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4-08-08
- 点击:0
- 来源:甘肃省水利厅网站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成县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三区”能级提升目标任务,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核心,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为依托,坚持山水林田路草一体化治理,聚力保护河道生态环境、净化水源水质、农业产业发展、村居美化亮化、乡村旅游提升等,通过科学合理谋划、积极向上争取,先后实施了6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项目建设取得较大突破
成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定不移把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新时代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及时抢抓政策机遇,近四年先后谋划争取了成县沙坝镇杨坝村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成县2022年度沙坝镇野马河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成县2023年沙坝镇开元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成县卢沟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成县2024年小川镇双河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及2024年成县小川镇西狭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质增效项目等6个项目,共计投资3084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27平方公里,栽植经济林2.34平方公里、种草1.8公顷,建设护岸工程9.13公里、谷坊13座、拦沙坝84座、便民桥9座、鱼鳞坝7处,绿化美化10处,疏浚河道8公里。
二、项目建设效益日渐凸显
通过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域的生态环境、农村人居环境及农业生产条件都得到了明显改善,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既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又实现了从浊水荒山到绿水青山的转变。
一是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在项目实施区域,坚持治沟先治坡的思路,通过河道两侧构筑生态护岸、绿化垃圾坑洼及裸露地块、栽植连翘等措施,有效防治了河岸两侧、田边坡头的水土流失,优化了河岸水生态环境,美化了周边环境,实现功能性、景观性、生态性相统一。
二是项目区产业结构得到有效优化。在深入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项目区种植连翘、桔梗等中药材优势,因地制宜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在田埂种植连翘约40多万株4000多亩,既保护耕地、防止水土流失,又形成规模种植效益,仅这一项就能带动村民增收80多万元。
三是项目区美丽乡村建设得到有效提升。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新建了特色景观和健身步道,完善景观绿化和休闲设施,项目区村社群众瞄准沿河区域打造的景观带,结合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风貌改造,建成了一批集休闲娱乐、散步健身、民俗体验、度假康养于一体的农家游产业,为乡村旅游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项目区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通过疏浚河道、沟道治理,项目区水路畅通无阻,有效保证了洪水的顺利排导,降低了项目区农田水毁、村民住房、村内基础设施损坏的风险。7月22日,成县出现强降雨天气,22日20时至24日20时过程降雨量195.1毫米,为历史最大过程降雨量,尤其是7月23日,成县日降水量为182.9毫米,刷新1961年以来历史日降水极值记录,但是成县各个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区内沟道工程正常发挥排洪泄洪功能,切实保障了基本农田、村庄、道路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经受住了极端暴雨天气的检验。
三、项目建设任重道远站。在新的起点上,成县将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东风,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结合全县实际,始终把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放在首位,以水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争取资金,强化部门协同,全力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全面提升我县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功能,实现山青、水净、村美、民富的目标,为全县打造水美乡村,铺就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发挥积极作用。
(撰稿人:王莉君 审核:薛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