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08年甘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时间:2009-03-15
  • 点击:201
  • 来源:

一、2007年甘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2007年,全州上下按照州委“<?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1522253”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改革开放,保持了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效益稳步提高、各项事业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强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增长速度达到历史新高,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测算,2007年全州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5.37亿元, 比上年增长12.1%,是近年来生产总值增速最高的一年;全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47亿元,增长22.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95亿元,增长24.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3亿元,增长13%

(二)项目前期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争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确定的“十大上亿工程”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确定先期启动游牧民定居工程甘南拉卜楞机场建设项目进入向国家民航总局上报二郎滩选址报告、预可研报告阶段;玛曲黄河干流水电开发总体规划由国家发改委委托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兰州至合作天然气管道工程已与中石油达成2009年供气意向;为了落实中央领导“加快青海藏区发展,统筹考虑西藏以外藏区”的重要批示精神,提出了《甘南藏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及请求中央支持的重点领域和政策建议研究报告》。

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全年共组织完成96个项目前期工作,通过省级、州级评审的项目有92项;全年共核准水电站建设项目8项,批准开展项目前期4项。2007年,通过发改委渠道争取中央和省级各类建设项目164个,安排国家、省上各类建设资金34806.4万元,占当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2%

(三)项目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2002年—2006年建成的107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了州级验收;继续采取召开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调度会、水电站建设调度会、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座谈会、调度会及现场观摩会等方式,及时掌握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的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4.08亿元,增长18.3%,全年共组织施工50万元以上的项目481个,新开工322个,竣工187个。2006年建设的5条通乡油路建成通车,迭部至九寨沟公路、铁尺梁隧道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07年的10条通乡油路、14条通乡等级公路和196条通村公路全面开工;全年有20座水电站新开工建设,有14座电站完工或实现部分机组试发电,全州建成的水电站达到136座,总装机容量达到39.0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7.4%,全州城网改造和“户户通电”工程等一批110千伏送变电工程顺利完工;天然林保护工程等生态项目建设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以工代赈易地搬迁牧民新村建设累计安排5426户、32035名牧民建设住宅5426套;合作市中路改造工程等项目基本建成,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有新提高;拉卜楞等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九色香巴拉旅游艺术节”,2007年全州旅游人数达188.82万人次,增长13.8%,综合收入达到3.7亿元,增长58.1%;柳林镇镇政府等项目全部建成使用,临潭县公安快速反应指挥中心等项目建设顺利,基层政权基础条件得到一定改善。

(四)以新农牧村建设统揽“三农”工作,农牧业实现“双增”目标。一是新农牧村建设稳步推进。加快推进9个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8个州级新农牧村试点村工作。二是农牧互补战略成效进一步显现。全年修建暖棚9847.8万平方米,种植牧草26.85万亩,养殖奶牛9.2万头,育肥牛羊29.2万头只;新建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13个,种公畜繁育基地12个,新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11个,农牧互补试点示范区户均年收入达到1.72万元以上。三是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牧业增产增效明显。畜牧业获得第23个丰收年,全年各类牲畜总增率为29.1%,出栏率达到34.81%,商品率达到29.2%,各类牲畜年末存栏头数达到328.12万头只;全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01.97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9.68万亩,粮、经、饲比例由2006年的60.45:29.05:10.5调整为2007年的59.86:29.11:11.03;全州粮食总产量达到9.74万吨,增长4.3%,油料总产量达到1.83吨,增长13.5%;全州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3.53亿元,增长18.8%。四是农牧村基础设施条件有了一定改善。全年续建5条通乡公路,总里程166公里,10条新建通乡公路进展顺利,建设总里程280.34公里;全州农网二期结余资金工程、2007年农网完善工程及2007年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省发改委的批复;2007年全州饮水安全工程分两批安排投资2945万元,修建农牧村饮水安全工程157处;新增沼气池4600口;牧区节水灌溉工程安排投资300万元,新建两个节水灌溉示范点;电气化建设项目支持了7个小水电站建设;2006年安排以工代赈资金4110万元,建设项目37个,全部完成建设任务。五是扶贫开发取得新进展。在69个村进行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当年减少农牧村贫困人口0.88万人,减少低收入人口1.2万人;九甸峡库区2130线以下移民196924人顺利外迁。六是农牧民收入明显增加。继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年共输转农牧村劳动力12.65万人次,劳务收入达2.82亿元,增长63.4%;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11元,比上年增加107元,增长6.7%

(五)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工业增加值达到7.81亿元,增长20.2%,黄金等六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完成增加值达6.8亿元;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由上年的0.99吨标准煤下降到0.92吨标准煤,下降了7.1%;全年通过发改委渠道安排国家和省上专项资金985万元,支持了一批工业项目进行改造。

(六)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等农牧村综合改革继续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在文化、农林系统展开,投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共签约47个合同项目,引进资金14.5亿元,到位2.53亿元;全年进出口总额3796万美元,增长54.4%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工作取得新实效。一是农牧村办学条件继续改善。完成4所农牧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成34所农牧村寄宿制学校;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12.4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从中受惠;全州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73.96%,青壮年文盲率8.3%;职业教育规模继续扩大,职业中学招生2194人。二是卫生和人口事业得到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初步形成,27所乡镇卫生院完成建设改造,城镇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开始起步;新型农牧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到全部农牧业人口,农牧民参合率达到87.6%;全州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3‰。三是科技、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共确定了390个盲点村建设任务,项目总投资982.09万元;以北京奥运为主题的全民健身活动开始兴起,农牧民健身工程试点开始启动。四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州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604人,有611户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全年安置1453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4%;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1.15万人、3.8万人和3.06万人,有11.81万农牧民纳入保障范围;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77元,增加939元,增长15.8%

当前甘南州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工业化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农牧村基础条件仍很脆弱,困难群众生产生活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市场物价持续高位上扬,给群众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不少,一些矛盾还比较突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2008年甘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8年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州生产总值达到40.95亿元,增长12%;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5.3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达到0.88标准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3亿元,增长1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690元,增长11.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20元,增长6.4%

实现以上预期目标,需要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运行的分析和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运行形势分析和预测预警工作,坚持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季度分析制度,及时报告和发布相关分析情况;要加大对计划完成情况的跟踪分析和调控,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积极搞好价格分析和监控,鼓励农牧民抓住市场机遇,增加特色农产品的产量,加快牲畜出栏步伐,努力增加收入;进一步指导并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它重要商品的生产供应,确保全年市场物价涨幅控制在合理水平。

(二)继续改善农牧村基础设施条件,深入推进新农牧村建设

一是加强农牧业和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认真搞好以工代赈易地搬迁牧民新村建设,力争完成2005年和2006年的建设任务,20078县(市)易地搬迁项目力争当年完成投资6150万元;加快10条续建的通乡油路建设步伐,新开工建设4条通乡油路及一批通村公路;做好2007年农牧村饮水安全工程收尾工作,积极争取实施好2008年人饮安全项目;支持农牧村改厕、改厨、改圈及沼气池建设,实施好49项总投资7165万元以工代赈项目、无电农牧区电力建设工程、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及农牧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二是稳步推进新农牧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农牧村示范村建设,继续积极争取扩大新农牧村示范村建设范围。三是深入推进农牧优势互补战略的实施。继续组织实施好牛羊育肥、奶牛养殖和草产业三大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强化科技服务对基地建设的支撑作用,积极培育壮大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四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加强劳务人员职能培训,引导更多的农牧民在劳务输出中增加收入;实施好60个“整村推进”项目;落实好九甸峡水库移民安置政策和移民后期产业扶持办法。

(三)坚持发展抓项目不放松,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加大吸引外资和启动民间投资的力度,加大争取中央对“支持青海藏区发展统筹考虑西藏以外藏区”的政策措施支持力度;继续实行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管理,强化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严格落实项目“四制”管理,继续采取召开固定资产和重点项目调度会等措施,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管理,确保全州固定资产投资40.3亿元的任务顺利完成。

(四)以生态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今年要启动实施好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按照国家批复的《规划》要求,积极开展总投资13.1亿元、14524户、7.37万名游牧民定居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等工作;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加强对水电站建设减水河道生态流量的监管,争取实施一批新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项目;加强对水资源、土地、森林、草原、湿地、矿产等资源的依法保护。二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续建的通乡油路、通乡等级公路和通村公路建设要全面建成通车,新建的23条以工代赈公路、4条通乡油路、30条通村公路要力争当年开工;铁尺梁隧道及迭部至九寨沟等省际出口公路、以工代赈公路要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抓好迭部至红星公路的建设,继续加大甘南拉卜楞机场、岷合二级公路改扩建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甘南拉卜楞机场力争年底开工建设。三是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合作市城区东二路羚城市场建设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夏河县集中供热等工程,进一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四是搞好基层政权和公检法司基础设施建设。基层政权完成甘南州委机关办公楼等8个项目的建设任务,夏河博拉乡等8个政府办公用房要当年竣工投入使用;公检法司建设方面,续建的合作市公安局快速反应指挥中心等项目要全面竣工,开工建设夏河县公安局快速反应指挥中心等项目。

(五)加大技术创新和改造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引导改制企业向现代企业迈进;抓好产销衔接,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加快临潭建华水泥公司达产达标节能降耗技术改造等14个续建项目的改造;鼓励、支持甘南独一味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等7个项目的技术改造和玛曲县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加强玛曲格尔珂等黄金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生产调度,继续加大碌曲拉尔玛金矿等企业的环保措施,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力争全州工业增加值达到9.42亿元,增长16.5%。积极做好节能减排和自主创新工作,推进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强化水泥、黄金等重点生产企业的节能减排刚性指标的考核,加快重点城镇的工业污染治理、垃圾填埋、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加大对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持,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应用。

(六)加快开发优势特色资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突出抓好水电资源开发。录坝寺等12座水电站建成或实现部分机组发电,新增装机容量9.38万千瓦,新增发电量5亿千瓦时,新开工建设卓尼西泥沟等7座以上电站;积极推进黄河干流水电开发规划编制及洮河、白龙江支流水电资源开发规划的审批工作。二是提升畜产品加工能力。重点扶持引导华羚等一批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大技改和研发新产品步伐,提高产品的综合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三是进一步加大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力度,开展专项整治,促进矿产资源的有序开发。四是进一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和整体服务功能。重点抓好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继续做好拉卜楞寺保护规划。五是加快财源建设。利用我州的资源优势,引进一批支撑财源的产业类项目,重点扶持和发展生物制剂、特色中成制药、藏药及中药材成份提纯制剂等新兴产业。

(七)加快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继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全州23所农牧村寄宿制学校附属设施建设任务,卓尼县实现“两基”目标,全面落实农牧村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抓好职业技术学校设施建设项目工作。二是继续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实施好13所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进一步做好合作等六县(市)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工作;努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三是搞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实施“少生快富”工程,扩大覆盖面;加大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活动,实施好夏河、迭部县计生服务站及部分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项目,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四是认真抓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搞好乡镇文化站、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和农牧民体育健身场所建设,实施好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项目;积极配合省发改委做好拉卜楞寺文物保护规划审批工作。

(八)坚持和谐抓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大力发展就业吸纳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服务业,尽可能多地增加就业岗位;鼓励扩大小额贷款规模,大力推动全民创业;“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有一人就业;抓好合作市等县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机制;预期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4万人、失业保险3万人、工伤保险5000人;实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加快城乡生活设施建设,推进合作市等城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供水管网等重点市政设施项目建设。

(九)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建立健全州、县级信用担保体系;推进农牧、流通、建筑、交通等其他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农牧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做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试点准备工作;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继续落实各项对外开放政策和招商引资政策,鼓励发展跨区域经济联系和外向型经济,扩大互利合作,加快对外贸易,力争年底进出口总额增长13.3%(万睿斌 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