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定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成绩亮眼
  • 时间:2021-11-08
  • 点击:1081
  • 来源:定西要闻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盯各项重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重点指标“稳定全省中间偏上”的目标定位,始终把追赶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以苦干实干的劲头,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延续了“稳”的态势,进的势头更加强劲,基本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全省中间偏上”、各项重点工作“争先进位、走在前列”的目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运行“成绩单”。

        “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9.2亿元,增长9.1%,高于全省(8.5%)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4%,高于全省(9.8%)7.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9%,高于全省(13.5%)3.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6亿元,增长20%,高于全省(18%)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82元,增长8.3%,高于全省(7.5%)0.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完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23元,增长11.5%,高于全省(11.1%)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在全省有位次的16项指标中,全市有14项指标居全省前7位,其中,有8项指标位居全省前三”。这是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在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为不易。

       ——工业发展是拉动经济增长的聚力重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抓经济必须抓工业,强经济必须强工业,必须以工业的强势崛起带动产业的全面发展。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全面启动全市工业产业攻坚大突破行动,出台“1+1+2”计划方案,围绕十大工业产业链建立落实“链条责任领导+组长单位+龙头企业”包抓机制,全面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前三季度,全市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0项,完成投资19.6亿元,福景堂年产10万吨马铃薯调和粉生产线等20个项目建成投产。打好“个转企、小升规、强龙头、育集群”组合拳,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户、省级6户,新纳入“规下转规上”重点监测企业48户。制定了十大工业产业链“一链一策”发展措施,建立了“一企一策”帮扶计划,纳入规上统计的工业产业链完成工业总产值172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4%,同比增长34.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4%,两年平均增长12.1%。

       ——项目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对于定西来说,抓投资拉动不仅能解决经济增长问题,还能解决社会稳定问题,更能奠定永续发展的基础。今年以来,全市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和提高投资效益作为稳增长的首要任务,牢牢扭住项目建设不放松,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严格落实“1346”项目建设时序,完善项目包抓“1+1托4机制”,压茬开展项目集中开复工活动。截至9月底,列入投资项目清单的700个项目中,285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415项计划新开工项目中,开工390项。通定、定临、陇漳、S10凤合岷县段4条高速、“一城两港两中心”、引洮供水二期、氢能产业园、碲化镉薄膜太阳能发电玻璃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在重大项目的拉动下,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9%,两年平均增长16.6%。其中,项目建设投资增长17.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6.2%;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1.9%,连续9个月保持100%以上的增速。

       ——消费扩张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力增量。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很重要的是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紧紧扭住消费这个需求中的核心因素,通过促消费来扩内需,畅通产业、市场、经济社会循环。今年以来,全市通过全方位打造消费热点亮点,开展多元化消费促进活动,消费市场回暖态势明显。举办“青岛·定西东西部消费帮扶暨产销对接活动”,实现东西部消费协作金额6.9亿元。稳步推进早市提升工程,每县区都形成了一个早市集聚区,全市50家企业和门店开展“新零售+早餐服务”经营模式。万达广场盛大开业,成为市区商业发展的旗舰和标杆。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两年平均增长8.4%,消费市场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全力激发旅游活力,全市前三季度累计接待游客949.46万人次,增长22.38%,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增长22.70%。

       ——营商环境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进一步优化发展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今年以来,全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创新出台《全面优化提升发展营商环境的决定》及8个配套文件,开发上线“定西营商环境意见码”,政务、法治、市场、要素、人文“五大环境”全面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与全国21个省251个地区实现93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94项高频事项省内通办;全市一般政府投资审批类、企业投资核准类、企业投资备案类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80个、80个、65个工作日以内,企业登记注册实现常态化“一日内办结”。推行市场主体登记服务“不来即享”,推进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便捷高效服务。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9万户、增长4.4%。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7.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4.2%,比上年同期提高9.1个百分点。

       下一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十五次全会精神,树牢追赶发展理念,紧盯各项重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重点指标“稳定全省中间偏上”的目标定位,翘首全省“三个一”目标,俯视全市“5331”要求,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和经济发展的主体责任,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及时研究解决“应开未开项目、规下转上企业、应竣未竣工程、应启未启消费、应付未付资金”五个问题,全力抓好“经济工作要精准调度、项目建设要有效推进、工业发展要进中有进、‘三项收入’要闯关过坎、群众生活要坚守底线、‘一总六分’要全面落实、财政金融要再行发力、各项工作要清仓盘点”八件事,迎难实现“全年旺”目标和“十四五”精彩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