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平凉市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农村供水稳定的做法成效及建议
  • 时间:2024-07-16
  • 点击:0
  • 来源:甘肃省水利厅网站

近年来,平凉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和关于水库安全、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综合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落实全覆盖管理责任,实施全周期动态监管,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农村供水保障工作成效显著。

一、夯实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基础

一是落实安全责任制更加严格。严格落实水库大坝安全责任制,汛前逐座核实并公布中小型水库大坝安全责任人,督促落实市县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安全运行责任制。坚决贯彻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全省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精神,汛期对水库开展全覆盖电话抽查,持续跟进强降雨变化趋势,及时传达省水利厅、市气象局相关预警信息,有效促进责任人履职尽责,确保每座水库有人管、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担。

二是工程运行管理更加规范。不断夯实水利工程运行管护基础,近年来完成了农村人饮工程年度维修养护,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小型水库维修养护,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项目及大坝安全监测,崆峒北杨涧、泾川朱家涧、庄浪花崖河等水库注册登记,崇信汭河、崆峒泾河、庄浪阳川、静宁甘渭川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崆峒、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等6县(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建设任务,成功创建甘肃省农村供水五星级水厂3处,四星级水厂5处,水利工程精准化、信息化、现代化管理能力提升。

三是部署度汛措施更加到位。立足“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汛前全面部署水库、堤防、水闸安全度汛工作,部署应急处置措施,要求提前落实应急抢险力量和物资。指导各县(市、区)完善水库调度规程和应急预案,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开展。突出抓好病险工程安全度汛,逐库落实限制运用措施,严格“病险水库主汛期原则上一律空库运行”要求,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万无一失。

四是工程隐患排查治理更加细致。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风险意识,针对运行管理薄弱环节,开展水库、水闸、堤防险工险段安全运行监督检查。2021年以来全市质量监督覆盖率达100%,坚持每年对在建项目质量安全抽查检查。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全覆盖开展水库、堤防工程汛前检查,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督促各县(市、区)强化问题整改,及时消除闸门启闭异常、溢洪道侵占、近坝岸坡失稳等重大安全隐患,确保度汛措施落实到位。

二、提升农村供水标准和保障水平

一是巩固拓展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持续对农村供水工程运行和脱贫人口饮水状况进行监测,健全农村供水问题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对2021年以来反馈的农村供水投诉保持发现一起问题解决一起问题,确保投诉动态清零。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做好应急供水物资储备,加强风险识别和控制,强化预演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供水风险底线。

二是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加快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供水管网延伸覆盖,2023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8.99% ,农村集中供水率99.54% ,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89.6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的比例明显提升。引洮二期静宁城乡供水配套工程全面建成通水运行,引洮二期庄浪应急供水工程将于2024年建成通水,崆峒白杨林、麻武、泾川刘李河、崇信枣林沟、崖子、庄浪阳川上峡口等水库开工建设,崆峒白杨林、崇信崖子、庄浪梁河等水库建成并下闸蓄水,灵台邓家川建成主体,灵台新集水库将于2025年建成。

三是提升农村供水水质保障水平。对标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强化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过程管理。加强水源保护,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加快推进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全市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施设备配置率达到国省标准。会同卫健疾控、水文部门加强农村水源水和饮用水水质检测监测,强化县级水质检测中心水质每月定期巡检和千吨万人水厂化验室水质日检,扩大水质监测覆盖面。

四是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压实农村供水保障“三个责任”,健全“三项制度”。按照“设施良好、管理规范、供水达标、水价合理、运行可靠”的要求,根据农村人口流动趋势、产业分布等,优化农村供水工程整体布局,华亭市、庄浪县探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灵台县千吨万人和千人供水工程,推行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全市千吨万人、千人及以下供水工程实现标准化创建目标,争取于2030年底全部实现标准化管理。

(撰稿:王蕊;审核:赵正鑫;编辑:戴晓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