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科教文卫/ 正文
第四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暨第八届甘肃省文博会在敦煌举行-科教文卫
  • 时间:2015-10-19
  • 点击:6
  • 来源: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甘经网敦煌讯 1014上午,第四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暨第八届甘肃省文博会在敦煌市隆重开幕。<?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格林纳达驻华大使馆大使卡尔龊德,巴基斯坦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阿姆娜霾┞呈,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省委副书记欧阳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建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慧,副省长夏红民,省政协副主席黄选平,丝绸之路沿线26个国家和地区、1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的代表等出席开幕式。

王三运宣布第四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暨第八届甘肃省文博会开幕。刘伟平致辞。夏红民主持开幕式。

刘伟平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莅临会议的国内外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甘肃发展的国家有关部委及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刘伟平在致辞时说,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中华人文始祖伏羲诞生于此,丝路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始祖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交相辉映。跨越千年的古丝绸之路横贯甘肃1600多公里。中哈吉“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联合申遗成功,甘肃有5项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入围。甘肃的世界文化遗产数达7,位居全国第二。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地处欧亚大陆的咽喉要塞,创造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古丝绸之路辉煌。从汉唐到元末明初近1100,河西走廊见证了中国开疆拓土、民族融合、政权兴衰,以及与西域国家政治、经贸、军事、文化的交流交往,成为关乎国家经略的战略要冲。今天相聚的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枢纽城市和商贸文化重镇,史称“华戎所交一大都会”,它以国际性、开放性、包容性文化品格,成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

刘伟平说,回望过去,辉煌的历史是我们为之骄傲的精神滋养,也是激励我们发展进取的不竭动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主题,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高速发展,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绸之路精神,是继承古丝绸之路文化传统,推进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的精神遗产和价值坐标,文化创新、思想创新、观念创新是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动力源泉。

刘伟平说,“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一次国家发展战略的升级,是一次陆路经济的重拾,也是一次甘肃后发赶超的良机。作为向西开放的前沿,我们理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当好排头兵。近年来,我们立足国家赋予的“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精准定位,提出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战略目标,在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人文交流合作、战略平台建设和节点城市支撑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部署规划,一场全新的改革开放战役已经打响。近年来,我们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全面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祖业、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三业”并举,文化旅游在不断融合中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势头,201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5.65%,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6%,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甘肃适应经济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的新引擎。

刘伟平说,国际文化产业大会已举办三届,以其鲜明的国际化、多元化、市场化元素受到了海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的主题是“弘扬丝路文化展示绚丽甘肃”。真诚希望各位嘉宾和朋友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深入探讨形成共识,为区域间文化交流合作注入新活力。此次大会的召开,必将进一步增进甘肃同丝路沿线国家和省、市人民的相互了解,必将有力推动国际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热忱欢迎各位嘉宾在甘肃考察体验,穿越千年历史长廊,感知丝路神奇瑰丽,领略陇原大地风土人情,支持甘肃的发展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