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11-13
-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能源行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保障能源安全为首要任务,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为长远方向,前三季度运行态势整体向好,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与蓬勃活力。能源生产稳步增长,供给保障坚实有力,结构优化动能澎湃,为国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注入了稳定而持久的能量。
夯实“压舱石”,能源生产稳中有进,供应基础坚如磐石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前三季度,我国能源生产体系在应对需求波动与外部不确定性中,彰显出强大的弹性和稳定性,煤、油、气、电等主要能源产品产量齐头并进,为能源安全供应奠定了坚实基础。
煤炭兜底保障作用稳固。作为能源体系的“压舱石”,煤炭行业坚决扛起保供政治责任,有序释放安全先进产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达35.7亿吨,同比增长2.0%。煤炭的平稳生产,有效发挥了其在能源供应中的兜底保障作用,为电力、热力等基础能源的稳定供应提供了坚实支撑。
油气增储上产成效显著。油气勘探开发持续发力,增储上产捷报频传。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1.6亿吨,同比增长1.7%,国内原油供给韧性凸显;规模以上工业天然气产量达到1949亿立方米,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6.4%,为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升和冬季天然气保供备足了“底气”。
电力结构优化加速演进。电力行业统筹发展和安全,发电量稳定增长的同时,电源结构优化趋势愈发明显。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达7.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其中,火电、水电受来水等影响同比略有下降,而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则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增速分别达到9.2%、10.1%和24.2%。这一“降”一“升”,清晰勾勒出我国电力系统向清洁、低碳方向加速演进的结构性变革。
筑牢“安全线”,供给保障协同高效,自给能力稳步提升
在筑牢国内生产基本盘的同时,我国能源供给体系通过优化进口结构、提升系统协同能力,进一步织密了能源安全防护网。
能源自给水平稳步提升。得益于国内煤炭供应的充分保障,我国能源进口结构得到持续优化。海关总署快讯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进口煤炭3.5亿吨,同比下降11.1%;进口原油4.2亿吨,同比增长2.6%,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2个百分点;进口天然气9286万吨,同比下降6.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6个百分点。进口结构的主动调整,有效控制了能源对外依存度,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电力保供机制经受极端考验。今年夏季,全国多地遭遇持续性极端高温,用电负荷屡创新高。面对严峻“烤”验,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同效能充分释放,各类电源顶峰出力水平进一步提升,跨区域协同互济效果明显,成功应对多轮用电高峰,确保了电力供需总体平衡。这场保供硬仗的胜利,不仅保障了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和民生用电需求,更彰显了我国能源供应链的强大韧性与应急保障能力的显著提升。
激活“新引擎”,绿色转型步伐坚定,结构优化动能澎湃
保障能源安全与推动绿色转型“两手抓、两手硬”。前三季度,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坚定有力,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新能源、清洁能源发展动能澎湃。
能源消费“含绿量”显著提升。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3.7%,增速平稳。结构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进程正在加速,能源消费的绿色底色愈发鲜亮。
清洁发电成为增长“主引擎”。电源侧绿色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5.3%,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保持高速增长,成为拉动能源清洁转型的绝对主力,不仅贡献了海量绿色电力,也为能源体系注入了强劲的新增长动能。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阔步迈向能源新征程
纵观前三季度,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呈现出“稳、保、转”三个鲜明特征。一是“稳”的基石更加牢固。主要能源产品稳定增长,煤炭的压舱石作用有效发挥,油气增储上产稳步推进,为经济大盘稳定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二是“保”的能力持续增强。能源自给率提升,进口结构优化,电力系统经受住极端天气考验,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迈上新台阶。三是“转”的步伐坚定有力。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和清洁能源发电占比“双提升”,能源结构向绿色化、低碳化加速演进,高质量发展特征愈发鲜明。
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当前,我国能源发展正处于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展望未来,仍需坚定不移地统筹发展和安全、保供与转型。一方面,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继续发挥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兜底保障作用,夯实能源安全的“基本盘”;另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地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通过不断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和体制机制改革,我国能源行业必将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中国能源网;作者: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政策仿真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肖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