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4-06-11
- 点击:0
- 来源:甘肃日报
巍巍祁连山,漫漫丝绸路。千里河西走廊,巍峨壮观的雄关矗立在雪山与戈壁之间。初夏时节,这里风和景明,碧空如洗,绿树葱茏,阳光洒在关城城楼上,闪烁着耀眼光芒。
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主会场活动在嘉峪关市举办。今年的主题为“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全省文博工作者相聚在丝绸之路要冲、河西第一隘口——嘉峪关,共同呼吁全社会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让文化遗产保护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欢迎各地游客到嘉峪关旅游,接下来让我带您畅游天下雄关。”刚走进关城内,今年8岁的“红领巾讲解员”赵明哲开始向游客介绍嘉峪关因企设市、因关得名的历史。
为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近年来,嘉峪关城市博物馆主动向全市小学招募、培训“红领巾讲解员”,让更多青少年在讲解的过程中触摸城市历史,感受嘉峪关日新月异的发展。
“我的讲解能让更多人了解雄关的历史,我很自豪。”赵明哲说,为大家讲述文物的故事,就好像同文物开展了一次古今对话,每次讲解都加深了他对文物文化的理解。
“戈壁与绿洲在这里碰撞,长城从这里绵延万里,不可思议,太美了!”第一次来西北旅游的天津市民刘乃娟登上城楼时感叹,当地文物保护开发得很好,她折服于古人的智慧,也被雄关和大漠扑面而来的厚重历史所吸引。
“时逢端午佳节,关城景区工作人员免费为游客发放艾草,这份贴心令人感动。”来自江西的游客郑丽告诉记者,她对嘉峪关的印象是干净、绿色、开阔。
“本次活动,我们在现场设置了嘉峪关特色非遗展示、非遗产品和文创产品。”嘉峪关关城景区开发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文娟说,想让广大游客在游玩嘉峪关关城景区的同时,参与非遗保护和文化传播,以创新方式提升广大群众对文物遗产、非遗文化的认知和保护意识,进一步激发大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丝路文化与长城文化在嘉峪关交汇交融,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记忆,是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和智慧结晶,也是弥足珍贵的物质精神财富。
“嘉峪关市历史遗存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嘉峪关市抢抓文物保护事业发展战略机遇,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力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了关城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文化遗产数字再现、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展示等工程,2023年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单位,是全国唯一以长城专题开展保护利用示范的地区。”嘉峪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锋涛介绍,未来,嘉峪关市将持续深化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举措,努力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真实、完整地保护传承下去。
据了解,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省文物局在主会场组织展览展出、非遗展演、文创展示和相关战略协议签订、精品项目推介、保护成果展播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普及等活动,各地文博单位组织开展710多项精彩纷呈的文物展览展示和惠民活动。
“近年来,全省文物系统落实国家战略,推进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河西走廊国家文化遗产线路,创建嘉峪关长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在陇原大地守好文物安全红线底线,实施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持续提升革命文物保护管理运用水平,深化博物馆改革创新发展,让文物全方位‘活’起来。”甘肃省文物局二级巡视员白坚说。(记者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