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关于甘肃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时间:2010-03-17
  • 点击:2887
  • 来源:
 

——2010125日在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赵春


各位代表: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9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全面落实中央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坚持“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按照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围绕保增长、扩内需、强基础、调结构、促和谐这一主线,团结一致,奋力进取,共克时艰,实现了全省经济的稳定较快发展。初步预计,除进出口贸易由于价格持续大幅下降、量增价跌导致目标难以完成外,其它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都能够完成预期目标。其中:生产总值达到3380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20亿元,增长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30亿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0亿元,增长18%。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6.7亿元,增长20.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620亿元,增长30%。城镇新增就业27.8万人,劳务输转47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6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3050元,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进出口总值38.2亿美元,下降37%。一年来,全省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抢抓扩大内需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扶持。按照国家新增中央投资方向,申报了一大批保障性安居工程、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交通项目,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自扩大内需政策实施以来,我省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45.7亿元,其中:国家前四批扩大内需项目安排中央投资136.6亿元,正常中央投资9.1亿元。为了弥补重点项目地方配套资金的不足,我省成功发行100亿元中期票据,争取到中央代发的65亿元地方政府债券,重点用于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结构调整等项目建设。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配合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完成了加快甘肃发展政策研究和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任务,《关于促进甘肃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报告》和《甘肃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研究报告》已经完成,目前正积极争取国家出台正式意见。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出台后,及时组织研究制定了相应的贯彻实施意见。


    二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改善基础条件。2009年全省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共53项,总投资2476亿元,全年计划投资553亿元,已完成年度计划投资任务。引洮供水一期、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加快推进;天水至定西、武都至罐子沟等高速公路加紧建设,牛背至天水、罗汉洞至定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65公里,比上年增加349公里;兰渝、西平、天平铁路建设全面展开,成都至兰州铁路控制性工程巳经开工;嘉峪关机场扩建工程进展顺利;黄河乌金峡水电站、景泰电厂、永昌电厂“上大压小”工程投产发电,平凉电厂二期、崇信电厂建设进展顺利,全省电力装机达到1883万千瓦,新增345万千瓦。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金昌机场、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等一批新开工项目顺利实施,重点预备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加快。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项目中简化审批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了项目审批和建设进度。


    三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农村经济平稳运行。全省落实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良种补贴等各类补贴资金25.7亿元,对小麦、玉米、棉花实行了良种补贴全覆盖。加快全膜双垄沟播等一批重大农业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在遭受严重干旱、病虫等灾害的情况下,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4110万亩,比上年增长2.1%;全年粮食总产达到906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特色优势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540万亩,同比增加40万亩,新增梯田110万亩。畜牧业生产企稳向好,牲畜存栏稳定,主要畜产品产量继续增加。深入实施促进农民增收的“六大行动”,拓宽返乡人员就业渠道,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争取中央新增扶贫资金2亿元,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0万。抓住中央政策扶持的机遇,加大农村人畜饮水、农村沼气、易地搬迁等项目建设力度。


    四是遏制工业经济下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帮助企业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改善工业经济运行环境,省上研究出台了支持企业生产经营、促进全省工业稳定发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编制了全省钢铁有色金属、石化、装备制造、轻纺、电子信息等五个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加快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的指导意见。出台丰枯电价政策,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减少工业企业电费支出约9.9亿元。积极推进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兰州石化550万吨常减压异地改建、银光公司TDI扩能改造、蓝星公司碳纤维项目一期等基本建成,新川化工20万吨PVC项目已经投产。酒泉风电一期380万千瓦项目开工建设,敦煌10兆瓦光伏发电工程完成奠基;酒钢榆中钢厂和白银公司厂坝铅锌矿灾后重建项目顺利开工;海螺、祁连山、中材等骨干企业多条水泥生产线相继建设,新型干法水泥比例大幅度提高。


    五是重视改善民生问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全力实施省政府确定为民兴办的“十二件实事”,争取扩大内需专项资金,推进农村校舍安全改造、中等职业教育、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开展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目前,农村寄宿制初中建设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基本完成,21.3万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廉租住房保障任务已超额完成,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提标扩面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了应保尽保。省上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先后扶持3838名纯农()户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拔1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和乡镇卫生院工作,在全省范围内招录2857名公务员,落实国家特殊岗位就业计划5000名。通过实施“互保共建”工程,吸纳返乡农民工参加扩大内需项目建设,其中省内员工占到60%左右。


    六是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基本完成阶段任务。按照“两年基本完成原定三年恢复重建任务”的目标要求,成立了省灾后重建前方协调督查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大省内对口援建工作力度,省政府与相关市州、省直部门和对口援建单位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快推进灾后重建。目前,已落实各类补助性重建资金406.7亿元;纳入规划的9685个项目开工7299个,占总数的75.4%,完成投资390.1亿元。全省地震灾后农村居民住房维修和30.2万户重建任务全部完成,基层学校、医院等公用设施重建基本完成,水利、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七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工作,全省土地流转面积达86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7个县区试点的基础上在全省全面铺开。各类企业改革全面推进,华亭煤业与华能集团实现股权转让,西北化工、长城电工、酒钢宏兴、三毛派神等上市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6户重点破产企业破产收尾和重组工作进展顺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甘肃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092011)》已经下发执行。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省直管县财政试点达到41个。通过举办各种招商活动引进资金468.7亿元,同比增长58%;全年外资实际到位3.8亿美元,其中,国外优惠贷款2.9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0.9亿美元。


    随着国家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揽子计划的落实和我省各项应对措施的逐步显效,全省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明显,但是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产业结构性问题突出,传统产业比重高,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企业比重大,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工业品价格波动并在低位运行,工业经济回升的基础不稳固;全省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下滑,进而影响到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建设资金不足,项目建设和民生改善对资金的需求压力大,地方配套资金落实难的问题突出。总体来看,我省经济仍然处于企稳向好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


    二、2010年经济发展环境和主要预期目标


    2010年,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有所好转,但是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从国际环境看,随着各国经济拯救措施成效的逐步显现,主要经济体和不少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运行有所好转,世界经济逐步向好。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增速逐季加快的同时,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外需萎缩的局面及影响还在持续,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和难度加大。从政策取向看,今年国家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在力度、节奏、结构等方面会有所调整,中央基本建设投资将更多投向“三农”、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和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困难地区,为我省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要求出发,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确定为10%以上,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基本考虑。从发展需要看,我省保增长、调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只有加快经济发展、稳定增长,才能稳固经济回升的势头,也有利于增加就业和改善民生;从发展基础看,2009年在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全省经济实现10%的增长,随着外部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经济回暖趋势更加明显,今年经济运行有望好于去年,实现10%以上的增速是有可能的。与经济增长目标相适应,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主要考虑我省工业发展仍然面临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方面的困难,工业经济进一步回升的压力较大。初步分析2010年第一产业增长保持在5%左右,第三产业在促进消费等政策带动下将增长12%以上,同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有望增长11%左右,基本能够保证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目标的实现。


    ——信贷、财政投入保持合理增长和一定规模,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今年新增贷款规模力争保持去年的水平,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增长12%。


    ——按照国家扩大内需、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取向,今年我省投资将保持稳定增长,消费需求有所增强,对外出口恢复增长,初步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增长20%。


    ——按照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保障民生的要求,计划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劳务输转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3.5%左右。


    ——与“十一五”总体发展目标相衔接,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56.3万吨之内,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16.8万吨之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三、2010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10年是确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导下,全省要坚持“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全面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坚持改革创新,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特色产业培育,着力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加快项目建设,保持投资较快增长


    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经济增长。一是拓宽投资领域和资金渠道。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拓宽节能减排、重点企业节能降耗、技术创新和改造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支持。进一步做好银企对接工作,扩大国内银行贷款规模。加大利用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规模,鼓励民间投资。二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方面完成天水至定西、永昌至金昌、康家崖至临夏等高速公路项目,全面开工建设营盘水至武威国家高速公路、成县至武都等地方高速公路,同时开工建设敦煌至当金山二级公路和临夏至大河家、岷县至合作等10条、942公里的重要国省道改造项目,使甘谷、舟曲等12个县在2010年实现市到县通二级及以上公路。铁路方面确保兰渝、西平、天平等重点铁路项目按计划完成投资,全面开工建设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等重点铁路项目,加快推进兰州铁路枢纽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天平铁路向北延伸线、包兰铁路兰州至银川扩能改造工程。民航方面在完成嘉峪关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加快金昌机场建设进度的同时,开工建设兰州中川、庆阳机场改扩建项目。三是壮大能源基础产业。抓好黄河河口、白龙江沙川坝等在建水电站建设;建成崇信电厂、平凉电厂二期、兰州范家坪热电厂,加快酒泉热电厂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兰州二热和八○三“上大压小”工程。加快酒泉风电基地建设,开工建设一批并网型光伏发电项目,开展50兆瓦光伏发电特许权招标工作,力争年底新增光伏发电装机50兆瓦,推动风光电产业成为我省新的亮点。积极推进核桃峪矿井、新庄矿井、刘园子矿井建设和一批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力争大柳矿井及选煤厂和新安煤矿建成投产。配合中石油做好我省境内油气管线工程建设,加快兰州原油储备基地工程建设,重点在市州建设一批城市天然气管网。四是抓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做好祁连山北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引洮一期配套供水工程、黑河二期治理和兰州石化40万吨碳五综合利用、蓝星公司多晶硅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完成雷家角至西峰高速公路、天平铁路向南延伸线、干塘至武威铁路增建二线等项目前期,加快启动兰州至张掖增建三四线铁路项目;争取国家批复兰州城市快速轨道建设规划,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夏河机场、张掖军民合用机场年内开工建设。开展全省太阳能资源及建设条件摸底调查,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优化重点矿区资源配置,为后续开发奠定基础。五是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做好重建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加快各类重建资金的下达和拨付,全面落实到具体项目。加强省内对口支援,加大工程技术人员援助力度,推进相关市州和企业完成各自承担的援建任务。加强建筑材料的供应和运输保障工作,提高建材生产供应能力,加大建材组织和外部调用力度,稳定建材价格。全面加快城镇住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重建进度,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在保证工程质量、资金安全的基础上,确保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


    ()发展特色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根据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发挥兰白都市经济圈的带动辐射作用。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加快兰州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白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加强分工协作,优化兰州和白银的产业布局,并带动周边县区的发展。二是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和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两大基地。加快发展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电力送出能力,带动当地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加快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大型骨干电源建设,做好煤炭资源开发和加工产业链的延伸工作,增强发展后劲。三是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加快定西马铃薯、中药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推进与兰白经济圈的融合;围绕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加快天水装备制造业、设施农业、旅游业发展;支持平凉、庆阳、白银与周边37市联合建立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能源经济示范区,推动老区加快发展。四是加快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加大整村推进、以工代赈、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实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综合开发项目,积极开展河西特困移民帮扶工作,全年力争易地扶贫搬迁6万人。落实中央和省上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促进甘南、临夏等民族地区发展。五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推进兰州、金昌和嘉峪关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拓宽城镇投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缺水县城供水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工程,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城镇用地、购房等相关政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积极研究促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的政策措施。


    ()抓好农业生产,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以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继续抓好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道路、沼气、电网、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灌区改造建设力度,实施好引洮供水一期、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盐环定扬黄续建、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二是大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积极促进粮食增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加强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1000万亩,新增梯田面积134万亩,增加优质粮食生产,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00万吨以上。三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继续抓好马铃薯、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扶持发展大型农产品龙头企业,推进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以牛羊产业大县和发展养殖小区为突破口,加快草食畜为重点的现代畜牧业发展。四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保持涉农价格和收费的基本稳定,继续实施农民增收“六大行动”,加强技能培训,做好劳务输转,拓宽增收渠道。


    ()推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保持工业稳定增长,带动经济的持续发展。一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依托兰州石化等企业拓展乙烯下游产品深加工,支持骨干冶炼企业开展冶电联营,形成煤、电、冶一体化发展,增强钢铁有色企业的资源保障和持续发展能力。支持骨干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业的联合重组,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传统优势产业整体竞争实力。支持企业加快上市融资步伐,推进酒钢集团整体上市和兰州金川科技园、佛慈制药、兰石集团上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煤炭、石灰石资源富集的地区,建设大型电石、化工、建材一体化生产基地。二是加快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阳山金矿、白银公司铜冶炼技术提升、金川公司6万吨电解镍改造工程和镍氢电池、连铝淘汰落后环保节能技改、宏达公司白银10万吨铝型材项目。建成金川公司精密铜镍合金节能技改降耗项目、白银公司“三废”治理及综合利用、中铝西北铝加工铝箔项目;保证祁连山、海螺集团等12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投产,新增产能1200万吨以上。三是积极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石油钻采和炼化设备、数控机床、风力发电设备等向成套和高端产品发展。抓好风电设备的研发、制造和集成,支持兰州电机厂、天水星火机床、长城电工等省内企业加快风光电设备研发和制造能力,把风电装备制造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带动全省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四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积极培育和发展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高技术的产业化。新建一批国家地方联合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和金昌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发展。五是抓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工作。积极推进白银、玉门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接续产业,加快转型项目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六是加快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政策、优化环境,引导鼓励民营经济在特色优势产业、高科技产业、公用事业、现代物流业和旅游文化产业等领域投资发展,重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等突出困难,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和信贷资金投放力度,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坚决清理不合理收费,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生态保护,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按照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要求,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推动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与生态恢复、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建设、陇南山地(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实施,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二是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推广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加快现役电厂燃煤机组节能降耗改造,继续淘汰小火电机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推进煤炭、电石、铁合金行业的清理整顿。抓好冶金、有色、建筑等重点行业和160户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落实差别电价政策,推动污水处理、垃圾回收等项目建设和收费改革。重点做好兰州市城区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建设,确保在建的22个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在年内建成投运;加快燃煤电厂脱硫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二氧化硫治理工程进度,确保已投运的污水处理厂及燃煤电厂减排设施发挥效益。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国家批准实施的《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打造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重点培育100户骨干企业,改造提升3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逐步形成覆盖全省、各具特色的7大循环经济专业基地,全面推进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社会建设。加大循环经济支撑技术研发推广力度,提升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电力、煤炭、建材等行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培育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专业基地建设,加快金昌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抓好省级43个节水型社会试点的建设。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核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变能源结构,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切实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努力兴办一批惠及民生的实事,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一是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综合运用社保、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对困难企业职工、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指导协调,帮助高校毕业生与省内外用人单位对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二是努力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及时增加对低收入群体和受灾群众的补助,加强社会救助。加强流浪未成年人保护设施、儿童福利院等设施建设,妥善安排“三孤”、“三无”人员的生活。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养老服务体系等试点项目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省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提高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医疗补助标准。三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完成“两基”攻坚工作。合理配置资源,调整学校布局。抓紧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加快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逐步实行免费教育。继续完善省属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设置调整。四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县级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和重点中医院建设,加快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建设,启动精神卫生防治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五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好乡镇文化站工程,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继续实施西新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大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力度,进一步促进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六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城市廉租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继续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


()扩大消费需求,加强市场价格监管


    全面落实应对危机促进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增强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是加大城乡消费市场开拓力度。继续加快农村“双百市场”工程、县乡集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覆盖面,增强配送中心的综合功能。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家电下乡”活动,扩大销售网点覆盖范围,加快补贴兑付进度。二是加快发展旅游业。打造旅游品牌,着力提升重点景区和精品旅游线吸纳游客的能力。加快重点旅游景区项目建设,以旅游试点县和世行贷款项目建设为突破口,通过贴息、奖励和补助资金等方式,引导和吸纳社会资金投资开发旅游。三是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积极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制定实施细则,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强运输、仓储、物流配送等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依托兰州铁路枢纽和区位优势,加快建设辐射周边的物流集散地;抓好省内重点城市物流园区和信息平台建设;做好粮油仓储建设。四是努力增加居民收入。研究我省调整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思路、目标,提出落实措施。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社会优抚对象和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落实在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的政策。五是保持价格基本稳定。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和监督检查,清理整顿各种乱收费,做好防范和处置价格市场异动的措施,营造有利于扩大消费的市场环境。


()努力稳定外需,抓好重点领域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稳定外需的6项政策措施,抓住国家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机电、钢铁制品等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时机,调整出口结构,重点促进优势产品出口。积极支持金川公司、酒钢集团等大型骨干企业稳定进出口,扶持中小企业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努力扩大机电产品、农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文化产品出口。支持重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境外投资,获取境外矿产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做好“兰洽会”、香港招商会等签约项目的落实工作。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推进兰电、兰石、兰通、甘肃稀土等企业的战略重组。逐步加快推进国有非工业企业改革,推进商贸流通、建筑、农垦以及农牧、交通、旅游、供销社等领域的国有企业基本完成企业产权多元化、与政府职能部门脱钩和职工身份置换三大改革任务。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步伐。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乡财县管”、“村财乡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并提高保障水平,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继续抓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深入推动金昌、庆阳两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区域协调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加强形势分析,研究编制“十二五”规划


    高度重视经济形势分析和长远规划研究工作,提高经济预测的前瞻性和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一是加强经济形势分析。认真研究判断当前经济发展的走势,及时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做好与兄弟省份经济运行情况的交流,进一步深化对省情的认识,认真研究制约我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二是加强重大问题研究。抓住国家支持藏区发展的政策机遇,及早谋划我省贯彻落实的方案。按照国家《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研究制定后十年我省西部开发思路和规划,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三是做好总体规划思路框架的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强前期研究工作,深入开展对“十二五”发展环境、思路目标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及早谋划确定支撑“十二五”发展的一批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在做好基本思路重大问题研究和形成基本思路框架的基础上,起草形成全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做好与国家和有关规划衔接,经专家咨询组论证评审后,报请省政府审定和提交省人大审议。四是做好专项规划基本框架和初稿编制工作。研究提出“十二五”省级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加大组织和协调力度,按计划完成规划基本框架和初稿编制,以及与总体规划、其他规划的衔接工作。五是做好区域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做好兰白、酒嘉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继续做好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以及与国家规划的衔接和实施工作。六是加强各类规划间的衔接。做好我省总体规划与国家各类规划的衔接,包括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重大项目布局和重大政策等,特别是要做好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与国家规划的对接。同时,加强省级总体规划纲要、重点专项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相互间的衔接协调。


    各位代表,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预期目标,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和省上的各项方针,坚持扩大内需政策导向,全面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细化措施、抓好落实,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