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4-07-22
- 点击:0
- 来源:甘肃省水利厅网站
庆阳市截止2023年底,累计建成各类淤地坝933座,占全省1743座的53.5%,分布在8县(区)70多个乡镇、300多条沟道中,交通不便、管理困难、防汛压力较大、度汛形势严峻。入汛以来,庆阳市水保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高度自觉,全面细致排查整治淤地坝防汛各类风险隐患,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密的监管、最有力的措施,层层压紧压实淤地坝防汛责任,全力守护黄土大坝安全,确保河湖安澜、人民安全、社会安定。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抗旱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精神,本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着力提高淤地坝防汛的政治站位,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大力提升风险预见和处置能力,着力防范化解水旱灾害对淤地坝防汛造成的重大风险隐患。
二是靠实工作责任。紧紧围绕“零溃坝、无伤亡”这一目标,督促各县(区)人民政府严格落实淤地坝运行管理主体责任,逐坝确定淤地坝防汛“三个责任人”(其中行政责任人89人、技术责任人8人、巡查责任人464人),在省市县各级媒体进行公示,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全面压实防汛责任,切实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层级、每个岗位、每个责任人;同时举办安全生产及淤地坝防汛培训班1期,加强责任人业务培训,增强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着力构建起各级政府负责、行业监管、全民参与、社会监督的淤地坝防汛保安工作格局。
三是开展销号治理。按照水利部《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登记和销号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汛前对全市68座中型、389座小型已淤满或修复利用技术上不可行、经济上不合理的淤地坝,采取修建排洪渠、坝库区域植树种草等安全措施,在保证原设计标准洪水下泄畅通的前提下进行了销号,确保度汛安全。
四是排查整治隐患。坚持“汛期不过、思想不松、排查不停、整改不止”的原则,从3月初开始,市、县(区)结合淤地坝汛前普查、防汛准备检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等工作,持续开展汛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先后开展现场检查5次,共排查淤地坝464座,发现隐患84处,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同时,按照省防指和省水利厅的安排部署,对目前在建的60处水土保持涉河涉沟工程进行台账式管理,落实度汛专项预案,查找问题隐患,制定防范措施,确保汛期施工安全。
五是强化“四预”措施。始终坚持“预”字当先、以防为主、防线外推的工作思路,强化“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贯通“四情”(雨情、汛情、险情、灾情)防御。与气象、水文、水利等部门协作配合,共享气象水文测报信息,第一时间掌握水情雨情,严格落实“预警响应–应急响应–转移避险”的梯次跟踪反馈机制,做到全流程闭环管理;大力充实防汛物资,市县共储备抽水机320多台、排水管7500米、草袋10万多个、砂石料1300多吨;健全应急抢险队伍,组建市、县、乡、村四级400多支、1.2万余人的抢险队伍;针对预案修订和防抢撤实际,在20座下游有群众和重要设施的淤地坝开展了应急抢险专项演练,以“完全准备”应对“万一可能”,真正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确保防得早、防得住、防得好。
六是完善工作体系。市县各级水保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干,明确监测预报预警、水保工程调度、防汛应急抢险等职责,持续健全值班值守、会商研判、指挥决策、指令传达、响应联动、队伍派出、应急处置、专家决策等机制,加强查险、除患、维护、安全“四管”工作,实现全覆盖、全要素、全天候、全周期“四全”管理,全面提升淤地坝运行管理精准化、信息化、体系化、现代化水平,切实织密织牢淤地坝防汛作战网络,保障各项工作高效运转。
(撰稿:王毓 审核:刘亚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