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07-11
- 来源:陇南日报
陇南日报通讯员 梁云霞
仲夏时节,走进西和县十里镇百亩蔬菜产业园,一排排现代化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棚内辣椒、西红柿、架豆长势正旺。菜农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摘、分拣、捆扎,打理好的产品正在装车发往市场。
“看这西红柿,咬一口清甜爆汁!最近架豆和西红柿都迎来盛产期。”蔬菜产业园负责人赵宝宝掀开棚帘,言语间满是自豪。
园区标准化大棚的建成,离不开政府政策与资金的双重支持。据赵宝宝介绍,产业园共整合周边7个行政村416万元的村集体资金。如今,产业园年产值稳定在400万元左右,每年可向入股村集体分红21.82万元。此外,园区通过流转土地,向农户发放每亩1000元的年租金,同时提供务工岗位,让农户既能获得土地收益,还能在家门口务工创收。
“在这里干活,一天能挣70多元钱,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好!”正在采摘蔬菜的村民任红霞说。
据了解,产业园用工高峰期每天用工上百人,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难题。而在销售端,园区采用“基地+市场”的直供模式,与多地农贸市场、商超长期合作。
“采摘季,每天约1至2吨新鲜蔬菜直达市场,省去中间环节,既保证了蔬菜的新鲜度,又能让消费者吃得安心。”赵宝宝表示,这种模式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更为产业园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放眼十里镇全域,设施蔬菜产业正迸发出强劲动能。十里镇党委副书记杜文仓说:“目前,全镇已建成蔬菜大棚500座以上,由20余家合作社规范运营,培育了100名产业技术人才,设施蔬菜产业累计为5000人次提供了短期就近务工机会。通过实施‘一巩固五创收’策略,管好用好3580万元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采取生产经营、土地流转、劳务用工、代种代销等多种增收途径,全镇34个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20万元。”
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发展,从传统耕作到现代农业,十里镇以“大棚经济”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振兴之路。这些拔地而起的标准化大棚,不仅激活了闲置土地资源,更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