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经济动态/ 正文
创新中国隆起西部高地
  • 时间:2025-09-22
  •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显示,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前十,在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地位。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5全球创新集群百强榜中,中国共有8个创新集群入选前30位,其中西部地区占2个。

  截至今年6月,西部地区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53.1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达到700.6万件,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978个,数量均保持稳步增长。这充分表明西部地区创新能力在持续提升,已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

  在中国创新大步流星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快速崛起的西部力量正悄然改变着国家创新的地域格局。西部热土,如今正通过知识产权全链条的系统性突破,逐步成长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重要支点,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专利转化跑出加速度

  打通知识产权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是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关键。依托西安、成都、重庆等西部城市雄厚的高校与科研资源,西部地区正全力推动专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释放商业价值。

  西北工业大学李贺军院士团队的转化案例就是其中的代表。该团队长期从事高性能摩擦材料与陶瓷隔热阻燃材料的研究,2024年6月,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为了让科研人员专心攻关,学校畅通转化通道、争取政策扶持、对接投融资机构,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提供全流程服务,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2024年7月,李贺军院士团队以专利作价入股的方式,组建西安博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说,项目仅用2个月就实现了科技成果向企业实体的转化。公司成立不到半年,成功获得3750万元融资,市场估值达2亿元。

  不仅专利转化硕果累累,以地理标志和商标为代表的品牌效应也在西部经济发展中展现出巨大能量。西安市政府副秘书长杨佐涛介绍,西部地区通过释放“专利技术+商标品牌+版权创新”的叠加效应,促进传统与新潮融合发展。西安可视可觉公司“兵马俑VR影院”项目,用数字化手段让千年兵马俑“活起来”,荣获“第二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唐妞”“壹秦”等把唐俑、秦俑元素融入潮玩文创,依靠专利、商标构建起保护网;“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等以商标品牌整合文化资源,让散落的历史符号形成集群效应。

  从专利作价入股到商标专利赋能,西部地区将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实现快速转化,打破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困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提供西部经验。

  系统性保护创新创意

  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发创新活力、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保障。

  这两年,西部文旅市场热力十足,带火了文创周边销售,但随之而来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以“绒馍馍”为例,2024年,大相科技(西安)有限公司以西安肉夹馍为原型设计出这款毛绒潮玩,并迅速成为西安文创顶流。但很快,这个“小明星”便遇到了假冒侵权,严重影响公司经济收益和品牌形象。

  今年3月15日,西安市版权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发布《关于尊重保护毛绒潮玩“绒馍馍”知识产权的联合公告》,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多部门协同织密保护网,正版‘绒馍馍’的销售额半年内增长超50%,有效维护了首发利益。”杨佐涛介绍。

  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则探索出一条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新路径。他们构建“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并基于数字方舱项目,完成了72项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形成丰富数据资产。

  借助这些数据和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能实时监测城墙裂缝、位移、沉降等情况,研发变形趋势预测算法,为预防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文旅运营方面,通过对游客来源地、年龄结构等数据展开深入分析,实现文旅产品供给的精准设计,有力优化客流调控。

  从文创产品到文化遗产,从打击侵权到数字保护,西部地区正在构建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传统文化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政策引领优化环境

  良好的政策环境是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西部地区通过制度创新和服务优化,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沈黎萍介绍,2024年12月,陕西省推出“灵犀计划”,以“政策引导+政府服务+区域协同+市场运作”四位一体,建设“政产学研金介”深度融合机制。计划启动以来,已面向氢能、数控机床、钛及钛合金、商业航天等重点产业举办4场线下活动,建成氢能、钛及钛合金2个产业专利池。匹配推介1000余条高价值专利,促成技术对接、资本对接30次,专利转化签约金额1.5亿元。

  “灵犀计划”如何打通知识产权变为真金白银的堵点?陕西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嘉辉介绍,当地出台科技金融50条措施,对知识产权金融作出专门安排,设立“秦知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金,为贷款额度3000万元以内的中小微企业最高给予50%的风险补偿。构建知识产权保险补贴政策体系,2023年至2024年,已为232家次企业补贴保费300余万元,全省专利、商标质押贷款近103亿元。

  创新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西部地区高新企业存量增速连续多年超过当年全国平均增速。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共有存量高新企业50.37万家,其中6.72万家在西部地区。此外,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构建的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中,西部地区2361家高成长性企业入选,占全国四分之一。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衡付广介绍,继去年第十八次中欧两局局长会议在成都成功举办之后,今年第十六届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又将在西安召开。这些高端国际会议落地西部,代表了国际社会对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的高度认可。(经济日报记者 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