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实施“四强”行动 做好“五量”文章
  • 时间:2023-02-22
  • 点击:2283
  •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四强”行动要相互借重、叠加发力,在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上做文章。

  实施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行动是甘肃实现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的加速器和动力源,必须处理好“四强”行动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的功能定位,把握住存量、增量、质量、能量、总量等五个着力点,相互借重,叠加发力。

  一是盘活存量。工业要扛起“产业兴省、工业强省”的大旗,对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实施“三化”改造,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持续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使工业存量再现发展活力。科技要坚持应用牵引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放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在科技成果就地产业化的优势,助推传统工业提高科技含量,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迈向中高端。兰州市要挖掘省会城市的主体功能,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增加人口承载力,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各县域城乡要对接市场和资源,双端激活,双向发力,按城市服务、工业主导、农业优先、文旅赋能、生态功能等类型,做足做好县域经济的大文章。

  二是引入增量。要抢抓新时期国家引导产业合理有序转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完整的有利机遇,工业要率先启动,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联动发展甘肃制造业,扩容建设清洁能源、石油化工、资源精深加工、新材料、绿色食品产业、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基地。科技要与工业捆绑互动,围绕工业需求重新配置力量,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农业领域,部署一批瞄准世界前沿、服务甘肃工业产业发展、恪守创新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确保科技资源集中输入工业、融入产品,催生一批新产品、新产业和新型企业群。兰州市要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吸纳功能和综合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主攻承接超大特大城市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以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兰州经开区、榆中生态创新城为依托,提速建设先进制造基地、物流商贸枢纽和专业服务中心。各县域城市要强化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工业配套设施提级扩能,以增量嵌入带动工业升级,增加县域经济的产业序列和产业规模及层次,增强综合实力。

  三是提高质量。推进工业基地再造,以核心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工业互联网、工业核心软件、工业智能云平台为主线,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提升自动化程度,提高产品标准,引导企业加强创新研发,提升产品“含金量”。科技要以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质量和水平为出发点,建立转化质量考核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的贡献率,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质量升级,助力工业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兰州市要全方位提升省会城市的发展质量,重点加快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小区建设,更加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和城市特色,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把兰州建设成为更加和谐、包容、有活力的省会城市。县域城市要以突出品质、品位、品牌为抓手,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目标,填平补齐、多管齐下,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再上新层级。

  四是增强能量。强化工业发展动能转换,全力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加快建成14条重点产业链;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将工业领域重点培育的产品、技术和业态列入鼓励发展名录。健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促进科技供给侧和需求侧、研发侧和落地端畅通对接;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充分释放科研人员活力,投身工业发展。兰州市要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便利,全面打造亲商、爱商、安商、敬商环境,增强“强省会”质效。各县域要整合各类优势资源要素,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集约发展各类产业园区,逐步形成集群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体系,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能量与活力。

  五是做大总量。依托新型工业化,实施再度工业化,在“十四五”时期努力保持工业增加值两位数增长,提高工业增加值在全省和全国的比重;力争建成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核工业、生物医药等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和若干个百亿级产业园区。科技要以产业化应用为牵引,研发一批具有明显带动作用和推广价值的前瞻性技术,攻克一批制约工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转化应用一批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重大科技成果。兰州市要加快推进兰西城市群建设和兰州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重振兰州制造,拓展城市功能,增强创新发展能级;加快兰州—白银一体化进程,促进定西、临夏融入兰州经济圈;争取“十四五”时期兰州市的城市首位度持续保持在30%以上的基础上,不断缩小与西安、乌鲁木齐的相对差距,着力打造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县域城市要进一步做大县域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到2025年争取有3-5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作者:张帆、魏立桥,分别为甘肃省经济研究院(甘肃信省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高级经济师,原甘肃省经济研究院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