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灵台县博物馆用文物话“惜”粮
  • 时间:2023-10-31
  • 点击:123
  • 来源:甘肃日报

    10月16日是第43个世界粮食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粮仓的发展史,激发孩童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美好品质,灵台县博物馆举办了“文物里的灵台---汉代庑殿顶陶仓说”主题社教活动。

图片2 - 复件(1).png

  活动中,讲解员带领孩子们走进“灵台文明”展厅参观学习,开启一场与文物的对话之旅。活动中,孩子们参观了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汉代庑殿顶陶仓,讲解员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进程,通过藏品帮助大家将古代先民的生产生活、发展演变进行了全面梳理,使孩子们明白了粮食问题从古至今都是人类社会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更加认识到生活中一定要践行光盘行动,节约粮食、适量取餐,不随便剩饭,不辜负农民伯伯的辛苦。

图片5 - 复件(1).png

  参观结束后,博物馆还举办了“灵博小讲堂”。讲解员通过PPT课件和视频资料,引导孩子们学习了解“世界粮食日”的由来和中国粮仓的发展演变等知识,丰富孩子们关于粮食安全的知识储备。

  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回顾了小麦从播种、发芽到生长、抽穗、成熟、收割的全过程,并利用彩色卡纸进行手工麦穗制作,在体验中感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辛劳与喜悦。

图片13 - 复件(1).png

  据悉,灵台县博物馆还充分利用馆藏文物的优势,在24节气、传统节日、文物进校园的活动中,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灵台悠久灿烂的古商周文化,增强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感和行动自觉,引导孩子们探寻文物蕴涵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激励了孩子们保护文物、探寻历史奥秘的兴趣和决心。博物馆馆长姜俊华告诉笔者,该馆以灵台县景家庄出土的国宝级文物——春秋铜柄铁剑为切入口,通过组织文物进校园活动,打破场地限制,让历史知识更加鲜活,已累计举办此类活动20余场次。(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赵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