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不忘乡亲 引领群众脱贫致富
日期:2018-06-21  来源:

白青军,汉族,1968年1月出生,2011年7月加入中共党员,2012年8月任白家河村党支部书记至今,2016年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天水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被甘肃省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2017年被选为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

一、情系乡梓,回乡担任“领头羊”

白家河村位于麦积区花牛镇北部干旱碱山区,山高、路陡、落后是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白家河村的全部印象。陇海线铁路穿村而过,不时驶过的列车为因壮劳力外出务工而显得荒凉的村落增添了丁点生机。白青军出生并在这个村落度过了自己15岁的生日后,在1983年依然跟随村上的“能人”到外地务工。他先后在建筑工地做过小工、瓦工,开车跑过运输,工作又苦又累,但他咬牙坚持着,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由于他勤奋、踏实、有眼光、有头脑,通过16年的打拼,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经验,1999年瞄准了陇东南市场焦炭紧缺的机会,注册成立了天水市宏兴燃料有限公司,并带动家乡青年到自己的公司一起创业。慢慢地公司经营走上了正轨,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8年秋村上的老支书带着几个村民风尘仆仆找到了他,一进门就拉着他的手说:“青军,‘5.12’地震让好多村民的房子都受损严重,重建任务严峻。加之,村里没有主导产业,村民都是靠天吃饭,看着周边村子发展的如火如荼,心里硌得慌呀!大伙儿觉得你脑瓜子灵活、点子多、能力强,想让你出来挑个头,带着我们干。你看咋样?”看着老支书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庞和乡亲们一双双充满期盼的目光,白青军的心情再也无法平静了。不错,这几年他是靠着办企业越过越好了,受他照顾接济的人很多,可乡亲们的生活依然没有多大起色。他眼前又浮现出了他16岁外出务工时,埋在心底的那个想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的梦。从情理上说,他应该挑起这副重担,可村里的现状又让他多少有些担心,毕竟一家一户致富容易,但要带动大家伙脱贫致富他心里也没谱。“我试试吧。”白青军依然放下发展势头正好的企业,断然上任。可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试竟干成了几代人想干但没干成的事。

二、凝聚众志,建强堡垒聚合力

上任伊始,面对白家河村“一穷二白”的现状、村民安于现状的冷漠,白青军走好了“三步棋”,凝聚了人心,赢得了信任,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全村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一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他带领村两委成员扎实征求到了本村有威望的老党员、村民代表等人员的意见建议,并制定出了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自此以后,小到家落院户、巷道的环境卫生,大到邻里纠纷、村内重大事项决议,都达到了村内“自治”的效果;二是组织参观学习,开阔思维眼界。为了使村内群众解放思想,提升致富能力,白青军自己垫资,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到西安、兰州等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三是认真落实“四议三双”,村务公开透明。白青军始终把惠民生、求实效、严律己放在工作的首位,自觉践行群众路线,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坚持实行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凡涉及村上低保评定、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助、救灾救济款发放、土地流转、宅基地审报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严格按照“四议”程序进行民主决策,确保村级事务公开、公正、透明。目前,全村各项事务规范有序,村风民风淳正,党员群众求发展、奔小康的劲头十足。

三、调整结构,发展产业带民富

一直以来,白家河村的种植结构比较单一,广种薄收,经济效益差。白青军上任之后,调整产业结构一直是他发展白家河经济的主导思想。经过请相关专家反复论证,他最后把目标锁定在了种果树上。为了增强带动辐射力,他按照“支部+协会+农户”的模式,于2012年注册成立了天水市麦积区花牛青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前期统一垫资,后期收益返还”的合作模式,前期先后垫资230多万元,建立了6083亩优质果园,采取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经营管理模式,动员和引导86户贫困户返包分户经营2116亩优质果园。为了减轻果农负担,他又垫资统一采购化肥、农药及旋耕机和小型农用车70多台用于果园作务,进一步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将达到1.3万元。他创立的花牛青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被天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四、夯实基础,美化环境解民忧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白青军主动衔接区上“1+17”牵头部门,争取精准扶贫项目和资金。去年以来,依托“通畅通达工程”交通项目,新修农村道路6.9公里;积极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硬化村内小巷道0.5公里,修筑河堤1.1公里;启动实施了巧河自然村87户人畜饮水工程,完成了87户危旧房改造任务,并给每户村民落实发放了13500元危改资金,606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主体已完工。新修文化长廊500余米,垃圾池1处,安装太阳能路灯23盏。投资36.95万元创建了白家河光网信息化示范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全村4G手机用户普及率100%,光网宽带入户率达到48%以上。建立了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为农户购销农产品提供了便利。村级标准化卫生室、乡村舞台、文化广场建设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积极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立了“巷道分段承包定期清扫”制度,实现了村上垃圾日产日清,有力地改善了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五、培育产业,精准施策助脱贫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他带领一班子人,认真落实甘肃省“1+17”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特别在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中,通过与贫困户签定精准扶贫脱贫致富三方带动协议,100户贫困户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500万元积极自愿入股合作社,每户每年可获取入股分红资金4000元。他积极引导协调,于2013年成立了益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5年成立了兴农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6年成立了白家河村综合服务社,累计流转土地100余亩,建设钢架大棚37座,日光温室6座。主要种植西芹、西红柿、甘蓝、航天4号辣椒、航天5号辣椒、茄子、甜瓜、大白菜等高原夏菜和培育食用菌,每年为市场提供各类优质无公害蔬菜300多吨,有力的稳定了蔬菜价格、改善了蔬菜品质。他一方面通过培训,吸纳贫困家庭人员到果园及村内建设工地打工增加收入,一方面每年有计划组织劳务输出500余人,年创收1000多万。经过两年的精准施策,脱贫人口达到150户700人,村贫困人口发生率由建档立卡时的72.15%降到2017年的3.99%,脱贫人口可支配收入达到6137元,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变,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白青军是一个农民的孩子,一名普通党员。他致富不忘乡亲,不等不靠,“抱团脱贫”的为民情怀,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树起一面脱贫致富的旗帜;面对组织和群众的信任、支持,白青军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信心更足了,白家河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更加宽阔了。如今的白家河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民主管理蔚然成风,生态环境文明和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收入大幅度增长,村民们将自己现在的生活比喻为芝麻开花——节节高。

上一篇: 王窑西村的喜人变化 下一篇: 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