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以精准扶贫提升群众获得感
日期:2016-09-18  来源:

人民网评:以精准扶贫提升群众获得感

从世代居住在山沟里到受益于搬迁造福工程,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这是赤溪村畲族柚农钟而钊的获得感;从全家挤在一条渔船上到搬上岸住新房,做海产品加工致富,这是溪邳村连家船民林友华的获得感;从靠种田砍柴艰难度日到大搞水蜜桃经济、发展美丽乡村游,带领乡亲脱贫奔小康,这是虎头村村民主任吴树灿的获得感……

精准扶贫的“宁德模式”成效,正是在一座座脱贫村庄、一个个脱贫群众的获得感中得以集中体现。纵观“宁德模式”带来的启示,聆听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如何以精准扶贫提升群众获得感,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成为摆在各级党政部门面前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宁德模式”启示我们,以精准扶贫提升群众获得感,既要有“滴水穿石”的韧劲、久久为功的精神,又要有时不我待、机不可失的紧迫感。

在宁德地区工作过的习近平曾指出,脱贫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1984年6月,人民日报头版上一封反映赤溪村下山溪畲族群众贫困状况的来信,拉开了全国性扶贫攻坚工作的序幕。30多年的扶贫实践提醒我们,幻想毕其功于一役,寄希望上重大项目一下子抱个“金娃娃”,往往是不负责任的脱离实际,是好大喜功的政绩心理作祟。只有实事求是地笃定“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拿出敢为总体成功牺牲的“滴水穿石”的韧劲,一茬接着一茬干,才能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向前走。

我们也要看到,按照我国现行扶贫标准衡量,农村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73.5%,下降到2014年的7.2%。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持续30多年的扶贫攻坚工作大格局,已渐具备由量变到质变的基础,进入啃硬骨头的精准决战阶段。“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刻认识,“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全部脱贫”的庄严承诺,时刻敦促我们紧抓战略机遇期,把扶贫攻坚工作推向新的起点。

“宁德模式”启示我们,以精准扶贫提升群众获得感,既要靠让弱鸟“丰满羽翼”的发展路子、政策机制,又要靠奋战扶贫一线的“核心力量”。

习近平在《弱鸟何以先飞》中谈到,“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从连江船民上岸、边远贫困村整村搬迁,到大念“山海田经”、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宁德扶贫一直在探索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的发展路子。加之各种务实的政策设计、高效的机制配套,一条体制活、产业优、百姓福、生态美的脱贫路径被生动演绎。

在扶贫过程中,广大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这股“核心力量”,在推动政策科学落地、带动群众精准脱贫上发挥着关键作用。有群众面对驻村第一书记,发出“他走了,我们怎么办”的感叹,这背后是对干部的信任信赖,也是对工作成果的肯定。不少普通青年由个人脱贫到带头致富,成长为村干,有的连任多届支部书记、村民主任,颇受群众认可。越是干群关系和谐稳定的地方,越是党员干部冲在一线的村庄,扶贫工作越是搞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

“宁德模式”启示我们,以精准扶贫提升群众获得感,既要着力于当下“扶志”、“扶智”,又要立足长远,彻底摆脱物质贫困、精神贫瘠。

点击浏览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