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三危佛光的号召
  • 发布人:admin
  • 时间:2009-04-30
  • 点击:174
  • 来源:

      敦煌,古称三危。地处河西走廊的西北端,南有祁连山,然其高度至此已经逐渐降低,北部有北塞山,往西连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加上地处青藏高原北部的边缘地带,是个地处高山和沙漠、戈壁环绕的小绿洲,以戈壁、沙漠和山地为主。是甘肃、青海、新疆三省的交汇处。公元前111年,自汉武帝平定西域以后,便在附近设立了汉河西四郡之一--“瓜州”。随着河西走廊的稳定,敦煌成为了沟通欧亚的大陆桥,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之一,包括中国、印度、波斯及阿拉伯在内的亚洲文明,与来自欧洲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在这里汇聚,相互影响,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西域文化。在这条东起古都西安、西至地中海东岸的古丝道上,敦煌带有异域风采的古文化烁烁放光,遗留下了举世闻名的历史宝库--莫高窟。

  东晋时候,此时的敦煌已经是国际型的大都会,当乐尊大师云游到了三危山,忽见天空五彩斑斓,仿如佛光普照,乐尊大师因而就地修行,筑窟而居,此后历经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等,前后一千多年的时间,人们在敦煌三危山东麓的峭壁上,建起了佛教石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各个朝代的彩塑雕像2415尊,堪称是人类艺术的殿堂。然而好景不常,就在南宋朝廷国势渐微的时候,西夏人统治了河西走廊,1035年太子元昊亲率大军攻打敦煌城,城陷,画工、僧侣逃难前将敦煌城内的经典、画卷等封藏在16号石窟中的小“库房”中,并以泥土为壁,加以壁画掩饰,然而画工和僧侣们却………………………..。(故事都记述在日本人拍摄的电影故事片《敦煌》中。)莫高窟从此走向寂静,800多年过去了,再没有人来注意三危山的佛光,部分石窟在没有清扫的情况下,填满了沙尘,佛门圣地变成了道教宫观,道长成了莫高窟的住持,1087年莫高窟来了两位西方客人--匈牙利人洛克济(L. de Loczy)和斯希尼(Szecheny),当时藏经洞还没有被发现,参观过莫高窟的精美壁画以后,他们在汉堡的发表了“敦煌佛教艺术”的学术报告,他们的学术报告再度引起了人们的目光。英国人斯坦因(M. A. Stein)便是其中之一,五年后,他成为从敦煌莫高窟运走第一批敦煌遗书的外国人。

  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是道长王圆录在一次清扫洞窟时偶然发现的,1900年也就是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那一年,那时世界的焦点都集中在中国的渤海海湾。在遥远的敦煌,6月28日,当王圆录在清扫石窟中的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被后人编为17号洞窟的窟室。被称为“敦煌遗书”的文物,封藏了800多年,终于又重见天日了。这一发现,被后人称为本世纪最大的发现。

  其实在当时,中国政府尚有七年的时间可以整理这些珍宝,王圆录曾经尝试把所发现的瑰宝交给当地的官员,以换取赏钱,可惜官员中只有县令汪宗翰是识货之人,甘肃藩台则认为不值得花费五六千两银子将这些“废纸”运往省城保管,而下令就地封存,此时的王圆录,在封存时私藏了部分手卷。

  就在藏经洞被发现的七年后,斯坦因来了,1907年的五月下旬,这是他第四次来到敦煌莫高窟,在新疆人蒋孝琬的帮助下,他以40块马蹄银买走了二十四箱经卷及五箱装满绢绣、绢画和艺术古玩的文物,16个月之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收到了这批中国文物。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来了,他不但以五十两银子买走6000余卷的文书和画卷,由于惊叹于莫高窟精美的艺术价值,还对全部洞窟进行了编号工作,并拍摄了洞窟里的所有壁画,他是给莫高窟编号的第一人,但是中国人并不承认他的工作,因为后来莫高窟使用的编号是经过张大千重新制订的编号。继他们之后的,是日本人大谷光瑞派遣的考古团,接着是美国人兰登.华尔纳、德国人范莱考克、俄国人柯兹洛夫。敦煌珍宝就这样被外国人购买,大批大批地被运往国外的博物馆。法国人伯希和得到部分敦煌遗书以后,还在北京开了一次展览会,此时的中国政府才知道敦煌遗书是真正的宝贝,下令把在藏经洞发现的宝贝运往北京,然而敦煌遗书的真正灾难到了,沿途部分敦煌遗书流落到大小官吏的手里,成为了私人的珍藏品,到了京城只剩下不到9000多分,为了充数,许多遗书被撕成几份,这可以说是在北京的展览给敦煌遗书带来的浩劫。但是这批抵达北京的文物最终还是流落到了日本。

  刚开始大家只对敦煌遗书感兴趣,可是后来的人,得不到敦煌遗书,开始向彩绘的壁画、雕像下手,就是美国人华尔纳率领的探险队所带走的那些,至今还收藏在美国哈佛大学的福格博物馆中。而必需一提的是,就在华尔纳到来之前,莫高窟曾经“收容”过因十月革命的而流亡中国的俄国士兵,今天,到莫高窟参观时,还能够看见被油烟熏得焦黑焦黑的壁画,那是他们在洞窟里生火做饭的痕迹,此外,在洞窟的壁画上还可以看见俄文的“涂鸭”和用木炭涂写部队的番号,这是他们流亡到莫高窟时所为,可以算是莫高窟珍宝的又一次浩劫。当华尔纳来到莫高窟,自然看见沙俄军留在壁画上的破坏,因此才会有他在中所记述的:“在看到这种摧残文化与艺术的行为,就是剥光这里的一切,我也毫不动摇,谁能知道,中国军队不会像俄国人那样在什么时候也驻在这里!更坏的是,谁知道回教徒又要在什么时候进行叛乱?恐怕二十年以后,这个地方将不值一看了.....”他的日记中还指出:“每一个初到这里的朝拜者,都任意地把姓名刻写在壁画上,或者拿走一小块带有壁画的摇摇欲坠的灰泥”,有了这些前提,足见莫高窟的壁画在当时的价值是极其的低微的,甚至可以说对当时来到那里朝拜的中国人而言,是完全没有价值的,至少价值没有现在的中国人“给予”的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华尔纳以他身为一个外国人,从莫高窟中剥走壁画、带走菩提像,是受当时当地的社会,忽视历史文物的价值所致,他不愿意看见壁画长久这样被糟蹋下去,而悠然产生的动机。

  当然,他的观点并无不妥,要知道,自从伊斯兰教传到中国以后,敦煌从一个佛教区变成了一个回教地区,回民领袖白彦虎就曾经以圣战为号召,率部到莫高窟烧毁栈道、捣碎佛教雕像。新疆吐鲁番的高昌古国,上至国王,下至百姓全城都信奉佛教,今天到如果您到高昌故城去,可以在残破不堪墙壁上看见可兰经文(中国称为古兰经文),这就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最好例子!新疆、甘肃、宁夏同属中国的伊斯兰教区,穆斯林占大多数,如果没有设立敦煌研究所管理莫高窟,可兰经文同样也会在佛陀、菩提、飞天的面上和身上出现的!

  今天的莫高窟,已经不需要三危山的佛光来吸引人们的目光,“千佛洞”、“敦煌学”、“人类的文化遗产”、“壁画”等的口碑已经盖过三危山的佛光,当人们来到这里时,也许只知道莫高窟,不知道三危山;也许只知道外国人“盗窃”中国人的国宝,不知道这些国宝被安置在外国的博物馆里(这很重要,这总比被运往北京途中的那些,被官员中饱私囊至今下落不明,要好的多。至少在那里,可以得到恒温的保存。);也许只知道佛教,不知道什么是正信的佛教。但是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为了一饱眼富,而再度光临莫高窟,因为莫高窟的壁画、塑像需要保护,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和身体发出的汗酸气体会腐蚀精美的壁画,莫高窟的一切是脆弱的,人生能够有一次机会到莫高窟去已经够了,把机会留给我们的后代子孙吧!好吗?

  后记:“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是外国人有意激怒中国人的话语,而中国人就以“强盗”、“魔鬼”的罪名套在那些把敦煌的文物运往外国的外国人身上,此为以牙还牙。所以,就在发现藏经洞一百周年举办“敦煌百年”之际,向外国博物馆高价租借,人家也不肯答应。但是如果你回到敦煌文物大量流失到国外的年代,您又会有什么感觉?不妨尝试从佛家说得因果关系,去想想!

  补记:本文尝试不贬低将敦煌文物运往国外的外国人,可能会引起某些看官们的非议,认为脱离历史事实,但是如果您到过埃及,看见埃及人在该遗迹旁,为发现或发掘古墓、古神殿的外国人立像,即使文物已经被运往大英博物馆、罗浮宫,您又有何感想?历史是人类的历史,敦煌在中国,但却是人类的敦煌,邓安哥不是说过吗:“会抓老鼠就是好猫”如果人家能够妥善保管历史文物,给文物一个开阔、舒适的环境。为什么还要去诋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