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11-27
-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侯洪建
初冬,张掖市临泽县寒意渐浓,已经收获的枣园里一片寂静。然而,走进甘肃西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数字化车间,这里却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红枣饮料调配生产线上,一颗颗晒制好的当地小枣通过清洗、熬煮、灭菌消毒等工序,进入灌装生产线。
洁净明亮的车间内,只有几个工人在操作。“新建的数字化车间投入使用以来,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产品优品率提高了,人工成本下降了,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该公司总经理董伟说。
据介绍,公司数字化车间项目2023年开始规划,实现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产见效”的目标。
近年来,西域食品公司深入挖掘当地红枣资源,加大精深加工转化力度,现在已经开发出三大系列20余种产品,每年消纳当地小枣600多吨,有效带动了枣农增收。
这里的小枣品质好在哪里?地处祁连山北麓的临泽县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独特的气候为枣树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所产小枣色泽红润、核小肉厚、味甜。2001年,临泽荣获“中国枣乡”称号;2008年,“临泽小枣”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今年,全县红枣种植面积8万多亩,产量达到1.2万吨,为当地枣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提供了有力支撑。
走进西域食品公司的智能数字化中控大厅,原料检测、环境情况、能耗情况、车间视频等信息一目了然,很多生产工序只需工作人员轻敲键盘便可实现,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运行。
“数字化车间改造前,设备落后,‘老牛拉大车’的现状很难满足市场供应。”面对困境,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引进智能化生产线,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如今,公司建成年产2万吨数字化车间1座、自动化饮料生产线1条,同时配套建设数字化监控智能系统,实现从传统加工向智能信息化生产的转变。
“以前生产一个批次50万罐红枣饮料需要半个月,现在只需要3天。”董伟说,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公司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近日,一场围绕临泽红枣产业发展的讨论在西域食品公司进行:从“甘味”品牌标准制定到数字化车间改造,从种质资源保护到产品市场拓展,董伟与全县枣公司代表、林果专家、枣农热烈地讨论着。
“单打独斗走不远,抱团才能把‘临泽小枣’品牌擦得更亮。”董伟说。
近年来,西域食品公司与20多家企业加入甘肃红枣产业联盟,统一“临泽小枣”区域公共品牌质量标准,共享销售渠道,让“甘味”小枣的市场认可度稳步提升;联合高校研发出红枣精油、果露、枣肽面膜等90余种产品,从传统干制品向多元化、大健康、功能性转型。
“对于未来,我们发展信心很足。”董伟说。
近年来,临泽县着力推动枣产业升级、优化营商环境,把红枣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临泽小枣”跻身“甘味”农产品公用品牌体系,培育红枣专业合作社39家、精深加工企业9家,研发推出红枣干制品、饮料、休闲食品、枣酒等90余种系列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