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构建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以监测工作高质量发展支撑美丽甘肃建设
  • 时间:2024-02-09
  • 点击:0
  • 来源:甘肃省生态环境厅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作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提升环境治理科学化、精准化水平的关键,也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

我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经过近50年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目前已初步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覆盖各地级城市,形成较为完善的空气、水体、土壤、噪声、生态监测基础网络,在污染防治攻坚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服务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并能高效运行,需要进一步建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优化监测基础网络、加快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加强数据管理应用、加大人才培养能力提升、促进公众参与社会监督,通过实时、准确的环境数据收集与分析,来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公众提供必要的环境信息,同时对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绿色发展和推动我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深远影响。

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方面。需要有一整套完善的法律体系,同时明确规定环境监测的职责、标准、程序和监督机制。对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发布等环节作出明确的规范,确保监测活动的合法性、科学性和标准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多部门协作,包括环境、科技、工信、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保障体系。标准体系除方法标准外,还应包括监测设备的校准和维护,以及监测人员的操作规范、数据质量评估和验证机制等,同时也应考虑与国际标准的对接。

优化监测基础网络方面。在全省范围内科学合理布局固定和移动监测点位。这些点位应覆盖城市、乡村、工业区、自然保护区等关键区域,以及重要的水体和大气环境。布局要考虑地理分布、人口密度、经济活动强度以及环境敏感区等因素,确保能全面准确监测到各类环境问题。同时也需灵活布设到污染事故现场或者特定的区域,以获取即时的监测数据。监测基础网络需利用多元监测手段,充分采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监测数据处理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方面。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中,数据管理是核心,涉及到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发布等多个方面。需要完善统一的数据集成平台,将来自不同监测网络、不同地区、不同监测手段的数据进行集成。信息平台是连接政府、企业、公众和数据的桥梁,可实现数据可视化、在线分析、预警推送等功能,同时也需具备良好的交互界面,方便不同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服务。

数据管理应用方面。综合性数据平台要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处理来自不同监测站点和监测手段的大量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能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跨部门、跨地区实现数据共享,可以揭示环境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为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以向公众开放数据,增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和参与。

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方面。生态环境监测的高效性取决于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必须加大力气培育专业人才队伍,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鼓励和支持环境监测相关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大资源投入,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和机构进行技术革新和成果转化。

公众参与社会监督方面。通过建立在线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分享,使公众能轻松获取各类生态环境质量信息。这种信息的透明化有助于公众更好地了解环境问题,提升公众参与度和监督力度。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环境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通过社会监督来促进环境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

构建好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才能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顶梁柱”,才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建设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需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顶层设计,通盘谋篇布局,各有侧重、相辅相成,紧紧围绕支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美丽甘肃建设来构建现代化监测体系,努力去做到“美丽甘肃哪儿美,监测数据告诉您”,最终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定西监测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