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张掖山丹:坚决打赢全面小康征程上的脱贫战役
  • 时间:2017-04-26
  • 点击:258
  • 来源:

  山丹县始终坚持把扶贫工作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借县域经济发展之力全面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优势产业连片发展、种植结构连片调整、基础设施连片建设、村落村庄连片整治,实现家家有增收门路、户户有致富手段,全面推进贫困户系统化、全方位、“造血式”发展。

  山区变景区

  该县重点贫困村之一的大马营镇中河村,地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焉支山景区脚下,村上因地制宜,树立整村全域旅游理念,紧贴景区发展规划,以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借力大景区开发建成焉支风情民居47户、农家乐45个、农家宾馆3个和5000平方米的农产品展销市场一个,并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近年来,县上坚持将扶贫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联动实施,多措并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村村实现水电路全覆盖。投入6亿元建成167条1100公里乡村道路,昔日的“扬灰路”“水泥路”变成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康庄道”;全县人工造林9167万亩,新增经济林果2500亩,森林覆盖率达29.33%。近3年累计投入资金近9亿元,实施危旧房改造、移民搬迁、生态村推进等项目,助力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投入2.37亿元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0处,9万农民用上清洁方便的自来水;45%的村用上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村社建成垃圾倾倒转运点561处,购置垃圾箱1392个;建成村文化广场81个,印发《村规民约》《文明公民手册》3万余份,制作文化墙、文明宣传栏426处。

  村民变股民

  清泉镇祁店村积极探索“土地保底入股+绿色多元经营”的现代农业多元发展新路子,以每亩700元的价格流转经营全村土地,期限10年。前3年,合作社、农户和村委会按5:3:2的比例参与分红;3年后,可实现整村推进发展,股份比例调整为4:4:2,并辐射带动周边村社及乡镇,解决了一些政府“包”不了、村级集体“统”不了、单家独户“干”不了的事情,该村农民也从原来在地里“刨食”的庄稼汉变成名副其实的“股民”。

  该县不断推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形成“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点”的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采用多种方式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土地流转面积达26.9万亩,占播种面积的48.7%,涉及农户2.3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60%以上,催生各类专业合作社、家庭小农场918家,千亩以上的大农场达28个。合作社的“大手”拉起贫困户的“小手”,既实现了土地统一流转经营,又解决了合作社生产基地用工和贫困户务工就业问题,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妇女成合作社的“产业工人”,辐射全县发展蔬菜、林果、双孢菇、红提葡萄等设施农业6000多亩,引领2.2万群众增收致富。

  户主变业主

  李桥乡高庙村地处县内风景名胜区焉支山和皇家马场必经之地,傍依李桥水库。该村借此倾力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通过自愿入股与招商引资等形式,建成乡村旅店5处、农家乐3家、集中餐饮娱乐区1处、生态公园1处、无公害果蔬采摘区1处,日均接待量保持在120人次左右。并降低准入门槛、给予适当补贴等优惠政府,支持村民自办农家乐、旅社、副食及旅游纪念品经营店等17家。

  该县整合各类扶贫资金,重点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环境整治、科技培训、公共服务等方面。依托互助社、贷款贴息、信用贷款等项目,搭建“银政”“银企”“银担”“银保”等综合服务平台,加大信贷投放规模,降低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融资成本。去年,协调金融机构为1638户养殖户(企业)发放贷款1.54亿元,撬动民间资金2.28亿元;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7.06亿元,扶持1.83万人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人均年增收4620元。

  农地变基地

  位奇镇东湾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德勤牵头筹建的绿大地瓜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经过几年发展,现有会员460人,建成瓜菜基地2.2万亩,辐射带动位奇、清泉、陈户等镇1500多户农户种植瓜菜4.6万亩,增加农民收入1200万元以上。

  该县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种植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大面积连片推广种植特色农作物,全县“三品一标”农作物种植面积达46万亩,占总播面积的79%。流转的26.9万亩耕地全部用以建设马铃薯、高原夏菜、中药材、经济林果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成马铃薯生产基地17万亩、高原夏菜6.5万亩、中药材4万亩,发展特色油用牡丹1.2亩、旱地谷子5000亩。培育的博沅生物、瑞源啤酒、金山麦芽、丹马油脂、芋兴粉业等23户农字号龙头企业,带动全县每年啤酒大麦种植稳定在10万亩左右,总产量4.6万吨;油菜30万亩左右,总产量3.2万吨;马铃薯20万亩以上,总产量50万吨以上;羊饲养量142万只,羊肉产量近1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