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合作社、互联网、厂房等资源 临夏探索出“扶贫车间”四种模式
日期:2018-11-22  来源:

每日甘肃网11月19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我在合作社入股3万元,发展农家乐,不仅年底能分红,而且平常在合作社打工,一天还能挣150元,我家现在已经脱贫了!”临夏州永靖县三塬镇东风村村民金科杰以前是贫困户,曾在外打工多年,如今他不再外出务工,成了金海湾合作社的一名股东。

“三变+旅游服务” 让东风村“旧貌变新颜”

金科杰所在的东风村距离县城约23公里,由魏家坡、王家坡、下金家3个自然村组成,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5亩,大多村民靠种植花椒、外出务工养家糊口,生活比较贫困。近年来,东风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积极探索“三变+旅游服务”的发展模式,以“黄河三湾、滑翔小镇”为定位,成立了村级所有的三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统领丰林、鑫水源、鑫苑、碧水湾4个旅游合作社,引导群众新建、改造农家乐32家,发展乡村旅游。

在“三变”改革中,东风村按照村民自愿有偿的原则,将650余亩库区公共资源滩涂地和25亩水浇地,折股量化到永靖县三湾种植农民合作社,按照每亩400元标准分红。同时,鼓励群众拿出“闲钱”入股到专业合作社分红,目前入股金额达400多万元。将县上的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100万元转变成村集体股金,积极打造集滩涂花海、观景滑翔、天然浴场、农家乐、民俗民宿、水上娱乐等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努力生产经营创收,将利润部分按照股份向群众分发红包,达到了降低生产风险、增加群众收入、发展集体经济的目的。

“夏季来这里旅游的人一年比一年多,没想到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魏家坡村民范喜平笑着说到:“我将自己名下的2亩多土地全部入股到三湾种植农民合作社,在合作社带领下,我经营了一处农家乐,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

东风村党支部书记金满堂告诉记者:“目前,入股三湾种植农民合作社的群众有200户,依附在乡村旅游产业链上参与经营的农户有70余户。同时,合作社吸纳当地农民300多人就业,确保他们有了更加稳定的收入。”

找穷根、解扣子 “扶贫车间”探索四种模式

东风村抢抓“三变”改革机遇,依托合作社模式脱贫增收,只是临夏州近年来探索的四种“扶贫车间”建设模式之一。除合作社式“扶贫车间”之外,还包括厂房式“扶贫车间”、居家式“扶贫车间”以及“互联网+”式“扶贫车间”。

其中厂房式“扶贫车间”即通过帮扶单位引进企业办“扶贫车间”、东西部扶贫协作引进企业办“扶贫车间”、州内企业办“扶贫车间”、返乡创业人员领办“扶贫车间”等形式,县(市)政府提供培训和厂房(乡镇、村集体的老厂房、学校旧址、商业用房等闲置土地、房屋),企业出资金、带技术、找市场,组织贫困人口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来料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生产;居家式“扶贫车间”则是按照“小分散、大集中”的要求,由企业找销路、签订单,定生产计划,生产任务下达农户,农户利用闲置民房,按要求在家分散加工,最后由企业集中包装、统一销售,形成不受限于固定的时间地点,与农闲对接的居家式“扶贫车间”;“互联网+”式“扶贫车间”就是对适合线上销售产品,电商企业和电商创业个人积极对接,优先在线上推广销售,形成“互联网+”式“扶贫车间”。

今年以来,临夏州抢抓国家扶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的重大机遇,探索出的这四种“扶贫车间”建设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妇女就业问题,有力促推脱贫攻坚进程。通过“扶贫车间”建设模式,临夏州帮助贫困户找准了贫困根子,解开了思想扣子,激发起致富信心,已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催化剂、助推器。截至目前,临夏州已挂牌认定“扶贫车间”92家,吸纳就业458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39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