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徽县:“大数据”让生态智能养猪新模式成为现实
  • 时间:2023-02-23
  • 点击:183
  • 来源:陇南日报

  生猪饲喂实行全自动作业,猪场内全程视频监控,场内环境包括温度、湿度、氨氮等实行恒温、恒湿、通风通气智能化控制,排泄物、废水收集后经过处理用来灌溉……

  近日,记者在位于徽县银杏树镇马庄村的甘肃智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看到,“大数据”智能化管理让自动化绿色生态智能养猪新模式成为现实。

  总投资3800万元、占地138亩的甘肃智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猪规模化养殖项目于2022年8月竣工投产,项目总建筑面积2.16万平方米,包括功能性繁育舍、分娩舍、保育舍、公猪舍、后备母猪舍、育肥舍等。

  投产以来,该养殖项目走绿色低碳、生态环保、智能高效之路,建有数字化控制中心、智能化圈舍和四大控制系统(数字化控制饲喂系统、数字化环控系统、生物安防系统、粪污无害化处理系统),配建粪污处理、消毒、化验室等配套设施。

  “在实行‘大数据’智能化管理之前,原始的养殖场所有生产线上的管理全都依靠员工的个人经验来记录和预判,生产效益很低。”徽县畜牧兽医站站长蔡应生介绍,该项目的四大控制系统保障了从配种、分娩、保育、育肥的流水线作业,节省人工,减少浪费,保证营养科学,提高了养猪精细管理的能力。

  这样一来,既实现了养猪场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又为生猪在最适宜环境下健康生长、精准饲喂和生产绿色优质产品创造了条件,节本增效显著。

  “我们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对猪场的水、电和温湿度实行自动控制,对猪的吃、喝、住等实行全程监控,保证猪舍每一头猪都能过上冬暖夏凉、卫生舒适的生活。”蔡应生说。

  如今,徽县智源“大数据”生态智能养殖模式成果已经凸显,目前已引进能繁母猪2600头,销售仔猪5000多头,达产后可形成年出栏5万头生猪的产业规模,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实现了从配种、分娩、保育、育肥为一体的生猪智慧养殖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聘请25人组成专业管理团队,探索出就近务工、土地流转、托管代养等联农带农机制,流转土地2000多亩,吸纳务工群众122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了当地养殖产业的发展。

  “猪粮安天下”,生猪和粮食一样,是一种基础产品、战略产品,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高度相关。

  徽县生猪产业具有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模式优势、防疫优势、全产业链优势,生猪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优势明显。目前,全县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场有4个,产值上亿元(兴疆牧歌、中康利)的畜牧企业有2家。2022年全县生猪养殖出栏量20.1万头,全县畜牧业产值由2020年的4亿元达到7.5亿元,基本形成了种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架构。

  “明年几个大型养殖场全面达产,徽县30万头生猪产业带初步形成,通过几年的努力,预计可达到全省生猪生产第二名。”蔡应生介绍。

  对于未来的发展,蔡应生说:“我们将争取新疆牧歌二期20万头仔猪繁育基地早日投产,通过托养代管等模式,2025年生猪出栏将突破50万头,全县生猪饲养量(存栏+出栏)达到100万头,畜牧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

  据了解,徽县100万头生猪产业集群形成后,可带动玉米种植、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物流运输、屠宰加工、餐饮住宿、务工等相关产业,全县人均增收850元左右,真正起到以畜牧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徽县生猪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陇南日报记者 竹翠 杨丽君 李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