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天地大作为——甘肃省金融助推精准扶贫侧记
日期:2016-10-11  来源:

  肃北县党城湾镇青山道村养殖户为肉羊添加饲料。近年来,肃北县积极探索“政策引导、银行参与、农户贷款、政府贴息”的金融扶贫路子,有效破解了扶贫资金短缺难题,有力促进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本报通讯员乌仁花

  通讯员 吴安林 哈骥洲

  金秋时节,我们随省委省政府调研组奔赴田间地头、百姓人家,展开金融扶贫专题采访。

  采访过程中,一幢幢新建的房屋,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个个脱贫致富的故事,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合作大产业

  ——小小专业合作社促进富民大产业

  8月,天水市麦积区城郊的南山万亩优质花牛苹果基地里已经果香四溢。

  山路上,新民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武正全戴着草帽,穿着胶鞋,憨厚的笑容里,彰显着大产业带给他的豪气。

  2001年的南山,山地撂荒现象严重,一度成为当地农民不愿提及的荒山。而就在这时,武正全带着四处借来的钱和一些苹果树苗上山了。

  “地是好地,撂荒就可惜了。”时隔15年,武正全依然坚定。

  初上南山,条件艰苦。武正全克服重重困难,没有水,就用车拉上山;没有路,就用拖拉机,用牛车;没有电,就不用农机具,全手工作业;缺乏种植技术,就四处请教,自己摸索。

  但资金的缺乏却难倒了这个坚毅的西北汉子。

  武正全说:“没有资金,就不能扩大规模。从2001年到2010年,我省吃俭用,从10亩地扩充到20亩。2010年之后,贷款就容易多了,银行还主动向我们提供贷款。自从有了银行贷款,3年时间,我个人从20亩地扩充到60亩,合作社流转的土地达到2280亩。”

  2008年,新民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2012年,国家实行妇女小额贴息贷款政策,新民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40多位女性社员总计贷款300余万元。合作社扩大了生产规模。2014年,国家开发银行为新民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了100万元贷款。贷款加社员集资,合作社新建了3500吨仓储冷库和分选包装生产线。

  合作社分户作业、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逐渐形成全产业链式的运营模式。

  荒山变果园,果农变产业工人,金融扶贫正是南山脱胎换骨的催化剂。2015年,合作社的销售收入达到1200多万元。曾经艰难前行的武正全,如今年收入已过百万元。

  小互助大用场

  ——资金小互助解决了大问题

  在白银市景泰县上沙沃镇大桥村的枸杞园里,我们见到了低保户宋德成。

  宋德成说:“再过几天,我就不是‘低保户’了。”

  宋德成有8亩耕地,前些年一直种植大麦、玉米,年收入仅有2000余元。几年前,宋德成父亲的一场大病,加之儿子考上了大学,医药费、学费的压力,使得宋德成一家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甚至到了需要政府救济才能勉强度日的地步。

  如何摆脱困境,宋德成日夜琢磨,当地的扶贫干部也在思考。2015年8月,大桥村农民资金互助社成立。不久,第一笔金融扶贫资金出现在互助社账户上。

  上沙沃镇副镇长杨军说:“以前,大家都对于脱贫致富的想法很多,但总是不能实现,主要是因为没有资金支持。”

  今年年初,扶贫干部再次来到宋德成家,建议他由种植大麦转为种植枸杞。扶贫干部给宋德成算了一笔账,保守估计,如果枸杞挂果率达到了60%,按照目前的市场价,年收入就能达到4万多元,比种粮食的年收入翻十多倍。

  扶贫干部本以为宋德成会为找到了致富增收路子而高兴,宋德成却似乎提不起兴趣。穷的时间久了,贫穷扎了根。

  宋德成问:“改种枸杞的启动资金从哪来?我找谁借?谁会借钱给我这样的‘低保户’?”

  扶贫干部答:“你的启动资金2万元,互助社借给你,不要你利息,两年还清。只要风调雨顺,不要说两年,你当年就能还清。”

  宋德成问:“枸杞那个东西精贵得很,稍有大风大雨就赔了。赔了咋办?”

  扶贫干部答:“金融扶贫政策里还有农作物大灾保险,受灾面积达到30%就给你赔付。”

  这段问答,改变了宋德成一家的生活。枸杞要再过几天才开始采摘,但是已经有全国各地的客商上门谈收购了。宋德成感慨地说:“虽然我不懂什么是金融,但确实扶了我们贫困户一把。”

  小试点大成效

  ——大病医疗保险被百姓称为“救命险”

  在天水市秦安县叶堡镇叶堡村,我们见到了二类低保户董长大。

  董长大一家的生活原本平静、幸福。董长大干农活是行家里手;妻子秦平菊操持家务是一把好手;儿子董金明性格活泼,是家中的希望。

  然而,命运捉弄人,和谐的家庭,被病魔无情摧残。2007年,儿子董金明被确诊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

  多年的医疗费用,使得董长大一家负债累累,但是儿子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的迹象。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0年,妻子秦平菊又被确诊患有肝硬化。

  董长大说:“每天眼睁睁看着媳妇和娃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我啥也干不了,当时就觉得日子没有指望了。”

  董长大一家的经历是不幸的,但不幸中的万幸,秦安县正在探索实施“两保一孤”大病医疗商业保险,将农村的一二类低保户、五保户家庭人员和孤儿,不分男女老幼全部纳入“两保一孤”大病保险投保对象。年度保险费,由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两保一孤”人员代缴,不足部分由中国人寿秦安县支公司承担,“两保一孤”个人不用缴费。

  董长大于2016年3月30日向中国人寿公司秦安县支公司报案登记,4月9日做出理赔,共2人次,4万元。

  这4万元,给这个饱受煎熬的家庭带来了曙光。临别时,董长大对我们说:“我一定把媳妇和娃照顾好。”

  挪穷窝换新房

  ——扶贫贷款帮穷苦人过上了好日子

  整洁的院落,白墙青瓦的二层小楼,这是天水市清水县太石村村民蔺建明的家。

  挂在客厅的全家福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蔺建明向我们介绍:“这是刚搬进新家的时候照的。”

  照片上三代同堂的家庭,住进新房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笑容里。

  蔺建明一家原来住在山里。2013年6月19日发生的山体滑坡使得蔺建明原来的住所成了危房。

  清水县委、县政府对蔺建明所在的郝罗组实施了整村易地搬迁。

  蔺建明笑着说:“因祸得福啊,搬到外面来,眼光也开阔了,接触的事情也多了,挣钱也更容易了。”

  虽然最终得偿所愿,但那时蔺建明为了建房款着实纠结了一阵子。县委、县政府给每一个易地搬迁户发放危房改造款和住房补贴,不足的部分,向农户发放双联贷款。

  贷还是不贷?这是蔺建明的一个问题。蔺建明说起当时的顾虑:“一个是,‘无债一身轻’,这句话是古训啊,能不欠债就不欠;二是,别人把钱给你用,肯定不能白给嘛。贷款要抵押呢,我们农民拿啥抵押呢?贷款利息那么高,光利息都还不起;三是,不要说贷款,最近的银行在县城,很多乡亲一辈子银行里面都没进去过。”

  蔺建明对贷款的顾虑,正反映出了金融扶贫的瓶颈。这个瓶颈直接制约着金融扶贫的推行。

  为将金融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省委、省政府多措并举,加强宣传引导、加强资金倾斜力度、制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金融机构则增设更适合农民的贷款项目,在村镇设立金融点,全方位为农民服务。

  蔺建明笑道:“双联贷款,利息才4厘多,还不用我们抵押,政府替我们担保,这么好的事我们想都不敢想。连选址带修建,只用了1年多时间。2015年,我就把新房子住上了。明年我的贷款就还完了,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明年,我多贷一些,在院子里开个‘农家乐’。”

  从蔺建明家出来,看着眼前的小庭院,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金融扶贫撬动的不仅仅是人们的一双手,更撬动了人们的一颗滚烫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