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6-08-30
- 来源: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肃州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整体工作部署,按照市委“四个六”的工作要求,坚持“因村施策、因户施法,突出重点、集中突破,先易后难、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123”脱贫增收模式,健全保障机制,强化帮扶力度,制定出台了《肃州区精准扶贫到户产业扶持政策实施办法》和《肃州区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实施方案》,两项政策补贷结合、双轮驱动,给贫困户脱贫致富上了“双保险”。
——产业补助保增收
肃州区泉湖乡四坝村二组农民王怀玉,一家四口人,丈夫因车祸失去劳动能力,家中老人年事已高,儿子在外地上大学,种地、打工、照顾一家老小全靠她一个人,日子过得艰苦而辛酸。就在她一筹莫展时,肃州区精准扶贫产业扶持政策让她鼓起了勇气,决定通过发展养殖业增收致富。
“修圈舍补助3000元,每只羊又补助200元,自己没花多少钱就把养殖业发展起来了,真的没有想到有这么好的政策。”王怀玉说。
为了帮助贫困户有一定的起步资金发展致富产业,肃州区采取市级帮扶单位、区属帮扶单位、各乡镇和区财政多方筹集的办法积极筹措资金,市属12个部门单位按照包抓户每户5000元的标准筹资,区财政按照发展设施种养产业每户2000元的标准列支专项资金,区属部门单位和各乡镇从结余资金和自有资金中按照各自包抓户每户3000元的标准筹资,共筹集到位资金952.7万元。对每户贫困户提供补助资金5000元,根据实际需求和脱贫目标,贫困户宜养则养,宜种则种,自主选择圈舍修建、牛羊调引、搭建温室等脱贫致富项目。
在资金的使用上,肃州区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精准扶贫资金管理的通知》,明确了精准扶贫资金使用对象、使用原则、管理办法、申报程序等,确保了补助资金管理使用的规范性和公平性。
——贴息贷款促发展
“一头牛能贷款一万元,还是政府贴息,这样我就有信心通过发展养殖,争取早日脱贫致富了。”家住肃州区东洞乡四号村的贫困户毛汉春说。
因为要照顾年迈的母亲,没法出去打工,种地收入又低,毛汉春一家的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这几年,他一直想着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但由于资金缺乏,这一愿望始终没有实现。日前,毛汉春在精准扶贫小额贷款政策的扶持下,调引了两头母牛,实现了自己的养殖梦,打开了一条致富路。
贷款难、利息高一直是制约贫困户脱贫发展的主要瓶颈。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肃州区出台了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办法,通过政府、扶贫、财政等部门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完善贫困户贷款贴息的政策办法,明确了贷款范围、利率期限、条件用途、额度标准、办理程序、贴息办法和保障措施,为符合信贷条件的贫困户提供免担保、免抵押、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贴息贷款。在办理贷款手续过程中,专门设立窗口,简化发放程序,做到了为贫困户享受政策畅通道、亮绿灯。
——补贷结合求实效
为使各项扶持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肃州区建立了一整套督查、考核和追究机制,进一步强化措施、明确任务、靠实责任,区乡两级均成立了精准扶贫到户产业扶持政策和小额贷款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全程跟踪监管政策落实情况,既有效预防了虚列虚报、冒领和套取资金的现象,又避免了挪用贫困户贷款和财政贴息资金等问题,形成了层层分级负责、部门协调联动、乡镇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一补一贷、双险并驾、互为补充,既解决了贫困户无钱起步问题,又提升了贫困户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确保全区贫困户实现按期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肃州区申请到户产业扶持政策的贫困户1634户,占到贫困户总数的69%,共计划调引牛羊9198头只,新建圈舍340座,改建圈舍711座,搭建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214座。目前,已调引牛羊10020头只;计划发放精准扶贫小额贷款3913万元,目前已发放3497.1万元。