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劳务经济助力精准扶贫
日期:2016-09-18  来源:

    甘经网玉门讯    秋收过后,玉门市六墩乡安康村村民郭树军来到了玉门绿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脱下农装,换上工服,成了一名蔬菜制品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每月有2800元的收入,休息的时候还能回家,这让他安心务工,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玉门市大力实施“421”产业增收脱贫计划,其中的“1”就是指“户均1人搞劳务”,通过劳务经济来带动贫困户的脱贫步伐。

    结合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该市全面开展劳动力资源摸底调查,发现一部分贫困户,靠家中仅剩的个把劳动力支撑,很难发展农业产业,一部分则是土地盐碱化严重,种植业收入十分微薄。因此,许多贫困群众都像郭树军一样,有强烈的外出务工愿望,但因有的缺乏就业技能,有的要照顾家里不能远行,都难以付诸行动,只能赋闲在家。而与这一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该市企业普遍存在的招工难、用工难问题。

    “务工不用去他乡,玉门就是好地方”。玉门市通过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电台、电视台、城乡LED显示屏将就业政策及时发布到乡镇、社区,让广大群众及用人单位及时了解政策。劳务部门每月和市内企业、园区对接,并深入住户和辖区工商个体户进行摸底调查,掌握企业、工商户所需岗位和所需人员要求,及时在电视台和玉门公众信息网发布人员供求信息。并大力开展“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等主题招聘活动,引导广大贫困群众就近就业,目前全市共开发就业岗位7519个,输转贫困群众3500人,实现劳务收入3900万元。

    一项职业技能,就是一把就业“金钥匙”——智力扶贫,让贫困群众形成自我“造血”功能

    玉门市柳湖乡兴旺村村民邓学强在玉门经济开发区的锦辉长城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班已经两个月了。“我通过劳务部门组织的劳动力技能培训学会了电焊技术,精准扶贫帮扶干部就介绍我到这个厂子当电焊工,现在每月可以拿到3000多元工资。”邓学强对笔者说。

    玉门市把劳务技能培训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工程,积极对接市内各企业的用工需求,把职业教育与劳务扶贫结合起来,针对不同产业、行业、企业用工需求,结合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选择实用性强的职业、工种和农业适用技术,因势利导开展泥瓦工、电焊等精准特色培训,使更多的农民从体能型向技能型、智能型转变,提高了经济收入,目前全市通过技能培训的384名贫困群众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人均月工资达到2500元以上,既解决了企业技术用工难题,又将贫困群众的职业技能转变成了经济收入。

    进城入厂,在本市企业就业,玉门市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圆了脱贫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