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定西市:河湖库“清四乱”与“垃圾革命”协同推进,共筑生态屏障
  • 时间:2025-09-15
  • 来源:甘肃省水利厅网站

定西市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境内河流有洮河、渭河、祖厉河及嘉陵江四个水系,156条河流。自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定西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的殷殷嘱托,高位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把实施河长制湖长制作为河湖保护治理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化制度保障、不断强化责任落实、不断强化水岸同治,全市河湖水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河湖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工作中,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有效路径,其中渭源县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以幸福河湖建设为目标,以河湖库“清四乱”为切入点,结合“垃圾革命”,将河湖管护延伸到岸上岸下,成为全市河湖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渭源县按照省、市、县“垃圾革命”安排部署,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与“垃圾革命”专项行动,聚焦源头控污与系统治理,全面提升河湖水生态环境,奋力绘就“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业兴民富”的生态渭源新画卷。

高位推动,统筹谋划,压实治理责任。全面贯彻落实省第10号总河长令关于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的要求,坚持统筹谋划与整体布局,将河湖库“清四乱”与“垃圾革命”作为一盘棋系统推进,组织召开河湖长制工作会议2次,切实靠实河湖长工作责任,积极督促落实好河湖管理第一责任人责任,按时完成巡河湖工作,以河湖长制高位推动河湖库“垃圾革命”常态化运行,着力推动河湖面貌持续改善,推动形成健康水生态、优美水环境。

宣传引导,全民参与,凝聚治理合力。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载体,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活动,开展宣传活动3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市级以上主流媒体推送、发布河湖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等相关信息19条,进一步引导群众共同关注、支持、参与河道管理保护工作,增强群众自觉保护河道生态环境的意识,营造良好的河道清“四乱”整治氛围,切实形成河道保护人人有责、人人参与、协同共治的良好氛围。

协同推进,多方联动,加大治理力度。依托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健全完善巡河保洁队伍,组织各乡镇河湖长、巡河员、保洁员及社会监督员,加强河湖日常巡查监管,对全县河湖库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排查,重点围绕河道内漂流垃圾、河岸暴露垃圾、沿线枯枝等问题以及妨碍河道行洪、影响河湖面貌的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销号一处”。水务、住建、环保等部门及各乡镇紧密配合,协同推进,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多部门协同发力的综合治理体系。截至目前,县乡村三级河湖长巡河湖10651人次,发出督办函10份、交办函2份、工作提醒函2份,整治“四乱”问题30个,累计清理各类垃圾、废弃物约176.4立方米,全县各河流、沟道水生态环境及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聚焦源头,精准施策,提升治理效能。以“垃圾革命”整村行动为抓手,创新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模式,启动“和美乡村 净美家园”智能生态环卫一体化项目,将河流、沟渠等全覆盖嵌入网格体系,科学划分网格,合理测算布设“四级网格”,确定县级网格1个、乡镇网格16个、行政村网格218个、自然村网格1583个,对河流沿岸等区域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开展排查整治,配足配齐分类收集容器和转运车辆,统一购置垃圾桶2.68万个,垃圾清扫转运设备164台,巡查车、无人机、AI监控13台(套),垃圾桶和环卫车辆全覆盖嵌入电子芯片,智能设施配备率达100%,实现人、车、桶“三位一体”数字化监测,各环节实施“线上+线下”双向实时监控、智能调度和精准治理,以“垃圾革命”整村行动推动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变“条条”管理为“块块”综合管理,实现责任落实无死角、无盲区,河湖环境治理更高效。

智慧赋能,强化监管,巩固治理成效。不断健全“人防+技防”河湖监管机制,建成渭源县智慧河湖综合管理平台,安装河湖视频监控196个,充分利用视频智能监控、大数据分析、无人机巡河等信息化手段,实现河道状况实时监测、问题智能识别,显著提升河湖监管的精准度和效率。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充分发挥“河长+”机制作用,加强河湖执法监管,坚持日常执法与重点打击相结合,开展日常执法巡查33次、联合执法2次,严肃查处河道非法采砂、侵占岸线、非法排污、倾倒垃圾等行为,严防新的污染源产生,从源头切断垃圾入河路径,推动河湖环境整治从“突击攻坚”转向“常态长效”。

(撰稿:董宝军  审核:曹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