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秦州区出实招让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 时间:2022-06-20
  • 点击:69
  • 来源: 秦州区乡村振兴局

  今年以来,秦州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推进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安排部署,围绕“宜居、宜业、村美、民富、人和”目标,立足区情实际和发展现状,以改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规划为统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着力创建一批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一、统筹谋划,下好“规划棋”。紧盯今年32个乡村建设示范镇村创建目标,强化规划引领,按照乡村旅游带动型、城郊融合发展型、产业提升助推型、村落文化保护型四个类型,采取“主管部门牵头、行业部门参与、专业机构编制、相关专家论证”方式,分类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做到“无规划不设计、无设计不施工”。同时,注重差异化设计、特色化发展,在村庄布局和农房改造中做到因村因地制宜,严防千村一面、千村一篇。

  二、建立机制,下好“责任棋”。一是建立组织保障机制。继续推行区四大组织领导联系包抓乡村建设示范村制度,建立健全“党委政府抓部署、行业部门抓进度、镇村抓落实、干群抓成果”的工作机制,拧紧区、镇、村三级责任“发条”,凝聚党员干部、群众、志愿者等多股力量,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全面掀起乡村建设高潮。二是建立示范带动机制。充分发挥示范镇村辐射带动作用,立足乡村风貌、地域特色和区位发展等特点,科学谋划定位,统筹布局项目,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强镇,辐射带动群众发展。同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引导,认真总结和宣传推广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秦州经验,调动各方力量、各种资源汇集到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中来。三是建立督导调动机制。坚持对标对表和问题导向,建立“月通报、季调度”会商分析制度,通过召开推进会或现场办公会的方式,定期评估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梳理分析存在问题和困难,现场督办,有力有序推进工作落实见效。

  三、对标对表,下好“落实棋”。紧盯乡村全面振兴“引领区”目标,围绕乡村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3大类23项创建目标任务,落实专项资金4200万元,全力打造亮点突出、特色彰显、生活便利、宜居宜业的乡村建设示范村32个。一是做“优”产业发展。坚持绿色发展、产业融合、强链补链原则,以撂荒地整治为重点,全力抓好粮食安全,全区整治撂荒地1.01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2万亩,种植玉米21.8万亩,大豆1.7万亩。以发展现代丝路寒旱特色农业为引领,改造提升老果园1200亩,新增设施蔬菜2000亩,种植中药材1500亩,产业发展持续提升。二是做“强”基础设施。坚持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改造提升,以示范村为基点,完成自来水管网改造提升8000米,道路硬化1.34万平方米,硬化巷道3.84万平方米、维修主干道5320米,修建河堤1501米,补齐了短板弱项。三是做“靓”人居环境。按照“抓点带面、整体推进、全域覆盖”的工作思路,以“美丽庭院示范创建”和“百日攻坚行动”为抓手,栽植绿化苗木57万余株,拆除塌房烂院、乱搭乱建1500余处,整理路肩、沟渠65公里,清理清运乱堆乱放柴草、生活垃圾2900余吨,清理村内沟渠650.2公里,示范村整体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四、强化保障,下好“引导棋”。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消除薄弱环节、提升服务水平要求,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一是老有所养。建立“五保”集中供养、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制度范围,做到农村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农村特困人员应养尽养,优抚对象、困难家庭、残疾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群众应帮尽帮。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率达到100%。二是病有所医。通过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服务网络建设,强化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行业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有所缓解。同时,通过常态化开展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及妇幼保健、残疾人保障、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群众健康意识。今年落实基本医疗保险报销2189.81万元,大病保险报销298.7万元,医疗救助736.14万元,办理门诊慢性特殊门诊审批5542人。三是学有所教。建立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制度和助学基金,依托全区32个留守儿童之家,扎实开展留守、残疾等特殊群体学生关爱服务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关爱帮扶成效,保证残疾留守儿童受教育权利,让困难学生上得起学、上得好学。

  五、全面推进,下好“关键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优先方向,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一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财政供养人员等在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中的示范引领、宣传劝导和教育监督作用,通过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评、设立红黑榜,教育群众学习先进、转变观念,坚决守住民间传统道德礼俗的底线。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发展和乡村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道纠纷调处协调制度,不断完善“一约四会”制度,累计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4个、实践站537个,乡风文明水平显著提升。三是依托“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大力开展广场群众文化惠民示范展演活动和“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下基层惠民100余场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