中东等局部冲突或进一步引致全球市场割裂、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和投资避险情绪变动,我国对外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仍面临较大挑战。

(二)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加力显效

我国经济延续恢复回升态势,境外金融机构包括IMF、OECD、WBG,以及高盛等投行预测2024年我国经济增速普遍在4.5%-4.8%左右,国内金融机构普遍预测增速在5.0%左右。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高素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壮大,发展内生动力不断积聚,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短期内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扩内需,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将加快细化落地。财政政策推动万亿规模专项债及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序投放,货币政策加快降准、抵押补充贷款增发等工具落地,对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的资金保障将明显增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扩内需配套政策落地,有望推动地方内需回暖;随着传统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培育力度加大,民营经济、外资外贸、就业创业等领域举措落地,企业预期将得到提振。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回稳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仍面临外部环境趋紧、市场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挑战。

(三)甘肃正处在追赶进位的关键阶段

目前甘肃正处于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叠加和自身优势加速释放的历史交汇期,“一带一路”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等国家战略机遇叠加并深入实施,持续放大政策组合效应,经济发展潜力活力将逐步释放。从支撑因素看,加快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四强”行动,能源、交通、产业、社会事业等领域重大项目将加快落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带动产业升级,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将强化骨干企业“压舱石”作用,民营经济促进政策将持续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增效、大有可为。但也面临外部发展环境趋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有效市场需求不足,以及大项目支撑带动作用有限、政府投资增长放缓和民间投资乏力等影响,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可能呈现波动趋势。

四、加快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对策建议

一季度全省经济开局良好,二季度是抓推进、抓落实、抓突破的关键期,仍需深挖增长潜力,全力推动落实稳增长政策措施,持续巩固当前经济运行良好势头。

(一)强化调度加快工业增长

一是着力培育产业链条韧性。筹备举办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会、产业链产业集群推进会,加快实施178项产业链重点项目。开展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认定。做好2024年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筹备工作。二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落实落细《甘肃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保障“三化”改造重点项目开(复)工。尽快组织开展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申报工作,聚焦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更多新质生产力。三是推动企业竞争力突破提升。加快全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企业“规下转规上”,促进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积极申报国家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推动兰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取得实效。落实清理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持续抓好清欠工作,保障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持续加力扩大有效投资

一是深入推进重大项目百日攻坚行动。抢抓施工黄金期,做好兰张三四线武张段可研批复、陇电入浙工程核准开工等前期工作,加快推动唐家河等5处煤矿开工建设。加速新能源项目建设,加快国家第一批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确保6月底前除光热部分外的814万千瓦项目全部建成并网。二是提质扩面促投资。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为契机,积极谋划重点产业、市政基础设施、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更新改造项目。鼓励企业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强化研发设计、信息服务、设备租赁等生产性服务项目招引。组织开展“千企调研纾困”,举办重大项目向民间资本推介活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等领域项目建设,促进民间投资回升向好。三是创新房地产行业发展新模式。一视同仁支持优质国有房企和优质民营房企,加快推动第一批31个“白名单”项目融资贷款尽快落地,改善资产负债状况,满足合理的融资需求。推动积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探索房地产市场“以旧换新”,带动规模化家装家居消费。建立省市县统一的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政策,取消提取限制政策。推广“房票”制度,与房地产企业联合,向来甘留甘人才发放房票补贴。

(三)深挖潜力促进服务业快速增长

一是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持续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加快开展汽车、电子产品、家居家电等大宗消费以旧换新活动。发掘新消费增长点,拓展新型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突出地域文化传统特色,着力培育线上学习服务、“互联网+医疗健康”、在线文娱、智慧旅游、线上办公、无接触交易服务等新型消费场景。二是挖掘更多市场消费“爆点”。引导“天水麻辣烫”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让消费热度不断转化为消费增量,适时增开旅游专列、空中航线,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延长景区景点开放时间,制定出台景区门票优惠政策,改善旅游消费体验。组织好兰州马拉松等赛事,乘势扩大文化、旅游、体育消费。发展新个体经济,支持电商“直播带货”“短视频促销”,培育支持地方“网红”,扩大区域线上影响力。三是增加优质服务供给。促进房屋租赁、家政服务等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加快应对市场需求,增加品质化婴幼儿照护、健身养老、体育文娱等业态供给,培育优质服务品牌,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升级。加快升级消费质量标准,鼓励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完善服务标准制定、认证、标识等制度建设。

(四)鼓足干劲抓招商优环境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精准度。深化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引,将新能源及其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有色冶金、石油化工、文旅康养等产业链作为首要招商目标,以招商引资实效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围绕打造“一核三带”,围绕行业头部企业精准招商。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注重驻点招商,强化区域协作,找准产业契合点,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注重以商招商,强化延链补链强链,在甘央企先作为、省属企业作表率、商会协会架桥梁,政企同心合作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注重资本招商,引入风投模式,借力产业基金、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招商。三是健全招商激励评价机制。加大对市级部门、国企、市(县)区、开发区及重特大招商项目招引团队的激励力度。严格落实全省“重大项目”“招商活动”通报机制,按季度对14个市(州)及兰州新区和14条产业链执行链长部门招商引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四是高质量优化营商环境。借鉴东西协作帮扶机制经验,对标东部发达省市同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加快实施金融供给,为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发更多信用贷款、轻资产抵押、贸易链融资等金融产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切实减小制度性交易成本。

(五)更大力度稳定外贸进出口

一是着力增进口扩出口。落实《用好“一带一路”最大机遇推动甘肃外贸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用足用好稳外贸项目资金政策,支持风电整机、光伏产品深入拓展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巩固高原夏菜、苹果等优势产品出口良好势头,推动金川公司、白银公司等扩能改造,促进矿产品进口止跌稳增。二是以更宽视野扩外贸。持续深化与青岛、天津、连云港等重点陆港海港合作,推动口岸、综保区、指定监管场地等平台串点成线、联动发展,积极开辟国内国际新航线,扩大对外开放纵深空间。三是以更实举措促外贸。做好广交会参展工作,组织参加中东欧博览会、进博会等境内外展会,筹备与泰国商业部续签贸易合作谅解备忘录。完善跨境电商综试区“六体系两平台”,指导兰州新区综保区挖掘二手车出口增长点,支持引进外向型企业,拓展外贸发展新空间。

(六)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一是高质量稳岗就业促增收。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鼓励在甘大型企业、中央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发挥“三支一扶”“特岗计划”“西部计划”基层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力有序推进城乡综合零工市场建设,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二是兜牢兜实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员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心与关爱。三是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积极落实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课题组:

柴丽萍:甘肃省经济研究院院长

张  帆:甘肃省经济研究院宏观室主任、高级经济师

杨  永:甘肃省经济研究院宏观室副研究员

张旭春:甘肃省经济研究院宏观室研究实习员

李  丹:甘肃省经济研究院宏观室研究实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